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國醫大師何任的倡導下,集中醫診療、中醫養生、健康促進、學術交流等服務於一體的浙江名中醫館創立。30年來,浙江名中醫館堅持“促進名老中醫經驗傳承、繁榮中醫藥學術”的初心不變,推動着浙派中醫傳承發展。10月16日,在浙江名中醫館建館30周年之際,新華網專訪首屆全國名中醫、浙江名中醫館館長范永升,暢談中醫事業30年來的變與不變。
新華網:浙江名中醫館建館的背景是什麼樣的?
范永升: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時候,中醫行業開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在湖南衡陽開的,所以叫衡陽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今後中醫藥大學的辦學、辦院的一個方向,比如説突出中醫特色,臨床上注意發揮中醫的優勢等,在這個明確方向的指引下,各地的中醫藥事業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浙江省也是這樣。上個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那個時候新的事物不斷地出現,思想觀念各種碰撞,特別是在中醫藥行業中,醫療的多元需求也更加明顯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4年何任老先生(國醫大師、浙江名中醫館首任館長)想著應對中醫發展的社會現狀進行探索,比如説把名老中醫聚集起來,發揮一個整體的效應,形成一種品牌優勢,更好地為老百姓的疑難病症提供優質的服務,於是,何老先生就考慮到要建立一個浙江名中醫館,它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以名中醫命名的中醫館。
新華網:浙江名中醫館建館30年來有哪些具體的成果?
范永升: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成果:
一是為老百姓提供了一些優質的醫療服務,特別是一些疑難病症。現在浙江名中醫館一年的病人有20多萬人次,30年來病人總計也超過500萬人次。
二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在浙江名中醫館學習工作過的醫者,至少20多位成為了浙江名中醫,比如説何任先生是首屆國醫大師,葛琳儀教授是第三屆國醫大師,我自己是首屆全國名中醫,方劍喬教授、姚新苗教授是浙江省國醫名師。浙江名中醫館的傳承工作室也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注重薪火相傳,醫教研合一,導師在名中醫館出診的時候,學生就跟着一起來學習。
三是浙江名中醫館建立了許多分館,如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內的濱江分館、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新華醫院)內的分館,還有杭州蕭山、湖州吳興都有分館,總共有六七個,這些分館也在社會上起到了輻射和帶動作用。
四是為社會大眾提供健康諮詢、健康科普。最近幾年來浙江名中醫館開設了名醫大講堂,到現在為止已經開設約30期,受眾大概超過6萬人次。
新華網:30年來,浙江名中醫館發展中有哪些“變”與“不變”?
范永升:所謂變,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一些診療方式、用藥種類都同過去不一樣了。比如30年前我們看病的時候,用的是手寫處方,現在都用電腦了;比如針灸、推拿、拔罐等同樣的治療方式,但是器具不一樣了;再比如過去用的是中成藥,或者是湯藥,現在還有顆粒劑,對病人來講又多一種選擇。
30年來,浙江名中醫館有兩條是不變的,一條就是為病人服務、堅持大醫精誠的初心不變,看病的時候都為病人着想,治療的水平,藥品的質量,服務的態度,都要往這方面去考慮;另外一條是培養人才的傳承模式沒有變,我當年向何老先生學習,現在我的學生又跟着我學習,這種中醫傳承的特色是不變的。
新華網:浙江名中醫館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怎樣的?
范永升:今後要在四個方面更加努力:一是要更好地弘揚醫德醫風,成為醫德醫風的高地;二是要在治療難治性疾病方面下功夫,成為治療難治病的最佳場所;三是要把浙江名中醫館培養人才的優勢不斷地發揚光大,成為培養優秀中醫人才的搖籃;四是要辦好名醫大講堂,將其打造成一個普及健康知識的高效能&&。
從根本上,要堅守何任先生一切為病人服務,弘揚大醫精誠、繁榮學術的初心。浙江中醫又叫浙派中醫,浙江名中醫館今後的發展要進一步把浙派中醫的學術發揚光大,不斷推動浙江省中醫藥學術的進步,為建設健康浙江做出應有的貢獻。
視頻製作:張靈
文案: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