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一中
教科處主任
劉婷婷,女,漢族,中共黨員,1976年12月出生,大學學歷,碩士,雲南羅平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一中教師,教科處主任,貴州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從教21年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創立中學生物VIPP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好地解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教學問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在貴州、雲南、廣西等地推廣。組建貴州省劉婷婷勞模創新工作室,培養農民工子女創新能力。多次對貧困地區教師進行培訓,致力教育扶貧精準幫扶。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等。
生命因教育而璀璨
從教21年來的劉婷婷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她堅定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忠誠地熱愛着黨的教育事業,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她毅然放棄省城優越的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擔任生物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克服器材缺乏、科技活動不足等困難,積極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和創新項目研究,着力培養農民工子女創新能力。她不斷求知探索,近幾年在全國、省、州各項教學評比中獲獎30余項,獨立完成的研究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省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專利3項。她師德高尚,自己拿出數萬元作為獎學金鼓勵支持貧困學生,深受學生愛戴。
創立中學生物VIPP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劉婷婷針對貴州省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學資源匱乏,僅靠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以教師、書本為中心,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差的現狀,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探索出中學生物VIPP教學法,15年的教學實踐顯示這種方法既能提高學習成績,又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她應用該方法,指導70余名學生在貴州省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組建科技創新教育團隊,培訓學生5000餘人次,培訓黔西南州科技輔導員2000餘人次,推動了黔西南州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
以點帶面,較好推動我省乃至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生物教學工作
劉婷婷創立的中學生物VIPP教學法努力的克服我省少數民族地區教學資源匱乏的困難,應用可視性材料使中學生物教學中很多微觀的生物結構及抽象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突破學生思維障礙,便於理解接受。應用自創的實物激趣法、創設教具法等VIPP教學方式,很好地解決了班級人數多,學生探究活動耗時,難以開展的難題。使用VIPP可視性材料很好地實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多文化溝通,較好完成生物教學任務(例如: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獨立完成的該研究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推廣。
培養農民工子女創新能力,致力教育扶貧精準幫扶
2013至2016年她主持並完成州級課題《生物教學中提升農民工子女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組建貴州省劉婷婷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黔南州和黔西南州推廣使用課題成果,培養邊遠地區農民工子女創新能力,幫助其積極對待生活和學習,盡可能地實現教育公平。2014至2015學年度她到冊亨縣弼佑鄉中學支教,風雨無阻定期到該校上示範課、聽評課等。2018年開始,帶領“國培計劃(2018)“教育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劉婷婷創新團隊研修工作坊,多次對冊亨縣教師進行精準教育幫扶,培訓教師600餘人次。
心繫家鄉的教育情懷
2006年劉婷婷取得碩士學位後,考入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貴陽實驗三中。在那裏,她切身感受到了家鄉和省城學校之間的差異。2009年她離開了生活和工作條件較為優越的省城貴陽,調回興義一中,幾乎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投入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中。她愛生如子,從不放棄一個學生,尤其對學困生、家庭較為貧困的學生關懷備至,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她“老班”。為了生病的學生,她半夜到醫院照顧;為了幫助學生戒除網癮,她走遍了興義的網吧。面對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和貧困學生,為幫助他們完成學習,她自己還拿出工資作為獎學金鼓勵他們。
她主講的生物教學在全國同類學校和同學科中有較大影響力,受省內外多地教育主管部門的邀請,赴外開展講學和示範;受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邀請,為西藏首批基礎教育名師作培訓,聘為名師班學科導師;貴州師範大學聘請為碩士生導師。多次受聘為貴州省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名師評選評審專家。承擔 “國培計劃-貴州省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黔西南州骨幹教師培訓、黔西南和畢節地區科技輔導員培訓多次,對黔西南州的教師培訓3000餘人次,為推動貴州教師專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先顧大家後顧小家
劉婷婷工作異常繁忙,科技創新輔導又佔用了她幾乎全部休息時間,丈夫的工作也和她一樣忙,為了專心工作,她把孩子放在父母那裏直到孩子九歲。父親身患癌症,原本需要她照顧父親,可是她不但沒有能照顧父親,反而還要父母&&照顧小孩,對此她很內疚,但她説:我也很想為父母、孩子多做點事,但是我先得把適合我們地區的創新教育路子找到,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老師、學生參與進來,才能讓更多的學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她辛勤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肯定,2016年被選為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2017年被選為貴州省婦聯第十一屆執行委員會委員,2018年被選為貴州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併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十佳優秀科技優秀科技輔導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