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七章
向更深處深入
"係乎一線"是我對現在的調查進展情況的形容。情況已經越摸越明,但是關鍵的亮點還沒有找到。
他們都不肯説。好像有很多顧慮。
今天在建設飯店和楊明談思路。一坐下去,椅子就塌了,差點閃了腰。
條件越艱苦,越是考驗人的意志,打黑嘛,就要經受各種考驗。
元旦到了,也沒有時間和家人、朋友聚一下。不管他們理解不理解,都沒辦法了。你看宋衛平、李書福、陳培德他們,不也沒有心思過節嗎?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就有前輩學長傳下來的順口溜,説是:"有女莫嫁記者郎,十年八年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來,一身破爛舊衣裳。"
今天送"桑塔納"去修理,發現剎車片只連着一點點,馬上就要斷了,修車的説要是再開一陣子,就會出事,真是好險。希望不是壞人搞破壞。
應該説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記得分社的前輩搞內部調研時,莫名其妙遭遇車禍,躺在病床上的時候,竟看到了舉報人的訃
=================================.1.=================================
142
告,據説舉報人是"正常死亡"。可以想象那位老兄在看到訃告時的心情。
兩個月前,我在 縣調查一起腐敗大案的時候,住所門口也是白天黑夜站兩個盯梢的,明明知道我們已經發覺也不掩飾,就是明目張膽地恐嚇你。
希望我們這次調查能像剎車片一樣及時地"峰迴路轉"。
---方益波2002年1月1日手記
面對陳培德
12月30日下午,我們專程前往浙江省體育局拜訪陳培德。
陳培德是這次反黑事件中另一主要角色。一個政府官員,和兩個企業老闆站在一起,針對管理足球的官方機構進行直言不諱的抨擊,作為有多年從政經歷的"廳局級",實在是一件稀罕事。
〔陳培德檔案〕
出生於1943年11月的陳培德,原籍廈門,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到浙江工作。最早在金華四中當"教書匠",教過語文和哲學。在農村"廣闊天地"中鍛煉了1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調回城裏。1983年任中共金華地委委員、宣傳部長。1986年後調任浙江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書記。1991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書長,1993年後任體育局一把手。據陳培德自己説,當初他還不願意到體委工作,後來卻逐漸對體育産生了感情,從不喜歡到喜歡。他的座右銘是"口碑重於官階,人品重於官
=================================.2.=================================
143
品"。很多認識他的人都説在他身上體現了真正的北大精神。
中國足協處罰甲B5個俱樂部時,陳培德立即發表幾點意見,其中針對中國足協的,頗多"逆耳之言"。當時就有人對我説,這個陳培德瞎湊什麼熱鬧?他不是和中國足協都是司局級嗎?中國足協對他還有足球運動上的指導權,他憑什麼批評人家啊。
很多人已經不會純粹從是非道義上來理解人的行為動機,思維定勢已固定在"級別"和"權力"上。這正是環境造人的悲哀,也正是陳培德膽識過人之處,個性崢嶸之處。
陳培德這樣做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已經是有名的"大炮",看不慣就要放"炮"。有幾次著名的放炮可以説明。此次反黑,他採取這樣的立場,作出這樣的表現,完全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奧運會羽毛球女單比賽龔智超與葉釗穎的"讓球事件",陳培德就放過炮。
九運會上,他又放炮了。11月21日,擔任浙江九運代表團副團長的陳培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本屆全運會興奮劑氾濫,裁判問題突出,這樣的賽事已不能充分體現體育競技的公平、公正原則,失去了參賽的意義,而且這樣的全運會勞民傷財,事倍功半。對此,浙江省政府已明確&&:浙江要保持一身正氣,寧可丟失金牌,也決不搞興奮劑;如果全運會的賽風問題得不到根本扭轉,浙江將退出全運會,專心致志搞全民健身工作,扎紮實實地為浙江人民的健康辦實事、辦好事。
