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讓城市的夢想起飛。
在嘉興,以建設中的機場主體工程為圓心,機場貨運工程、配套工程、圓通航空物流項目為半徑,一個全球航空物流樞紐,正迸發前所未有的活力。
8月8日,嘉興市委書記陳偉主持召開“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對外開放&&建設問題”破難攻堅推進會,對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堵點難點進行專題研究,並強調要保持昂揚向上的鬥志、攻堅破難的銳氣、狠抓落實的韌勁,全力確保嘉興機場如期建成運行,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全省上下為“三個再”“五個更”目標努力奮鬥的當下,記者走進嘉興機場,直擊建設過程中的堵點難點,了解機場建設背後的故事。
行動是實現目標的金鑰匙。
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謀劃提出到2035年實現“三個再”“五個更”的奮鬥目標,為浙江以高質量目標體系引領改革攻堅突破、奮進中國式現代化設定了具體的目標體系。
錨定“三個再”“五個更”目標,嘉興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奮力攻堅,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加快嘉興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建設。
項目體量大、工人多、施工難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小的挑戰。一次次攻堅破難背後,有無數人在奮力拼搏。
嘉興市航空樞紐辦相關負責人坦言,當前,嘉興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建成投運的目標節點日益臨近,時間緊、任務重。市航空樞紐辦按照“一問題一方案”標準,逐一細化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時間清單,實行清單化、節點化管理,確保責任落實到崗、明確到人、具體到事,形成各司其職、協同推進的工作閉環。
在浙江紅船幹部學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諸萍看來,嘉興奮力推進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切實推動“三個再”“五個更”目標要求落到實處的重要舉措。
她認為,嘉興機場的建設,不僅充分彰顯了我市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重大機遇、充分放大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的戰略主動,更是充分展現了我市以機場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推動嘉興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實現區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
沉着冷靜落棋子,苦幹巧幹克時艱。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一批批“機場人”一直在為“機場夢”而努力奮鬥。
錨定2025年6月建成的目標,未來,嘉興機場將成為嘉興躍遷升級、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樞紐的強力引擎,並將助力嘉興加快打造“公鐵水空”聯運體系,為長三角區域的高質量協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次次挑戰“不可能”
9月17日晚9時,一台&運輸車在圓通東方天地港項目工地上來回穿梭,舉目之間,一輪高懸天際的明月,灑下銀白光輝。
施工方浙江興子力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強飛和往常一樣,輾轉在各個工種間,把安全事項又“嘮叨”了一遍,順便盯一盯施工進度。
圓通東方天地港項目位於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於2022年開工建設,將於2025年建成使用,佔地面積1410畝,總投資達122億元,承載着“運全球、送全球,買全球、賣全球”的願景,定位航空物流、長三角國際商貿集散中心和共享多式聯運中心三大功能,打造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該項目已有10個單體結頂,累計完成項目整體的35%,預計2024年底將完成項目整體的70%。
“塔吊司機還沒有來”“大罐車進不來,幫忙協調下”“技術負責人和生産經理意見不合,速來協調”……王強飛的手機消息就沒停過,“有事找老王”已經成為工地上的“流行語”。
作為“大管家”,王強飛除了要確保工程按時按質完成,還要統籌協調人員、材料、設備等資源。王強飛翻了翻手中的施工進度計劃表,心裏稍稍松了口氣。
“9·30”是圓通東方天地港項目中一個重要節點。“這場硬仗總算是打下來了!”王強飛指了指眼前的建築,這就是共享多式聯運中心,將在今年9月30日完成驗收,後續設備進場安裝。
最難的是,今年2月至7月這段時間。回憶建設中的點滴,王強飛感慨道,項目的工期非常緊張,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今年春節期間,重大項目不停工。但項目現場,很多工人都回家過年了,剩下不到400人。
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夠怎麼辦?
