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7月24日電 高考已經塵埃落定,但絕對還沒劃上句號。這幾天讓考生與家長寢食難安的就是如何填好志願。志願如果填報失誤,即使高分也難免有落榜的風險,這對於去年我省666分的考生小樓來説,是一場永遠難忘的噩夢。
噩夢是在去年北大錄取分數線公布時開始的。記者昨天與小樓&&時,她對自己曾經高分差點落榜的現實已經很坦然了。去年,在學校與朋友的鼓勵下,考了666分的小樓滿懷信心地填報了北大,可第一批高校錄取完畢,小樓就被告之,與北大以2分之差擦肩而過。接下來的幾個志願由於都不是第一志願,而被重點高校拒之門外。幸運的是,省招辦去年臨時增加了補報志願機會,在浙江大學的老師及招辦的努力下,總算進入了浙江大學農工類專業。
有了自己的教訓,小樓希望學弟學妹們,一定要注意:千萬別估計過高,盲目填報志願;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並適合的專業,以免進入大學後要重新轉專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今年一萬多名考生們又該如何吸取教訓,在填報志願時把握自我,準確定位,避免風險呢?浙江大學招生辦有關負責人説,高分落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生在填志願時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有的考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膽識可嘉,但必須承擔由於輕率造成的風險後果,不能怨天尤人地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壓力。第二,考生要有正確的名牌意識。考生對一些名牌高校不迷信、不盲從,要有主見,以平和的心態,客觀估計自己的實力檔次,找準可進入的位置,這將是又一次驗證考生綜合素質的好機會。另外,考生還要有正確的專業意識。每年因拒絕高校專業調配,而退檔落榜的高分考生也不在少數。其實高校專業的冷熱具有明顯的時期性,盲目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填上“非你不嫁”的專業志願,往往會成為“時尚”的犧牲者。(據《今日早報》/董志明
張潔本 任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