在這次足球反黑行動中,陳培德態度堅決,直斥"黑哨"、"假球"等各種醜惡現象,表現出一身凜然正氣。
2月14日,吉利、綠城聯手揭黑後,陳培德到杭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用手指着電視鏡頭,説,要讓那些拿了黑錢的裁判,在陰暗的角落裏
=================================.3.=================================
144
發抖。佳話流傳一時。
陳培德在後來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他早就意識到足球存在的諸多問題,綠城介入足球,開支很大,其中給裁判的就是一大筆錢,他勸宋衛平,只有掃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早在10月下旬,他就和宋衛平達成了"打響掃黑大戰"的共識,"我們意識到,掃黑能否順利進行,主要看中國足協的態度。為此,我們一起去北京見閻世鐸,向閻世鐸作了匯報"。當時閻世鐸的態度是:掃黑就得要證據。陳與宋一起做閻世鐸的工作,要他下決心,同時要求他解決綠城揭黑的後顧之憂。閻世鐸表態説,黨的政策就是要保護揭黑者。12月11日,吉利在廣州發言,打響了掃黑"第一槍"。宋衛平通過媒體知道了吉利的態度後,十分激動,主動與陳培德打電話,提出讓吉利來杭州一起揭黑掃黑,並且邀請陳也出席。那時陳培德還在外地出差,參加不了這個媒體見面會,但承諾回到杭州以後可以接受媒體的採訪。陳回到杭州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説了"要讓收受黑錢的裁判在陰暗的角落裏發抖"的話。陳培德注意到,14日那天宋衛平他們講的只是些表象,沒有實質性的東西,更沒有點出具體的人與事。
陳培德説,宋衛平他們開新聞發布會前,他曾與閻世鐸取得&&,希望他也來杭州,聽聽俱樂部的聲音。閻世鐸對陳培德能夠這樣信任他,把俱樂部揭黑的消息告訴他十分感謝。
接下來,陳培德又不斷地做綠城的工作,希望他們能夠把證據拿出來。這樣也有了12月17日的"懺悔書"以及以後的一系列進展。
可以説,陳培德在這次打黑鬥爭中,始終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
陳培德局長早就在辦公室裏等我們了。
=================================.4.=================================
145
我們一進門,他就告訴我們,省體育局決定,幾位負責幹部共同接受我們的採訪。包括身材高大的杜兆年副局長,從共青團省委副書記任上調來的李雲林副局長,還有浙江省足協專職副主席王之海和體育局辦公室主任鄭瑤。
李雲林親熱地和我打招呼,過去我採訪團省委時就和他很熟。杜局長一見面就説:"啊呀,你就是方益波啊,見面很多次,名字對不上號。"其實我單獨採訪過他好幾次,他自己忘記了。
〔陳培德的談話內容〕
足球改革以來,各種問題突出地表現在甲A、甲B聯賽中。這些年來,賽風不正,機制不夠健全,管理不夠規範,素質不高,經驗不足等,諸多因素造成了腐敗的現象愈演愈烈。這次處理甲B俱樂部的事件,就是這些累積的矛盾的總爆發,這是必然的,是遲早要出來的。
這場鬥爭,最後要達到的目的,不是簡單地曝幾個人的光,處理幾個違法犯罪的人,最終目的應該是凈化足球的環境,使之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真正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發展足球事業。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從揭黑開始,從打假、掃黑、反貪入手。這三個環節互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揭露出貪官來。我認為,打黑最後必然牽涉到貪官,這是肯定的。
這次行動很有聲勢。有的俱樂部能勇敢地站出來,交待自己的問題的同時,揭開整個黑幕。應該説,階段性成果已經形成。全國人民已經初步看清,這種"假球"、"黑哨"的現象不是個別的,而是較普遍的。按照李書福的説法,是70%-80%,而且數額巨大。全國人民初步看清了這個交易是怎樣進行的,有哪些中間環
