首頁 >個人介紹
微博
Qzone

袁隆平簡介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原主任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發明了“三係法”秈型雜交水稻,提出了雜交水稻由“三係法”到“兩係法”再到“一係法”的發展戰略,並成功研究出兩係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超級稻第一、二、三、四期平均畝産700、800、900、1000公斤的目標,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截至2018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過93億畝,共增産稻穀9300多億公斤,為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獎項。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等職。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主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50多年來,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發明“三係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係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為確保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卓越貢獻。先後榮獲國家發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美國“世界糧食獎”、香港“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等30多項國際國內獎項。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1964年,他在對一株“鶴立雞群”的野生雜交稻的研究中獲得靈感,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1966年,他在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建立了一門新學科——雜交水稻學。

袁隆平解決了三係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提出了利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培育雄性不育係的有效途徑,並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係、保持係和恢復係的“三係”配套;育成了我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強優勢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組合;領導課題組成功突破制種難關,使制種産量逐漸提高,達到全國平均畝産350斤左右。

在總結國內外農作物雜種優勢育種的歷史和經驗基礎上,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即育種方法由三係法到兩係法再到一係法,朝着程序由繁到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雜種優勢水平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朝着優勢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這一戰略設想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同,以後的雜交水稻基本上都朝着這一戰略方向進行研究,並且已經取得很好的效果。

袁隆平解決了兩係法雜交水稻研究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創立了光溫敏不育係育性轉換的光溫作用模式,闡明了育性轉換與光溫變化的關係;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係不育起點溫度低於23.5℃的關鍵技術指標,研究並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産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係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並大面積推廣應用。

袁隆平設計了以“高冠層、矮穗層、中大穗和高度抗倒”為特徵的超高産株型模式;建立了形態改良,亞種間雜種優勢及遠緣有利基因利用相結合的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根據這一模式和技術路線,我國超級稻育種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2年和2014年先後實現超級稻第一期畝産700kg、第二期畝産800kg、第三期畝産900kg和第四期畝産1000kg的攻關目標。目前,正在向第五期每公頃産16噸、第六期每公頃産17噸的目標攻關。

針對我國人增地減的現狀,袁隆平提出了運用超級雜交稻技術成果,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的單産和總産,提高農民種糧效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科學思路。組織實施了超級雜交稻“種三産四”豐産工程、“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豐産工程等高産攻關項目。“種三産四”豐産工程2007年率先在湖南實施,並迅速在安徽、廣東、廣西、河南、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市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豐産工程於2018年組織實施,初顯成效。

如今,袁隆平雖年近九十,仍堅持奮戰在科研第一線。主持了“耐鹽鹼雜交水稻”研究、低鎘水稻技術研究以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開展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研究。經過近三年來的努力,目前,耐鹽鹼雜交水稻研究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已初露鋒芒。

作為黨外知識分子,袁隆平始終熱愛中國共産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有非常高的政治覺悟。從1983年至2018年,他歷任全國政協常委二十五年,提出了多份有影響的提案,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袁隆平多次赴美國、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地講學,主持舉辦國際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50多期,為來自亞、非、拉美3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學員授課,並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指導雜交水稻研究與生産。

袁隆平出版《袁隆平論文集》《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雜交水稻學》等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

袁隆平簡介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原主任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發明了“三係法”秈型雜交水稻,提出了雜交水稻由“三係法”到“兩係法”再到“一係法”的發展戰略,並成功研究出兩係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超級稻第一、二、三、四期平均畝産700、800、900、1000公斤的目標,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截至2018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過93億畝,共增産稻穀9300多億公斤,為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獎項。

參與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