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衢州市柯城區成為山區26縣首批調出縣,首次躋身浙江省工業大縣行列。近日,“高質量發展看柯城”采風活動走進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零工市場、蔬菜共富基地、生態工業園區等地,看柯城區如何實現“高質量”富民強區。
在柯城上街零工市場,一場傢具安裝工培訓正在進行。求職者陳禹琦分享:“培訓是免費的,學成後熟練了,如果勤快一點,月收入能達到6000到12000元。”
“柯城有靈活就業人員約8萬人,因用工方和就業方存在信息隔膜,不少人就業困難,上街零工市場今年2月開業運營後,已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幫助900多名求職者達成就業意向。”衢州市柯城區人社局副局長俞萍介紹。
零工經濟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增加了市場活力,而之江農業信安蔬菜共富基地,則展示了村強民富的樣本。該基地借鑒“壽光模式”高水平蔬菜産業技術,配備了30個現代化的棉被大棚,其中19個棉被大棚由農戶租賃種植。得益於之江農業信安蔬菜共富基地“國企+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運營,以及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産品銷售等在內的“六統一分”機制,租賃農戶從種到收都有龍頭企業可依託,實現無憂種菜,有力帶動村民增收。
近日,種植大戶吳金山承包的3個基地大棚裏已經種上一株株辣椒苗,“我有70畝農場種植本地蔬菜,但冬季會出現3個月空檔期,共富基地提供的大棚種植技術剛好可以彌補,這3個月價格也好,産量也高。成本只需田租費,10畝地2萬元。”吳金山説。
三米高的“紅薯樹”、兩個拳頭大的紅番茄、坐著“摩天輪”的蔬菜苗、住着“太空艙”的生菜……柯城萬田鄉的農業數字科創園種植了100多種蔬菜品種,有28種數字化種植模式。
“在科創園的引領帶動下,全區已經有一萬多名農民,150多名農創客在蔬菜産業鏈上創業就業。成為農創客,年收入可達15萬以上。”柯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孔慧鵬説。
如果説零工市場和蔬菜基地是柯城實現“共富”的&&,那位於航埠鎮的柯城生態工業園則是柯城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主&&。
浙江眾銘安科技有限公司生産智能終端液晶顯示屏、玻璃蓋板打開智能鎖,這家來自深圳的企業,看中柯城區的營商環境與區位優勢,2023年落戶生態工業園,今年又擴大了生産線。“一個月能接到20多萬件玻璃蓋板訂單,現在人臉識別的智能鎖已經佔主流,我們生産的玻璃蓋板可以用於智能鎖顯示屏,永康的智能鎖廠家很集中,據我們測算這些廠家對於玻璃蓋板月需求量有七八百萬件。”公司副總經理歐陽吉恩説。
在金沃精工廠區裏,車床開足馬力生産軸承套圈。企業製造總監魏勝介紹,企業前三季度産值同比增加15%左右,達到8.4億元,為了搶佔市場,企業還在謀劃軸承套圈産品升級。今年10月,通過柯城區生態工業服務中心牽線,達成浙大衢州“兩院”工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余春林所在團隊和金沃精工合作。
在元森産業園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忙碌施工,佔地100畝的産業園預計2025年2月投産。衢州元森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超&&,産業園集中了芯片集成封裝、LCD液晶面板切割、背光源研發生産、整機裝備製造等13家來自深圳的關聯企業,光電顯示全産業鏈已現雛形。
今年1-11月,柯城區規模工業總産值達1010.5億元。“這幾年,柯城把光電(半導體)産業和高端裝備製造作為主導産業,準確把握深圳等地産業轉移的機遇,先後引進東巨康、元森、眾銘安、梵西等一批光電半導體産業項目,産業集群初步形成。我們下一步的思路,在持續做大做強液晶顯示産業鏈的基礎上,布局新型顯示領域,進一步豐富産業業態和産品結構,提升聚集度和競爭力。”衢州市柯城區生態工業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夏靈飛&&。(趙崢琳 吳怡婧/文 衢州市柯城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