=================================.5.=================================
146
節,是怎 quot;按質論價"的等等。這次行動,擦亮了大家的眼睛,告訴人們,對足球腐敗之嚴重性不可低估,中國足球要有希望,一定要剷除"黑哨"這顆毒瘤。
我們必須要採取這樣的手段,這同我們國家反腐敗是一樣的。
第二,目前的階段性成果如何予以進一步擴大、發展?那就要靠取證。現在絕不能炒作,而是要紮實地去取證。
現在的取證,很清楚,只有兩傢俱樂部,就以這裡作突破口。他們抖露出的東西已經不少了。應該説是比較有工作基礎的。現在的問題是怎樣讓這兩個老總開口,這裡面有一個講究工作策略的問題。
足協的表態,是很堅決的,只要發現,統統都處理。這就等於把他們的嘴巴封住了。要讓他們開口,就要打消他們的顧慮。我認為,對於他們的揭發,應該保護,甚至應該給予獎勵。坦白從寬,立功受獎嘛。這樣就能帶出一大片。我認為,應該給政策,區別對待,無論受賄還是行賄都一樣,主動交待的,可以寬大處理。這是讓他們開口的前提。
我相信,在其他賽事,比如甲A、足協盃和乙級聯賽中肯定存在同樣的問題。我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取信於當事人的政策,給予承諾。
當然,有軟的也要有硬的。如果政策給了,還不肯講,就不能不了了之,應該施加一定的壓力。應該有專門的權威機構來給予一定的壓力。
你看,他們實際上已經在媒體上公開招供了,卻又不涉及具體的人和事。這不行,應該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嘛。
第三,再次呼籲司法介入。我知道在司法解釋上有困難。有
=================================.6.=================================
147
一位司法機關的領導曾經對我説,你的觀點我贊成,但是裁判這個身份不是刑法中規定的受賄罪的犯罪主體。
可是你看這些年,有很多法律條文都在調整,原來的玩忽職守罪是局限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但是現在就已放開,對國家工作人員也適用,比如銀行等單位不是國家機關,但是假如貸款出現重大錯失,一樣可以以玩忽職守罪來追究。
假如按照行規,最多也就是吊銷裁判執照,但對他們來説,已經獲得了大量的好處,執不執哨也就無所謂了。
我們呼籲司法介入,但不能就這樣白白等待。可否通過行政手段比如公安機關的處罰等來解決。
另外,人都是要面子的,裁判最怕的就是曝光,罰款之類的倒還不一定在乎。
……
應該説,小報的炒作是不好的,但這次事件中,媒體的主流是好的。這次如果不是媒體的強大攻勢,裁判的懺悔信根本就不會這樣順利地出來。中國足協不能被群眾推着走,要把鬥爭進行到底,給全國人民一個交待。
對鬥爭的複雜性要有足夠的估計,正像經濟領域的反腐鬥爭,也是很複雜的。我相信會牽涉足球官員甚至更高層的、現在可能還在領導這場反腐鬥爭的官員。足球搞了這麼多年,決不會僅僅是俱樂部之間、俱樂部和裁判之間的交易。有的官員買房、買車,按照他們平時的合法收入,能有這樣的消費能力嗎?
……
必須上下聯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想真正找到"黑哨"裁判,讓他徹底交待,他也會説出這些底細的。
=================================.7.=================================
148
他們不敢把黑錢全部收入自己的口袋,肯定要進行利益的再分配。
……
11月5日,我曾經和宋衛平一起去北京向閻世鐸匯報,討論的就是怎樣揭黑。準備拿兩個材料出來,但是後來宋衛平一直有顧慮,就沒有拿出來。他心地善良,一直認為,裁判有家有小,拿出證據肯定會傷害到個人。
現在各地的體育局,只有浙江省體育局介入和站出來説話。有人寫文章説,總局有官員説我陳培德無組織、無紀律。我聽説這篇文章的內容沒有向總局報告,居然就自己捅到媒體上。
我曾經對總局領導説,我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你們看。我從去年至今,已經有三封信寫給總局領導,提到興奮劑問題和足球問題。我曾經&&,如果浙江有一例興奮劑,我陳培德引咎辭職,並自請黨紀、政紀處分。我這是自抵身家,來支持總局領導反興奮劑問題,來整治足球問題。
我相信,在體育系統,支持我的大有人在。
力量不夠怎麼辦?如果各省體育局都像我們一樣介入,都不護短,怎麼會沒有力量?
