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港區。
近日,伴着聲聲汽笛,一個個來自各地的集裝箱運抵嘉興港乍浦港區碼頭,卸船機、門機、堆取料機等各類大型基礎設施有條不紊,生産作業一刻不停。
近年來,嘉興港“一港三區”——獨山港區、乍浦港區、海鹽港區的布局結構功能不斷完善,沿海萬噸級碼頭成片,以集裝箱、液體散貨、煤炭、糧食等專業化碼頭為主的泊位體系已然形成。
據了解,2022年,嘉興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32億噸、同比增長4.33%,集裝箱吞吐量285.39萬標箱、在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排名中位列75位,同比增長28.44%。
修煉內功內 河航道提檔升級
作為最古老的運輸方式之一,內河一直是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的重要的“黃金水道”。儘管鐵路、公路、航空等現代運輸方式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選擇,但內河航運在安全、承運量、環保方面的綜合優勢卻是無法替代的。嘉興內河港是全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也是浙江省大宗貨物運輸的核心節點之一。
七星內河碼頭。
嘉興內河碼頭,立足於嘉興本地五縣兩區,業務輻射蘇南地區、杭州北部等地,與區域內龍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以多式聯運跨地域合作打通了嘉興腹地至寧波舟山港的“出口之旅”。“選擇內河水運替代傳統公路運輸,不僅是交通運輸面向綠色、低碳發展的體現,更是為了降本增效,提升效益。對於企業而言,與通過母港直接陸路運輸的成本相比,‘陸改水’模式能為腹地企業節省上百元的單箱成本。”浙江海港內河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鋒&&。
杭平申線、京杭運河“四改三”嘉興段、丁諸線等航道建成,浙北集裝箱運輸通道工程、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杭申線航道改造工程加速推進……嘉興以千噸級航道為支撐的長三角海河聯運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嘉興1978公里內河航道,正如藍色的經濟動脈,貫穿在産業體量和規模更為龐大和集中的開發區。據統計,嘉興54個市鎮工業園區中,有41個臨河而建;全市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中,有10個依託四級以上高等級骨幹航道建設。今年上半年,1-6月全省內河吞吐量83.46萬標箱,嘉興32.52萬標箱,佔比38.9%,同比增長32.52%。
前海後河 海河聯運通達全球
乍浦港區。
前瀕杭州灣,背靠浙北高等級航道網,加上杭平申線、黃姑塘支線、海塘支線、乍浦塘閘橋被全面打通,嘉興海河聯運的優勢愈發顯現。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嘉興港深耕“海河聯運”:成立業務專班,發揮聯動優勢,完善服務體系;多措並舉開拓貨源,2022年完成集裝箱海河聯運量77.6萬標箱,同比增長67.42%;打通第二進港通道,開通4條近洋直航線,同時拓展了涵蓋浙江6個地級市以及省外等地的20余條內河航線,提升嘉興港能級和國際化水平。
嘉興積極融入全省“一體兩翼多聯”港口發展格局,海河聯運的全面鋪開,吸引更多臨港産業“落子”嘉興,“港”“産”“城”三者形成了強大磁場。如今,上港獨山集裝箱碼頭、浙江海港獨山煤炭中轉基地等重大港口項目相繼建成;興興新能源、衛星石化等重大産業項目先後落戶;嘉興濱海新區成為全市大項目、大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三大港區加快釋放對産業的帶動優勢,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突破,區域經濟發展不乏穩中有進、行穩致遠的底氣和後勁。
低碳高效 綠色發展活力迸發
氫能集卡。
白色的車體,綠色的車牌……在港區行走,視野裏不時會闖入一抹抹白、藍、綠的“小清新”。據浙江海港嘉興港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顧佳辰介紹,目前乍浦港區已經投用50輛氫能集卡,佔比接近一半。
港口是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氫能重卡跟柴油車相比,每次加注氫氣燃料最快只需5分鐘,加滿能跑400公里,適用中長距、連續作業、載重量大等物流應用場景,每年在降碳減排方面還能減少碳排放量2600多噸,相當於種植51萬棵樹木。”浙江海港嘉興港務有限公司乍浦分部副經理何禎煥介紹。
隨着氫能集卡應用力度和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嘉興港成為全國港口大規模氫燃料電池重卡示範運營的先行者。據浙江嘉興港區經濟發展部部長陳龍介紹,到2025年末,嘉興港區將投用近1000&氫能重卡物流車投入使用。不僅如此,嘉興港區還將立足氫能源領域的資源優勢,打通氫能應用“生態鏈”的各個環節,不斷延伸和擴展各項應用,推動氫能裝備製造企業集聚着力打造“東方氫港”。
獨山港區。
獨山港區是嘉興港最具開發潛力的深水港區,在建的獨山海河聯運示範工程,包括6個五萬噸級泊位和獨山二號港池21個海河聯運內河泊位,總投資58.6億。
隨着一批批散裝礦石通過輸送皮帶灌裝入集裝箱,獨山港的“散改集”業務全面鋪開,構建起“公路運輸—港口卸貨—散貨入箱—船舶運輸”的多式聯運體系。將貨物從散雜貨運輸改為集裝箱運輸,也就是俗稱的“散改集”,貨物不易灑漏,整體運行效率快,也使得海鐵銜接起來更便利、安全和經濟。嘉興港口企業箱源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與行業龍頭企業建立全方位物流戰略合作,“散改集”優勢得到進一步放大。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嘉興港港口生産運行展現強勁發展動能,完成貨物吞吐量7051.19萬噸,同比增長11.8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6.90萬標箱,同比增長22.94%,兩項重要生産指標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沿海港口第二。
一條條航道提升質效,一座座碼頭連點成線,一片片航線加速成網……星羅密布的內河航道和碼頭,讓通江達海之夢成為現實,讓百舸爭流有了乘風破浪的舞&,讓滿目綠意盎然之景繪就更多“詩和遠方”。(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