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灑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余家壩村,屋頂的光伏板將陽光轉化成電能,同時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收益結算的背後藏着一個名為“陽光掌櫃”的&&。
近期,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支持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適應新型經營主體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做好計量結算工作”等。而“陽光掌櫃”正是破解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結算難題的有效應用。
在浙江,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一系列圍繞“結算”“交易”的問題也悄然冒頭,比如非表前電網業務的光伏結算。
但光伏結算問題也僅是冰山一角。隨着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大電網、微電網呈融合發展態勢,分佈式光伏、用戶側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這些主體末端是源網荷儲多形式的組合,存在多個投資主體,合同關係複雜,再加上工商業電價的浮動變化,末端各類費用計收難度增加。然而,準確結算各投資方與終端用戶的相關費用以及利益分成缺乏有效手段。
“以往,電力營銷對應的是表前業務,有一套成熟、標準化的業務邏輯。”國網浙江綜合能源公司數字化部主任黃偉傑介紹,眼下的情況與以往不同,用戶側的光伏、儲能等屬於表後的、非標準化的業務場景。
新業態需要有與之匹配的新模式。從2019年起,國網浙江綜合能源公司着手開發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結算託收’這四個字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黃偉傑説,“我們要掌握物聯設備配置、營銷體系、虛擬電廠、市場化售電等方面內容,每個方面都是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就像摸着石頭過河。”
2020年7月,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在奉化區試點應用,服務國網浙江綜合能源公司投建的分佈式光伏項目管理運維及電費結算託收。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的應用促成了一筆筆堪稱“疑難雜症”的分佈式光伏項目電費結算。
2021年7月,智慧光伏數字化管理&&升級為“陽光掌櫃”,形成更全面的能源數字化服務新模式,可為用戶提供費用計收、便捷支付、負荷聚合、交易申請等一站式服務。
國網浙江綜合能源公司數字化部總監趙蜜不斷研究如何讓“陽光掌櫃”更好用。“我們應用人工智能算法,將表前結算規則與表後商業模式智能適配,目前已打造57種光伏、6種儲能、32種非電網直供等用戶末端各組合類型的計算策略庫,實現遠程電量抄核、自動電費結算、賬單核對及銀行授權代扣等功能。”趙蜜介紹。
王剛志是奉化中原萬楹小微園內一家機械零配件生産企業的負責人,很關注企業用能成本。應用“陽光掌櫃”後,園區內的企業都能看到總表電量、分表電量、電價、電費等詳細信息。王剛志發現,“陽光掌櫃”從技術上解決了結算不清導致的轉供電隨意加價等問題,為他的企業節省了不少電費支出。
在寧波市海曙區,奇強精密衝件有限公司自今年1月應用“陽光掌櫃”以來,儲能計量、電費結算更加精準,截至10月底已累計結算電量12.83萬千瓦時,降低企業運營成本8萬餘元。
截至目前,“陽光掌櫃”已累計服務光伏用戶1萬餘戶、儲能用戶600多戶、非電網直供終端用戶951戶,為用戶累計降低用電成本共8990萬元。
針對用戶側海量的離散型負荷,“陽光掌櫃”還拓展資源聚合功能,向現有用戶提供綠電聚合交易、綠證代理及負荷聚合交易等申請服務。目前,“陽光掌櫃”已在浙江全省推廣應用。
在全省推廣應用“陽光掌櫃”後,國網浙江電力也正在深耕“後半篇文章”:擴大合作範圍,提升&&價值,優化營銷服務體系,構建新能源運維、資産管理、綠證交易等細分領域場景,促進多方共贏。
“我們也在探索‘陽光掌櫃’在冷/熱電氣三聯供、虛擬電廠等新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大結算場景,服務更多類型的新型經營主體,為促進商業模式規模化運行打好基礎。”黃偉傑説。(陳麗莎 吳舒雅 單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