這次風波是一場很好看的電視劇,我陳培德願意擔任其中一個悲劇人物的原型。
我們不能對體育戰線的反腐敗等閒視之。體育反腐還沒有完全開始,足球是體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應該是體育反腐的突破口。我們應該為2008年的奧運會做一點基礎性的工作。我們浙江這次在九運會上的亮點,不在於拿牌,而在於乾淨、漂亮,決不違禁。如果都像浙江,該有多好。
大不了聯賽停一年嘛,用"休克療法"。
=================================.8.=================================
149
我會進一步做宋衛平和李書福的工作。我們現在可以確定一個題目:怎樣讓宋衛平開口。
〔杜兆年〕
我兼着省足協主席的職務。我認為對待打黑旗幟要鮮明,態度要堅決,曖昧肯定是不可取的。
〔李雲林〕
我們發自內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遇,為了中國整個足球事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今天要揭醜,體現我們中國體壇的乾淨,是為國家爭光。
〔鄭瑤〕
還有人説,我們陳局長是越活越天真了。
……
包廂裏的"茶話會"
午夜的鐘聲敲響了。
這是元旦的鐘聲。這鐘聲給我們帶來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裏,人間的罪惡和污穢會越來越少嗎?
我和楊明還在招待所一堆被褥和雜物中苦思冥想,因為緊張忙碌,兩人都是滿臉胡碴,形容枯槁,好像"流竄犯"。每次上餐廳吃飯,小姐都要多看我們兩眼,臉上現出恐懼。
焦點越來越集中,就是宋衛平和李書福兩人手中的事實材料。
這是最關鍵的。
千説萬説,就看你有沒有真正的依據。手上有糧,心裏不慌。
=================================.9.=================================
150
我撥通了宋衛平的電話:"宋總,我們要再和你面談一次。"
1月1日晚上。杭州某賓館的茶室。約好在這裡的包廂碰面。
我們剛跨進門,迎賓小姐就心領神會地帶我們到一個包廂。看來早有安排。
包廂裏坐著宋衛平。他還是那副裝束,衣服領口翻出大紅猩猩色。
"我剛才打的過來,在車上接電話,講這個打黑的事。可能電視上多了吧,司機認出了我,下車的時候,怎麼都不肯收錢。"宋衛平笑呵呵地説着,看上去很輕鬆。
"是啊是啊,足球反黑,深入人心啊。"我們應和着,心裏盤算着怎樣切入。
"宋總,你看,這個打黑到了關鍵的時候,還是要靠證據來説話……"
"環境畢竟只是宏觀的東西,能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還是要看咱們有沒有能説服人的東西。……"
交情加公務,公益事業加個人理想,過去的長期合作和未來的美好前景,我們費盡口舌。
宋衛平卻不動聲色。看得出,他有點被打動,但是要改變他的想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墻上的畫框裏,大書"靜觀"兩字。時間一點一點地在過去。
"這樣,"宋衛平説,"我來給李書福打個電話,要行動還是我們一起行動。"
有戲了。
宋衛平在電話裏和李書福説了很長時間,"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了,做一些事情還是要……"
=================================.10.=================================
151
李書福已經從寧波趕到杭州,正在和陳培德談話。
"等一下李書福到這兒來。"放下電話,宋衛平説。
"丁零零!"我的手機響了起來。"我正在和李書福談話,做他的思想工作,已經説通了,你們在哪?等一下到你們那裏去,有關材料也會帶去 quot;電話裏傳來陳培德渾厚的男中音。
事情明顯有轉機,一下子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
等了有一會兒。服務員把門推開了。陳培德、李書福等幾個人走了進來。
李書福微微揚着臉,臉上帶着他常見的那種淺笑,和我們每個人握手。
我們換了一個大一點的包廂,開起了"茶話會"。
陳培德語重心長地説,既然走出了第一步,就還要走第二步。這裡有幾個問題:有關材料是否送交足協,按照行規處理,但是錢的問題,已經超越行規管轄的範圍,涉及到了法律,是不是
"反黑同盟"
=================================.11.=================================
152
還有一個司法如何介入的問題?