整合人員力量成立臨時專班!三分之一的工人集中精力建設多式聯運中心,剩餘人員在各自崗位按計劃施工,若碰上陰雨天就進行室內施工……前期,王強飛還特地建了個線上群,取名“春節加班群”,方便大家有問題隨時溝通。
工期吃緊,最高峰的時候,25&挖掘機、20多&吊機、350輛運輸車同時運轉,3500名工人不捨晝夜,項目建設一次又一次挑戰“不可能”。
即將完工的共享多式聯運中心,原本計劃17個月建造完成,為搶抓工期,縮短了一半時間,8個月完工。
交通困難,他們一一克服。由於嘉興機場建設,桐鄉大道部分路段封閉,原先混凝土車運輸物資只需要20分鐘,現在需要繞道1小時。“這也沒辦法,只能克服。”像這樣的難題還有很多。
據王強飛介紹,嘉興機場各個項目同步推進時,遭遇了排水難題。原本200米的排水距離,因各種原因只能繞道排水,不僅增加了成本,還增加了路程,排水距離最遠達到了1500米。
工人們忙着施工,王強飛也沒閒着。
從早上5時,給施工人員開生産例會,到中午召集管理人員開碰頭會,再到晚上9時夜巡,這是每天王強飛的工作日常。
相比舒適的辦公室,王強飛更喜歡待在工地上,他説這樣心裏更踏實。圓通東方天地港項目共有六大功能區,施工體量大、難度高。比如嘉興土壤含水量高、土質松軟,在施工中要解決土質問題,一旦遇到下雨天,很多室外作業都無法進行。因此,在加快推進基礎工程建設的同時,王強飛還要不斷根據現場情況,優化調整施工組織,搶抓工期。
“幹完這個項目,我就退休啦。”做了30年工程建設的王強飛,把這個項目當成自己的“收官之作”,成就感滿滿。
鋼筋水泥“綻放”嘉興市花
“颱風過後,應該都復工了。現在還有什麼問題沒有?”
“目前沒有了,如果有需要再來請您協調!”
昨天上午,嘉興機場航站樓建設現場,數百名工人趁着颱風過後的晴好天氣,全力投入航站樓的建設。
嘉興機場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工作人員宋佳賢忙碌地穿梭於“鋼鐵叢林”間,向各施工方詢問着最新的進展。
2022年11月,嘉興機場各項工程全面開工。其中,嘉興機場航站樓以“禾城玉紅、花開嘉興”為設計取意,並用嘉興市花——杜鵑作為整個航站樓屋面造型,功能面積約2.59萬平方米,共分為三層。同時,樓內的精裝修設計也和花朵單元進行了緊密結合,實現整個航站樓精裝修風格與杜鵑花造型的充分融合。
如今,杜鵑花的形狀已經呈現在眼前。步入航站樓建設現場,指廊上,建築工人們按次序安裝金屬屋面板;航站樓一層,精裝修樣板間正在施工;航站樓二層,工人們正在進行抹灰施工。
讓鋼結構骨架的杜鵑花綻放,談何容易?走進辦公室,宋佳賢摘下安全帽,將施工中遇到的各種“不可能”娓娓道來。
栽培“杜鵑花”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交叉施工的衝突。
由於航站樓交叉施工涉及的施工方較多、專業比較複雜、要求比較高,所以對綜合協調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北側,航站樓最外側6朵“杜鵑花”與配套交通工程的高架橋區域存在施工交叉;南側,玻璃幕墻與民航工程的6座登機橋存在施工交叉……
外部施工立體重疊,內部施工同樣面臨挑戰。
目前,航站樓在進行外部幕墻和金屬屋面施工的同時,內部還在進行民航設備和民航弱電的施工。民航專業的施工和內部精裝修有所交叉,另外涉及的行李系統、值機系統、標識標牌系統等十幾個系統,專業性要求非常高。面對複雜的施工情況,不僅要保證進度,更要守好安全底線。
“我們針對各項交叉施工情況,首先梳理出各交叉施工的節點和需求計劃,同步召開協調會,確定各移交節點,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現場跟蹤,最後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從多種方案中優中選優,確保工程時效。”宋佳賢認真介紹道。
站在施工現場,他用手指向不遠處的一塊工地,是航站樓進場高架橋與最外側6朵“杜鵑花”的交叉施工區域。由於“杜鵑花”和高架橋都需要打樁,空間有限,在排定施工順序時,機場公司多次召開協調會,確定施工順序和施工方法,最終明確了各項移交節點,確保項目整體進度穩步推進。
栽培“杜鵑花”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搭建主體鋼結構。
由於航站樓高度較高、跨度較大、桿件較多,每朵“花瓣”的形狀、高度、坡度都不一樣,在技術方面取值也完全不同。這就導致定位比較複雜,每一個桿件都要進行單獨定位,工作量很大。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通過工廠集中加工,分批次發貨的方式將任務分解,採用高空散裝和散拼的方法提高成功率。”據中建三局嘉興機場項目部副經理陳海濤介紹,現場技術人員結合圖紙和現場實際進行對比,同時增大人力、設備的投入,保證工期如期完成。
技術方面,他們通過高速激光掃描測量的方法,採集空間點位信息,生成點雲模型,與設計模型進行誤差分析,檢測完工質量,為後續幕墻及金屬屋面施工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7月29日,隨着最後一根鋼結構件起吊,嘉興機場航站樓主體鋼結構正式完成封頂,“杜鵑花”也進入了更關鍵的“栽培”階段。
“面對複雜的建設任務和緊張的工期要求,機場公司建立了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倒排工期,不斷破難攻堅。”宋佳賢自豪地説,從項目啟動以來,機場公司多次專題研究,先後破解了航站區整體建築方案報規、機場外線供電方案、協調航站樓與進場高架、民航系統交叉施工等重難點問題50多項,保障了工程高效推進。
一個專班專解“疑難雜症”
“這麼大的工程,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根本不可能!”
