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花、裝飾畫、手工編織鑰匙扣……走進位於浙江寧波余姚市丈亭鎮的興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工療車間的共富工坊,殘疾人員工們正在熟練地做著手工編織品。針對這些手工製品,“興泰機械”共富工坊還會不定期進行公益售賣活動,努力為大家拓寬增收渠道。
“興泰機械”共富工坊,堅持“療為主,工為輔”,接納了丈亭鎮及周邊鄉鎮的中輕度精神、智力殘疾農村勞動力,並通過日間生活照護、輔助性就業、教育培訓等方式,不斷增強弱勢群體致富能力和生活信心。“興泰機械”共富工坊也是余姚創新打造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模式的縮影。
2023年以來,余姚市工商聯將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廣泛動員企業和商會踴躍參與“共富工坊”建設,充分挖掘優勢資源、搭建共富橋梁,積極吸收殘障人士、少數民族同胞、農村剩餘勞動力、低收入群體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務工,推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余姚已建設運營49家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遍佈全市21個鄉鎮(街道)和一二三産業,累計吸納各類勞動力近4000人,人均月增收3500余元,探索形成了“共富工坊”集群式發展模式。
發揮優勢 打造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特色産業
産業是“共富工坊”的核心要素。在余姚,當地發揮民營經濟優勢,設置共富車間、共富生産線、共富崗位,引導企業投身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設,在建立健全機制、建設共富工坊、帶動村民就業、推動村集體增富、打造工作品牌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面向殘障人士這一群體,余姚重點在小家電、機械製造加工、化粧品包材、鋰電池外包裝等領域建設工坊並配套“殘障人士服務辦”“專項福利”等保障措施。其中,舜韻電子“共富工坊”成為全省第一批省級“共富工坊”示範點,同時也是全省30家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省級示範點(寧波3家);興泰機械“共富工坊”被省工商聯評為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優秀實踐案例。
與此同時,余姚市工商聯與多部門開展合作,立足楊梅、茶葉、小海鮮、鐵皮石斛、筍製品等當地農特産業資源,把項目帶進村,在百姓“家門口”架起致富橋梁。泗門鎮萬聖村,作為余姚市唯一的漁業專業村,萬聖村日均小海鮮捕獲量約達1000斤,年産值達4000萬元左右。為拓展銷售渠道,該村牽頭成立“萬聖小海鮮”共富工坊,吸納村內剩餘勞動力100餘人,通過將新鮮鱭魚腌制加工成乾等方式提供産品附加值,實現利潤翻倍。
余姚在具有本地特色的茶葉、楊梅、榨菜、甲魚、小海鮮等農副産品領域建設共富工坊,還結合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積極盤活鄉村閒置房屋、土地、山林等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健九鶴”共富工坊、“四明山耕”共富工坊、“曼妮莊園”共富工坊、“悠之谷農場”共富工坊、“老沈家茶”共富工坊等各具特色的農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助力産村融合、農旅互促,讓鄉村更加宜居宜業,幫助村民鼓起“錢袋子”。
共同富裕 畫好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的“同心圓”
近日,在四川昭覺縣的涼山州志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變壓器生産流水線上,馬海牛牛正在繞線,這是她學習繞線的第6天。“進廠統一培訓7天后,我就能領到零件,帶回家加工,既能照顧孩子,又有長期穩定的收入,太好了!”
近年來,余姚市工商聯從體現共同富裕的地域覆蓋面加強了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設。突出東西部幫扶、山海協作,“萬企興萬村”等工商&&統開展的各類能夠體現民營經濟人士參與的項目,重點是覆蓋到在余姚工作的來自貴州興義、望漠的少數民族同胞,四川涼山、吉林延邊等地的當地村民以及在松陽、昭覺等地或與當地企業合作、或在當地設立企業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等群體,從而實現“共富工坊”建設走出余姚,體現工商聯工作特點。
2021年11月,作為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項目之一,寧波志倫電子有限公司在昭覺縣投資成立涼山州志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並探索建立“寧波總部+昭覺基地”“車間+社區”(即社區幫扶車間)的運營模式及幫扶計劃,推出了在家就能手工勞作的産品。
同時,公司還出資在余姚職業技術學校設立“昭覺班”,挑選昭覺優秀孩子來余姚進行專業培養,每期時長為三年,累計已培訓110多人。
像這樣,余姚在深化推動工坊建設過程中,越來越感受到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日益凸顯,推進富餘勞動力向技能人才轉型,成為余姚共富工坊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創新亮點之一。
整合資源 推動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提質增效
近日,余姚市工商聯聯合余姚市機關事務局、建設銀行等單位開展共富工坊特色産品進機關活動。
活動中,全市7家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精選了楊梅酒、茶葉、鐵皮石斛、甲魚等多個種類的特色農産品面向機關幹部職工進行展銷。據統計,本次展銷會共銷售各類特色農産品超過300份,銷售額超過5萬元,全部産品在“建行生活APP”完成了“共富工坊”産品專區的設置、上線及開通運行,促進了“共富工坊”良性發展,這是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動助力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有效探索與創新。
據介紹,今年余姚從加強對共富工坊發展過程中資金的支持以及幫助拓寬産品銷售渠道等方面重點破題,整合引進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各方資源,組成包含技術、資金、配套服務等多要素的保障&&,助力各類“共富工坊”從自身實際需要出發找路子、出成果、持續創新、長期收益,既豐富了工坊建設的覆蓋面、多元性,也為工商聯促進“兩個健康”提供了高效服務載體。(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