李書福聽着我們談話,沉默了有一會兒,開始説話。
他説,他們搞足球,短短幾個月,剛開始參加比賽時,什麼都不懂。他們認為,這就是體育運動嘛,是一種團隊精神的體現,是人類挑戰自我的精神嘛。所以把這些東西都看得很崇高。他們從小看體育,就是這樣的。那些搞體育的裁判、教練,他們都是很尊敬的,認為他們從事的是一項很高尚的事業。
他指着跟陳培德一起來的佔旭剛的教練陳繼來説,他們從前贊助舉重,贊助佔旭剛等運動員,搞各種各樣的活動,陳教練從來不亂來,每一筆錢都是入賬的。
"但是這次搞足球,就很不一樣。"他説,當初有人寫文章,説李書福就是一個農民企業家,對足球一問三不知,肯定搞不長的。那時候,他預算好,買球隊1400萬元,一年開銷1000多萬元應該可以了。出於對崇高的體育事業的嚮往,他們不是説搞30年足球,而是要永久性買斷的。那時候還不知道每場球要發二三十萬元獎金。當然,這個發獎金是應該的。
他回顧聯賽歷程:一路踢下來一直是第一二名,上半個賽季還是第二名,應該説,到那時候為止都是很正常的。到下半個賽季,問題來了,中遠成了第一名。其他俱樂部開始做工作,而他們俱樂部連續5場或輸或平,就是不贏。俱樂部經理來找他,説是這樣下去不行了,聽人講,裁判這裡不給錢就贏不了。聽了這話,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羅曉明亂説。但是他們確實就踢輸了。儘管他了解羅曉明工作很努力,很積極。但他還是從羅曉明自己在內部管理上不當去考慮問題,於是下決心,把羅曉明和教練全部換掉。新教練和新總經理上任。沒想到桂生悅和周穗安也這麼講。周穗安講得更明白,如果不搞這一套,接下去7場球想贏是很難
=================================.12.=================================
153
的,輸一場他們衝A就無望了,7場全"做"裁判,就全部能贏。雖然他們沒有全部都"做",但是他們確實基本上全部都贏了。一直到最後第二場,和中遠隊比賽,栽了跟頭。
他説,他認為 和中國足協的官員串通,他們是一塊兒的。當時去開會,足協還宣布最後幾場要用外籍裁判呢!