2022年12月,嘉興市成立嘉興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項目工作專班,聚焦扁平化、實戰化,抓住項目推進關鍵環節,建立“梳理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閉環機制,專班化、清單化推進項目落地。
“團隊成立之初,面對眼前的目標,專班成員幾乎都在感嘆,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憶及當時,市航空樞紐辦項目建設組組長陳龍坦言,嘉興機場項目工藝要求高、施工主體多,如何協調各方資源,成為擺在市航空樞紐辦成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專班從市直機關、市産業集團、秀洲區、洪合鎮等單位抽調20余名對工程建設比較熟悉、經驗較為豐富的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協調各方資源,有序推進各項事宜,讓問題迎刃而解。
“一寸光陰一寸金!”陳龍&&,想完成既定目標,時間是關鍵。為此,市航空樞紐辦發動各方資源加班加點,確保工程如期完成。僅僅兩個春節,就搶出了30天的工期。
然而,一年多來,嘉興接連遭遇高溫、颱風、梅雨等天氣,成為施工方搶佔工期的“攔路虎”。
“組織人員撤離!”颱風“貝碧嘉”來勢洶洶,9月15日上午9時,市航空樞紐辦立刻發布項目人員轉移通知。11時,烏雲翻滾涌動,風勢逐漸加強。在嘉興機場EPC項目部,車輛喇叭聲、行李拖拽聲、工人交談聲混雜在一起。“我點到名字的,帶好自己的東西,抓緊上車。”項目施工主管劉偉手拿名單,扯着嗓子開始點名。
11時45分,烏雲將灰暗的天空染成一片深邃。剛送完最後一批工人的劉偉,接到了新的通知,再次檢查項目部各區域是否加固到位。
事實上,防&抗&這場“硬仗”,市航空樞紐辦早有準備。
9月12日,開展轉移人員排摸工作,並圍繞“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到哪、怎麼管”五個關鍵環節,細化完善人員轉移方案。
9月13日,召開嘉興機場項目防&防汛工作部署會,安排開展防汛防&隱患排查,重點排查建築工地深基坑支撐、高空設施、圍擋、臨時工棚等臨時設施以及腳手架,累計出動195人次,排查160個重點場所。同時,準備8支171人搶險隊伍,預備4100個沙袋、81&水泵等,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化。
9月15日下午,嘉興機場項目共計1981名人員,均轉移至預先&&好的安置點,並為其預備了礦泉水、麵包、方便麵、被褥等應急物資。
……
颱風遠去,天也漸漸明亮起來。
“此次颱風,全員安全轉移,無一人受傷,也未造成大規模財産損失。”市航空樞紐辦相關負責人&&,嘉興機場項目順利通過了颱風“考驗”。
一個個超乎想象的難題,被一一攻克。
9月18日,陽光明媚、和風煦煦,在嘉興機場項目現場,機器轟鳴聲和工人吆喝聲此起彼伏,大夥兒又忙碌了起來,遠遠望去,機場主體結構雛形已現。(記者 陳曦 苗楠鈺 吳曉慧 通訊員 王玉凱 杜維棟 何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