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國網新源浙江縉雲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國網新源縉雲電站”)首&機組通過15天試運行,順利投産發電。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國家能源局“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浙江省重點工程項目、麗水打造“華東綠色能源基地”示範項目。該電站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安裝6&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電動機組,設計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24億千瓦時,以兩回500千伏出線接入華東電網。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地下廠房1號機組。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於2017年12月開工,計劃於2025年全面投産發電。電站全面投産後,每年可節約標煤2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萬噸,進一步增強華東地區的電力調節能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防線,推動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
四項行業“首次”,打造數智建設典範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以數字賦能持續推進機械化、數智化電站建設,聚焦建設難點、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創下四項行業“首次”,為抽水蓄能電站數智化建設提供典範。
首次實現地下洞室群排水廊道TBM(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無導洞始發掘進。創新性地提出TBM無導洞始發、長距離後退等3項新技術,解決了排水廊道主線與支線循環掘進連續施工難題,顯著提高了TBM在抽水蓄能電站複雜空間小直徑隧洞施工中的適應能力,首次實現“一筆畫”完成地下廠房及引水下平洞3層排水廊道100%TBM施工,創造國家電網公司排水廊道連續三個急轉彎段TBM月掘進進尺 660.38米施工記錄;首次在開關站(水電工程一級建築物)開挖中完整應用無爆破切割技術。該技術不僅提高了施工質量和邊坡穩定性,更保留岩石的原生態特徵,切割保留石材毛料社會價值約450萬元。首次應用數控化設備進行鋼材加工。精心打造2座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流水線作業效率高、産品工藝質量優良的數控化綜合加工廠,實現壓力鋼管縱縫、環縫、加勁環角縫全自動化焊接,自動焊接率達80%;首次在大壩填築中應用無人駕駛電動振動碾。實現對大壩碾壓遍數、碾壓速度等參數的精準控制,以電能替代有效降低工程設備碳排放,推進工程建設低碳轉型。
在施工過程中,國網新源縉雲電站積極推廣建設基建期數字化管控系統,基本實現工程建設安全、質量、生産等關鍵環節的多域一體化智能管控,打造工程建設全方位管控的“最強大腦”。除此之外,國網新源縉雲電站在球閥施工上使用焊接機器人窄間隙焊接技術,生産效率較傳統方法提升60%以上,邁出了國內水電機組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的關鍵一步。電站自開工以來,獲得中國爆破協會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累計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5項,QC 等成果獲得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等獎項22項。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吉光號”TBM無導洞始發。
打造黨建“金招牌”,助力工程優質建設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體量大,參建單位和管理層級多,涵蓋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多個環節,以國網新源縉雲電站的“百萬級”建設規模為例,高峰期建設人員可達3000人。
為推動電站安全高質量建設,國網新源浙江縉雲電站始終將黨建工作與工程建設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組織參建各方圍繞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成立地下廠房黨員青年突擊隊、輸水系統工程黨員青年服務隊、機電設備安裝工程黨員青年突擊隊等“黨建+工程建設”團隊,涵蓋安全、質量、科技創新、綠色建造等多維度,建立現場工作專班機制,發揮黨員青年骨幹先鋒模範作用,緊密圍繞工程重點、難點問題,秉持“協調處理問題不過夜”的原則,保障工程建設優質高效推進。
在安全管理中,國網新源縉雲電站從人文關懷入手,積極發揮“黨建+安全”黨員青年骨幹示範作用,實施安全生産“網格化”管理,以點帶面打造“無違章示範區”和“反違章工作專班”,建設一套“菜單式”安全教育培訓模型,為作業人員提供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方案。該電站提前形成工程現場永久照明、永久通風、永久衞生間,不斷提升安全文化建設,以多為建設者“操心”抓好安全生産“最後一公里”。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黨員青年突擊隊開展開關站500千伏GIS設備巡視。
在黨建引領下,國網新源縉雲電站凝聚各方合力,創造了國內抽水蓄能工程27天完成岩錨梁澆築、9.5個月澆築至發電機層、斜井擴挖月平均進尺105.4米的新紀錄,創新研發AI巡檢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等智能化管控手段,現場違章總數量同比降低72%,截至目前連續安全生産達2466天。
深化“兩山”轉化,打造鄉村共富新樣本
麗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要發源地和先行實踐地,作為麗水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體“百億級”投資項目,國網新源縉雲電站的建設成為打通“兩山”轉化通道的生動實踐。
該電站建設期間可帶動周邊上下游産業發展,提供各類崗位5000余個。電站高標準安置搬遷村民,建設移民安置房及其周邊市政道路與配套設施項目,為村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善與提升;與地方政府合資修建進場道路,將縣城至方溪鄉行車時間從近1.5小時縮短至15分鐘,進一步完善地方交通網絡,帶動南鄉區域發展。此外,電站積極推進綠色施工,對上水庫的自然景觀石採取創新保護措施,保留區域獨特的“奇石”景觀,下水庫區域優越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近百隻白鷺入住,電站庫區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巧妙融合,為當地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帶來發展新機遇。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進場道路。
為深化電站對地方發展的助力,國網新源浙江縉雲電站和電站所在地方溪鄉打造“蓄能新鄉”鄉村發展新模式、建設鄉村“共富工坊”,開展結對助學、醫企共建等活動,帶動租房、餐飲、農産品銷售等産業發展。電站全面投産後,每年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近2億元,對地區擴大有效投資、帶動浙西南山區共同富裕起到先行示範作用。
國網新源縉雲電站上水庫庫區。
當前,華東區域作為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電力需求保持較快增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對電力供應結構持續優化作用佔據主導地位,到2030年和2060年,華東區域全社會用電量分別達到 3.1萬億千瓦時和4.5萬億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佔比分別達到25% 和70%。抽水蓄能電站作為電力系統的“穩定器”“調節器”“平衡器”,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的調節電源。國網新源縉雲電站全面投産後,將進一步為國網新源集團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調節電源服務運營商提供重要支撐,保障華東電網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推動華東地區能源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王佳敏 吳棟/文 國網新源浙江縉雲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