陳培德這時插話説,聽到這個用洋裁判的消息,他感到很欣慰。當初中遠和綠城之戰,球迷鬧事,是因為對裁判不公平的不滿。他當時除了説杭州球迷鬧事不對之外,還提出,當務之急不是洋教練而是洋裁判,因為裁判已經沒有公正可言。足協很反感,在電話裏他就與他們爭了起來。
李書福繼續説,既然是洋裁判,他們就沒有"做",後來上海的《新民晚報》登出來的居然是張建軍執哨這場比賽。他們又打電話給足協問這個事。足協説,發傳真時出錯,洋裁判來不了了。"居然搞錯了",先是騙他們,不要在這上面動腦筋,然後再去想辦法。
李書福回憶當初的比賽場景説,要不是他們在場,當時場上會出現很多屍體。那場比賽,他們俱樂部球員腳下沒球,在跑動中對方就來踢他們的球員,他們的球員就這樣在地上滾啊,有好幾個這樣的球都沒有判。最後一個球越位這麼多,居然也判有效。"這是一場不公正的比賽"。
他還説,綠城和中遠那場球,肯定是兩邊都收錢,這邊那邊都幫一下,就是不按公正的來判。
李書福最後情緒低落地説,既然他已經退出足壇,現在説話也是屬於多管閒事。當時舉行告別發布會是為了向廣州人民有個交待。他念稿子時,念著念著到後來就怒火上升,壓抑不住。本來的意思,開會後就結束了,不搞了,沒想到現在變成這樣。
=================================.13.=================================
154
他生氣地説,現在出現了兩種説法,一種説他們是在炒作,一種説他們是因為在"黑色操作"中沒有撈到好處,不甘心,就亂説。他覺得很奇怪,健康的體育事業存在如此骯髒的、見不得人的內幕,令他吃驚。還有人説,這種事情和法律無關,是屬於行規,只能是足協處理的範圍,説他們是"根本不懂",亂來的,説是作為國際足聯的成員,在這方面是和國際足聯有嚴格承諾的。李書福説他們也在問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就不要再做了。你看,雖然綿陽消極比賽,處理他們是有情可原,但是卻對綿陽處理兩遍。真是隨心所欲。講好了2001賽季兩支球隊升甲A,另一支現在哪去了?現在甲A變成了15支,還怎麼打比賽?想怎麼弄就怎麼弄,簡直是沒有規矩了。
李書福説,他認為如果管理得好,中國足球不必花這麼多錢。現在大家都去買裁判,怎麼去國際上參加比賽?大家都這樣在國內比賽,怎麼鍛煉自己?都不是硬碰硬,而是花錢去買的,怎麼練就硬功夫去國際上競爭,在國際上打出水平?中國足球和國際足球的差距就在這上面啊。就好像他們辦企業,如果盡搞歪門邪道那一套,那麼産品能有競爭力嗎?能在國際上和人家競爭嗎?
聽他説了一大通,我們堅持要他提供手上的材料。
李書福説,現在證據需要整理,那些中間人都覺得很可怕,"當然,我們會去做工作。"他説。他還是不肯拿出具體的材料。
"你是不是有什麼顧慮?"
"我們這樣做,有的方面對我們非常反感。顧慮肯定是有,但是兩相比較,事關中國足球發展的重大問題,自己的顧慮就不重要了。"他的話説得無懈可擊。
宋衛平説了幾個在比賽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事情,"這些裁
=================================.14.=================================
155
判也不考慮考慮後果"。李書福笑了起來:"這個你就不懂了,輸贏是裁判掌握的,這些人扒掉皮就是膽,還會考慮後果嗎?"
宋衛平説,他們那時和江蘇打比賽,送錢給孫葆潔,他就不要。那時他們比賽"做"裁判,一場已經達到了二三十萬元。有的比賽雖然沒"做"裁判,但可能"做"了運動員,效果也很難説。按照桂生悅的説法,這一套不搞不行,但是搞了會怎樣也很難説,真是複雜。
李書福堅持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子是在中國足協。他舉例説,足協的領導就説過,那個越位球是個好球。再比如説,比賽前曾經有人想要收買圖穆,用35萬元,圖穆拒絕了。這真是一個好球員。比賽後他拿着100元抗議不公正的判罰,居然就把他停賽8場。桂生悅曾經去足協反映有人要收買圖穆的事,卻根本沒人理睬。
陳培德顯得樂觀一點,説,相信明年的環境應該會好一點了,今年這樣做,應該會産生一定的威懾力,據他所知,有的裁判現在就到處在打聽情況。
他説,希望受處罰的5個俱樂部所在省的體育局都能像浙江一樣出來説話。現在看起來,他們都無動於衷。
隨陳培德一起來的陳繼來小聲地對我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一直在為這件事奔走。
他已經多次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昨天晚上,又專門用人大代表專題信封給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去了一封信,專門闡述關於司法介入足球腐敗的問題。他説,你看他們都不肯拿出手上掌握的確鑿材料,為什麼呢?關鍵就是要解除這些過去犯了錯誤的人的思想包袱,包括那位寫懺悔信的裁判,也應該給予應有的保護,這樣才會鼓舞人心,才會有更多的人出來説話。
=================================.15.=================================
156
又是一個夜晚過去了,又説了很多話,我們的調查還是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不過他們都有了承諾,約定兩傢俱樂部一起向我們提供材料。既然材料需要再整理,就先各自分頭去整理,整理完了再説。
宋衛平&&,很多具體的情況他也不是非常清楚,他會去找有關的"熟人"作進一步了解。但是他又説,這些人最近都很難找,有一點要躲起來的意思。"反正,找找看吧!"
