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川市文聯
主席
郭文斌,男,漢族,196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寧夏西吉人,寧夏作協主席、銀川市文聯主席。他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投身文學創作和文化公益事業,長篇小説《農曆》獲得“茅盾文學獎”提名,短篇《吉祥如意》獲“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在《求是》《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彰顯中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文章近百篇;擔任央視紀錄片《記住鄉愁》文字統籌、撰稿、策劃;以志願者身份,在全國義講300多場次,大力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還受中宣部和中國作協委派,多次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傳遞中國聲音。曾獲得100位為寧夏建設作出突出貢獻英雄模範人物、感動寧夏年度人物、自治區塞上英才等榮譽稱號。
郭文斌,漢族,1966年3月出生於寧夏西吉縣,大專學歷,中共黨員,二級作家,現為寧夏文聯副主席(不駐會)、銀川市文聯主席,《黃河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委會委員、 寧夏作家協會八屆委員會主席、銀川市作家協會七屆委員會主席,寧夏社科專家、銀川市社科聯副主席。
他是一個將辦刊人、作家、文化公益活動者三個身份很好地集於一身的優秀踐行者。
自擔任《黃河文學》雜誌主編以來,他始終堅持“三個倡導”(倡導辦一份能夠首先拿回家讓自己小孩看的雜誌,倡導辦一份能夠給讀者帶來安詳的雜誌,倡導辦一份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溫暖、善良、崇高和引人向內向上的雜誌)的辦刊理念,成功完成刊物雙月刊改月刊工程,使刊物全國選刊轉載率居於全國同類期刊前列,曾被《人民日報》將其與《人民文學》等國內知名文學刊物共同引介,2009、2010年,刊物連續兩年進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農家書屋推薦目錄,為同類同級文學刊物中唯一一家,刊物印數亦由2004年的1500份到2012年的10000份,刊物刊發的作品多次獲全國性文學獎項。鋻於刊物在全國取得的影響,2008年,在自治區五十大慶期間,《黃河文學》雜誌被評為寧夏優秀期刊,郭文斌本人被評為寧夏出版領軍人物。
在文學領域,從1986年迄今,發表作品近三百萬字。作品多次被國內權威選刊轉載。《尋找安詳》《<弟子規>到底説什麼》、小説集《瑜伽》、詩集《我被的我的眼睛帶壞》、《郭文斌精選集》等近二十部,出版有《郭文斌論》。長篇小説《農曆》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及首屆施耐庵文學獎20部提名作品、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十強作品及終評第七名;短篇小説《吉祥如意》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短篇第二名,2006年人民文學獎第一名,2003至2007年度小説選刊獎第一名,2007年中國小説學會排行榜第二名;散文《永遠的堡子》獲“冰心散文獎”(單篇散文獎,排名第一),散文《一片蕎地》入選2006年中國散文排行榜,散文《娃娃教師》2000年獲中央電視台電視詩歌散文二等獎、散文《西部娃》1993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少兒電視獎(不分等次)。其作品還曾多次進入中國小説學會、散文學會主辦的排行榜,被收進全國重要的小説及散文年選本、跨世紀文叢。部分作品被譯成外文。2006年獲評新浪網“中國邊遠地區十位實力作家”,2009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
在公益活動方面,自2007年,獲得中國文學的最高獎項——魯迅文學獎之後,他甚至暫停創作,謝絕贏利性活動,致力於傳播他“安詳”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曾走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還在全國各地大型公民道德論壇和各類學校義講數百餘場,聽眾達數十萬人,使許多浪子回頭,許多破碎家庭重圓,許多心理患者或緩解或痊癒。2013年,散文集《尋找安詳》配樂精裝典藏本由中華書局推出,同年,受中央電視台四套邀請,任八集電視紀錄片《中國年俗》文字統籌。2014至2019年,擔任央視大型電視片《記住鄉愁——中國古村落》文字統籌,該片獲得第十一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人文類一等節目、“第十屆優秀旅游電視節目推選活動”旅游電視專題最佳作品獎等眾多榮譽,該片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獲評國務院特殊津貼;2009年,被評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2015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二批“塞上英才”、2007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313人才工程”領導小組評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