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國王錢武肅

  錢武肅(852-932),字具美,浙江臨安人。傳説他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室,後庭一片兵甲聲”,他父親錢寬認為不吉利,要將他拋棄在井中,全仗阿婆收留,所以他小名叫婆留。現在臨安錦城鎮錢塢壟還有“婆留井”遺跡。
錢武肅驍勇過人,因為家境貧寒,他曾以販賣私鹽為生。後來他投入石鏡鎮將董昌部下,屢建軍功,逐漸升遷。

  錢武肅,雖一介武夫,卻頗有心計。臨安錦城鎮東有一地名叫八&&,就是傳説中彭祖寓居過的地方。一次,錢武肅在此禦敵,他在山谷設伏兵20,當敵軍先鋒部隊逼近臨安時,伏兵弓箭齊發,迫使敵軍潰退。錢武肅就虛張聲勢,説:“兵屯八&&。”當敵軍大軍來到時,聽説“兵屯八&&”,誤以為八&&都駐有重兵,便繞過臨安而去。
戎馬起家的錢武肅逐步統一了吳越一帶十三州,雄踞一方。公元893年唐朝昭宗授封錢武肅為鎮海節度使。公元907年五代梁太祖朱溫又封錢武肅為吳越王。由錢武肅親手建立的吳越國,相傳三代五主,與五代相始終。

  五代十國期間,戰亂頻繁。吳越國係割據東南一隅之小國,三面受敵,處境險惡。當年錢武肅“車徙雄盛,萬夫羅列”,衣錦還鄉之時,其父錢寬曾“走竄避之”,原因正如錢寬所言,“吾家世田漁為事,未嘗有遣達如此,爾今為十三州主,三面受敵,與人爭利,恐禍及吾家。”因此,錢武肅謹記父訓,奉行一條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在混戰割據的局勢下,吳越富庶甲一東南,説明錢武肅王是有一定歷史功績。特別是他修築捍海石塘、治理太湖,開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建設蘇州、杭州城,開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糧倉——杭嘉湖平原的堅實基礎。

  難能可貴的是,錢武肅一貫主張“奉中原正朔”,不僅拒絕別人要他稱帝的勸誘,甚至在臨終還囑咐兒子:“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之大禮。”他的繼承者也不忘先祖的遺訓,至公元978年(宋太平興國三年),錢武肅的孫子錢弘順應統一的歷史潮流納士歸宋,將所屬十三州、八十六縣版圖全部獻歸北宋王朝,兵不血刃,為北宋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錢武肅逝世於長興三年(公元932年),享年81歲,謚號武肅。過了兩年,歸葬於“安國縣衣錦鄉茅山之原”,即現在臨安錦城鎮太廟山錢王陵園。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社浙江分社新聞信息中心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通訊社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華社主編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