李書福第二天就要離開杭州,説是足球的事情還是交給桂生悅來負責。
聽着就覺得懸。
【資料鏈結】
名次需求、受賄、賭博集團操縱
---三大因素催生"假球"名次、級別需求
比賽進行到一定階段,出現兩支球隊只有通過"協商"最後的比賽結果,才能夠不至於兩敗俱傷,將其他球隊自然而然地擠出去,出現"雙贏"的情況。通過"協商"踢球,符合雙方的最高利益,可以達到保級或升級的目的。這樣兩支球隊就會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用不着金錢交換,用不着強有力的中間人,"名次"、"級別"的需求就像磁石一般將兩個隊緊緊地吸到了一起。
這種"假球"會獲得從俱樂部的領導、主教練及至全體球員
=================================.16.=================================
157
的一致讚同,往往也是他們共同商量的結果。也就是説在這種"假球"的活動中參與者幾乎是足球俱樂部的主要領導和球隊的全體成員。如果還有第二支球隊出現,需要共同作戰,只不過比兩支球隊的狀況複雜一點罷了。這種交易都是你情我願,達到利益互補的目的。
受賄
比賽進行到一定階段,一場球的輸贏對某支球隊已無關緊要,只是靠前一位還是靠後一位的問題,而對另外一支球隊來説則是升級、降級和出線等重大問題的時候,就可能産生以錢換球的交易。
在這種情況下,"假球"出現的過程比較複雜。因為僅僅有"買方"和"賣方"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促成這種交易的條件。
這種條件包括:1.如果兩個俱樂部、兩支球隊內部有人相互關係密切,在暗中直接做了就可以促成交易;2.尋找雙方球隊都認為可靠、有權威性的中間人。如果是在足壇有資格的人士牽線搭橋就更容易成功。3.兩個隊必須有做交易的習慣,當一方提出這種要求時,對方容易接受。
剩下的事就是出多少錢了。
這種"假球"交易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付錢一方是俱樂部,收錢一方是教練員和部分運動員,在特殊情況下是球隊全體 quot;共同行動"。涉及金錢交易,知情者過多容易洩露。
在上述情況下,也存在着不以"金錢"為媒介的交換關係。比如上一次你關照過我,這一次我關照你。但是隨着職業足球的進一步發展,這種關照已經越來越少,往往被金錢代替了。
=================================.17.=================================
158
受賭博集團操縱
職業聯賽一經建立,足球賭博便會迅速出現,並能産生鉅額利潤。沒有一個職業聯賽沒有受到賭博的沾染。例如東南亞賭博集團就非常囂張。在97'世界盃外圍賽中,賭博集團以每球10萬港幣作為代價,引誘陳子江在香港對泰國一役中作假。結果,陳子江放了兩個球,而且,陳子江等人還參與下注,在場外獲利。最後陳子江被判入獄1年,終生禁賽。
香港廉政公署為了打擊賭球和"假球"現象,從1995年就開始着手調查。調查"假球"取證工作十分困難,廉政公署幾乎精英盡出,參與者均是高級調查主任以上的人員,最終使"陳子江'假球'案"大白於天下。
如今,中國的職業聯賽也不再生活在真空。足球界人士稱,賭球之風愈演愈烈。賭博集團往往要賄買球員,甚至影響比賽結果。
(摘自南方網---《南方都市報》2001年10月18日)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