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大學
空間結構研究中心主任兼貴州省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馬克儉,男,漢族,九三學社社員,1933年10月出生,湖南嶽陽人。馬克儉教授在貴州從事教學、科研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歷時61載。曾以主持人身份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榮獲由建設部、貴州省、中國鋼協頒發的科技進步獎共計12項、獲全國發明競賽一等獎兩項、香港孺子牛金球獎一項、國家專利100多項,出版著作及規程六部,兩次榮獲貴州省勞動模範及“五一”獎章,一次獲全國勞動模範及“五一”獎章。2013年獲中國建築學會頒發的“突出貢獻獎”;中國鋼結構協會分別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中國鋼結構三十年領軍人物”、“中國鋼結構卓越貢獻獎”、“最高成就獎”。2016年獲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頒發的“九三楷模”。
馬克儉,男,九三學社社員, 1958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係,分配到貴州工學院任教,至今已61載。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主任及貴州省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後任湖南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貴州理工學院顧問教授,中國鋼協預應力結構分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名譽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空間結構委員會資深委員,中建四局顧問,貴州省第十、十一屆政協委員、常委,貴州省科協副主席,貴州省土木工程學會名譽主席,貴州省建築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結構委員會主任委員,貴州省結構設計大師,首批省管專家、榮譽核心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7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學部工程院士,實現貴州省本土院士零的突破。
1933年10月22日,馬克儉出生於湖南嶽陽。少年時逢戰亂顛沛流離,逃難中,馬克儉先到遵義、後到貴陽。在貴陽戰時中學初中部度過了相對平靜的3年時光。初中畢業後,他回到湖南老家。1958年馬克儉從湖南大學畢業,分配到當時剛剛建校的貴州工學院任教,重回貴州並在貴州工學院紮下了根。61年彈指一揮間,從貴州工學院到貴州工業大學、貴州大學,馬克儉親歷了那一代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酸甜苦辣,也見證了貴州61年來的滄桑巨變。
20世紀80年代後期,馬克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結合貴州省省情,開始在空間結構領域嶄露頭角。貴州省山多平地少,建築領域發展遲緩,不少省外高校或高薪求賢的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馬克儉都一一婉言謝絕。也許離開貴州,會有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多的科研經費,更高的生活待遇,但馬克儉忘不了這片在戰亂時期給予自己3年養育的土地,捨不得自己奉獻了幾十年的大學,更放不下自己在貴州的教育和科研事業。雖然這片土地欠發達、欠開發,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已深深扎入貴州高原,並融為一體。1958年畢業分配到貴州工學院。貴州工學院創建之初那種克服自卑、後來居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的精神不能丟。在新中國首任貴陽市委書記、市長秦天真(貴州工學院的奠基人)帶領下發揚延安精神,同58級學生一起挖土燒磚共同修建“15m×15m磚砌無筋雙曲扁殼”職工食堂,歷時61年,至今仍在使用(已列入文物保護)。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建築工程得到高速發展,馬克儉對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循環經濟三原則”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國情和貴州省情,本着“花最少的錢,蓋最好的房子”的初心,提出“大跨度多層混凝土空腹網架結構”等多種新型創新結構體系,其新型科技成果在貴州省內工程實踐基礎上,推廣應用於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各項建築工程面積達500多萬平方米,取得了明顯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例如“大跨度混凝土空腹網架結構”與“大跨度裝配式混凝土格構式豎桿空腹網架結構”其應用面積達120多萬平方米,在節省造價的同時,節約了大片土地資源,先後推廣應用到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經濟實力薄弱,鋼鐵産量不高,修建體育館用鋼量很大,馬克儉教授首創的新型“預應力鋼網殼結構”節約了用鋼量,同時也是國內的創新之舉,代表工程有廣東清遠市體育館,節約鋼材280噸,屬國內外首創。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力突飛猛進增長,但建築行業沒有創新體系,一直是從國外引進結構體系。馬克儉教授帶領他的團隊與時俱進,首創“大跨度下弦管內預應力空間管桁架結構”,成功應用在成都市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使用此結構體系節約鋼材2860噸,合計人民幣3432萬元。從1998年開始到至今,馬克儉教授帶領他的團隊結合貴州省情,首創“多層大跨度混凝土(鋼)空腹夾層板樓蓋結構”,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應用面積250萬平方米以上,典範工程有九江市西海艦隊運動中心、貴陽市民中心體育館、貴州省老幹活動中心、濰坊體育運動學校體育館、綿陽富樂學校體育館、湘潭九華創業園廠房等。2012年他首創“多層大跨度U型鋼—混凝土組合空腹夾層板樓蓋”,充分發揮混凝土和鋼板的優點,有效地結合兩者材料,使其成功應用在目前最大的建築跨度39m×39m多功能貴州省老幹活動中心、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文體中心、洛陽市駐軍多層體育館,貴州省博物館多層展廳。2014年,他首創“大跨度裝配式空間鋼網格盒式結構”,使建築工程在工廠預製安裝,運到施工現場,現場拼裝,做到文明施工,典型工程有湖南金海鋼構辦公樓,唐山建華大廈。
2009年,貴州省有兩大磷礦基地,每年産生大量的磷渣,堆放磷渣要荒廢大量的土地。為了合理利用好這些磷渣,變廢為寶,馬克儉院士帶領團隊在工業固體廢渣資源化方面首次提出現澆磷石膏內外墻新工藝,並制定了地方標準,典型工程有甕福職工12層樓宿舍,遵義樂理村現澆磷石膏農村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