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29 15:37:55
來源:杭州市余杭區委宣傳部

杭州市余杭區6個項目入選浙江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

字體:

  12月28日,浙江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2024)交流研討會暨杭州市余杭區“海創未來”大會在杭州市余杭區召開。近200名教育家、科學家、企業家和人才工作者齊聚海創園,深入交流各地人才工作創新經驗,共同探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的創新路徑,為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澎湃動能。

  教科人一體化:創新引領未來發展

  大會現場,浙江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最佳案例獎、優秀案例獎和組織獎頒佈。自2024年5月徵集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全省11個地市60個區縣的185份申報案例,經層層篩選與專家評定,評選出最佳案例20個、優秀案例30個、組織獎3個,余杭區6個項目入選浙江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數量位居浙江省區縣第一。

  大會設置了圓桌討論,緊扣“産教人一體化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以及“創新驅動打造人才發展新生態”兩大關鍵主題暢所欲言,分享地方人才工作創新做法、問題與困惑。

  活動現場,全國人才研究領域頂尖專家圍繞教科人一體化和“十五五”人才發展規劃進行主題分享,解析教科人一體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余杭區聯合良渚實驗室打造的“雙創博士學院”,作為教科人一體貫通典型模式進行交流發言。該模式以匯聚雙創博士、科創導師“兩支隊伍”、強化政府、實驗室、高校、企業和服務機構“五環相扣”為基礎,通過探索博士層級的教科人一體化,打造雙棲雙創型人才自主培養新範式。

  余杭還率先探索打造“科學家+企業家”雙向賦能的創新聯合體,以人才有序流動共享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如,通過實施“創業科學家計劃”,舉辦成果轉化訓練營等。2024年以來,已為50余名科學家開展系統化、定制化實踐培訓,獲評首批“浙江省科技型企業家”4人,居全省第一。

  余杭也通過強化行業領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教科人一體貫通推動産教融合機制創新。如攜手杭州優穩自動化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共建工業智能型工程創新實踐基地“工程師雛鷹訓練營”,塑造産教融合研究生培養新模式,打造實戰型工程技術領軍人才隊伍。

  “海創未來”:余杭的“人氣”答卷

  會上,全國人才研究智庫聯盟浙江研究基地正式啟用並落地余杭,省人才發展研究院余杭分院揭牌。

  現場,杭州市低空經濟技能人才培訓評價産業聯盟正式成立,着力打造低空經濟技能人才“蓄水池”。

  如今,余杭區人才總量突破45萬,佔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海創未來”人才品牌越來越響亮。2011年,余杭以海創園為起點,開啟未來科技城建設,“海創”與“未來”為余杭匯聚了人才、人口、人氣,落地了阿里巴巴、中電海康、字節跳動等龍頭企業、四大省實驗室和重點高校,推動余杭的跨越式發展。

  回顧“海創未來”一周年,碩果纍纍。人才政策體系不斷優化,推出“海創未來”人才項目分級扶持、人才薪酬補助等“黃金20條”政策,修訂區級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招引政策體系。引才朋友圈持續壯大,與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未來科技城高促會等20余家學會、協會、商會結為“人才夥伴”,拓展海內外引才網絡。人才服務保障不斷增強,建成全市首個大區、大企業、大學會聯合共建的青橙國際創新創業中心,首創“余才e點”人才專屬消費服務,豐富人才服務體驗。

  余杭還將人才工作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探索一批特色産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全國首創公開招引農村職業經理人,創新“區級經理人-鎮街造夢師-村級助理”的“金字塔”培養方式;依託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人才項目政策加強文創人才引育,實現文創領軍人才零突破;實施“余杭匠才”培育工程,成立低空經濟、數字技能人才培訓評價産業聯盟,建成全省首個數字類人才産教融合學院、&&經濟人才學院,新增數字高技能人才數居全省第一。(林子璇 何雨颯/文 杭州市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