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2月6日電 以文化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近年來,湖州市文聯將“藝術鄉建”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使文化賦能美麗鄉村,推進“強基工程”建設。
“強基工程”是由中國文聯、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推出的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如今,湖州文聯正延伸藝術觸角,讓“文藝村長”扎根鄉土,扮靚文化空間,引文化活動進萬家。
“主心骨”來了:“文藝村長”扎根鄉土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悠揚的樂聲回蕩在湖州市長興縣小浦鎮方岩村的上空。銀杏樹下,長興縣戲協副主席、方岩村“文藝村長”張秋平正輔導該村“小京班”的老少戲迷排練經典唱段。二胡、長笛電子琴、架子鼓……中西樂器在此融合起來,樂手是村裏的爺爺奶奶們。這樣獨特的鄉村音樂節,正是“強基工程”在湖州的生動實踐。
“小京班”成員排練唱段。新華網發(湖州市文聯供圖)
何為“文藝村長”?“‘文藝村長’承擔着參謀員、組織員、輔導員和宣傳員的角色,不僅要協助所駐村挖掘、展示、弘揚鄉村文藝文化資源,幫助培育組建特色文藝團隊、培養文藝骨幹,還要用文藝的形式,幫助所駐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農産品等宣傳,助力鄉村振興。”湖州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
依託“文藝村長”制度,目前,湖州全市已有130余名文藝骨幹下沉到各地鄉村,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愛上文化活動、培養出各具所長的鄉村文藝人才。
通過文藝資源下沉,湖州逐漸形成充滿活力的鄉村文化生態。為使優質文藝資源直達基層,湖州市文聯還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文藝志願服務網絡。15支市級文藝志願服務分隊和68支縣級以下文藝志願服務團隊,形成“區文聯、鎮文聯、村社聯絡點、文化志願者隊伍”四級聯動機制,為湖州文藝惠民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湖州已實現全市68個鄉鎮(街道)文聯全覆蓋,確保優質文化資源能無障礙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化“種下了”:家門口辦起藝術盛宴
不久前,德清縣莫幹山鎮仙潭村的仙潭美術館裏人頭攢動,游客們圍繞在漫畫展前,對結合湖州當地方言創作的漫畫作品頗有興趣。“這裡展示了我創作的30多幅作品,分鄉村鄉愁的記憶、彩色水墨漫畫和生活幽默三部分……”仙潭美術館入駐主理人、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鄧輝華介紹。
在位於莫幹山鎮的瓷板畫藝術館、黑杉美術館、莫幹山藝術公社、陸放版畫藏書票館內,熙熙攘攘的游客村民同樣絡繹不絕。
“以前天黑了,沒有地方可去,現在感覺藝術就在身邊,家門口就能欣賞名家書畫。”仙潭村婦女主席郎萍説。
作為“洋家樂”發源地,過去提起莫幹山,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風景和民宿,集鎮上可玩性不足。為此,莫幹山鎮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以本土化、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和高端化為目標,打造莫幹山國際文化館群,豐富集鎮文化內涵。
青年入鄉開展藝術鄉建。新華網發(湖州市文聯供圖)
“‘藝術鄉建’並不是一時的下鄉‘送文化’,而是要長期‘種文化’”。湖州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將文藝資源與村民需求結合,湖州市文聯通過“結對子、種文化”項目,使“文化進萬家”活動成為常態化。
安吉縣中南百草原舉辦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藝演出,吸引來自全國的藝術家和當地文藝志願者共同參與;“文藝名家大講堂”項目,邀請藝術家們來到村民身邊授課,分享創作經驗;莫幹山文學周、“南太湖”影像工作坊等各類研修活動,推動文藝愛好者為鄉村帶來更多的創作靈感……
“通過打造‘15分鐘藝術生活圈’,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多樣的藝術活動。鄉村有文化富礦,鄉村有取之不絕的文化‘IP’。”浙大城市學院文化與創意産業研究所所長、浙江省鄉村文化振興促進會專家阮可説,與其向外不倫不類模仿,不如求諸於內,認真挖掘在地文化資源,激活文化基因。
截至目前,湖州已舉辦各類文藝活動5000余場,參與的文藝志願者超過1萬人次,服務基層群眾達百萬餘人次。
藝術空間靚了:村藝亮點串聯成線
“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在長興縣水口鄉水口村的“藝術鄉校”內,老師正在向學員們分發新鮮煎煮的紫筍茶,教授茶藝知識。
長興紫筍茶在唐代就已是貢茶。為弘揚地方特色茶文化,在長興縣文聯和水口鄉文聯協作下,2023年水口村“鄉村藝校”成立。水口村的“文藝村長”趙珍組建了茶文化傳承師資隊伍,開設書法課程、紫筍茶體驗學習、紫砂壺製作體驗等多樣化的培訓課程,普及當地特色茶文化,也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
水口村藝術學校的茶藝課。新華網發(湖州市文聯供圖)
“鄉村藝校”是湖州眾多文化空間之一,在開展“藝術鄉建”行動中,湖州依託鄉村獨特的地理風貌和人文環境,借助藝術的力量,通過“微改造、精提升”等方式,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間和藝術場景。
如今,湖州各類精巧的藝術空間遍地開花。羊圈變身老鄧漫畫美術館,廢棄糧倉改造成谷堆鄉創空間,舊水廠打造成鄉村美術館。南潯區的“一元茶館青春版快閃店”以快閃的藝術形式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活力,德清縣莫幹山腳下的作家村、編劇村、攝影村等藝術村落,吸引了大量藝術家駐村創作。
為將特色藝術空間等藝術鄉建亮點串聯成線,近日,湖州發布了“Art Walk 藝行湖州”地圖,將全市100個藝術鄉建特色村和100個文藝創作實踐點串聯,打造出一條極具“文藝范”的鄉村文化游路線,為市民與游客提供一站式的藝術鄉村體驗,同時推動“文藝+”鄉村産業的融合,為鄉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在‘強基工程’的引領下,湖州市文聯致力於通過‘藝術鄉建’賦能鄉村文化振興,逐步形成了鄉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湖州市文聯黨組書記覃泓&&,湖州市文&&統已派駐省、市、縣文化特派員30名、文藝村長136名,培育打造了省級藝術鄉建特色村7個和市級藝術鄉建特色村79個、文藝創作實踐點85個。
監製:翁璟
策劃:馬江
文字:郭妍廷 華婧雯
設計:戰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