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1/10 19:21:24
來源:溫州日報

浙江溫州:讓傳統工藝擁抱時代 讓”甌越工匠“傳承有道”

字體:

  “手工藝50人論壇”2024智庫年會已經進入倒計時,又一批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將匯聚溫州,從不同維度詮釋“藝術當隨時代·手藝當領時尚”的共識。

  自去年5月26日榮獲“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稱號以來,溫州便站在了傳承與創新的新起點,工藝美術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創新“溫州工匠”時尚文化

  傳統工藝回歸生活

  漫步於墨池坊,一場名為“遙想絲夢·創新刺繡藝術展”的展覽,引領着觀眾從一針一線的微觀世界中,細細品味傳統與現實交織的奇妙邊界。而在溫州工藝美術電商直播中心,木雕的深邃韻味、漆器的華美光澤、甌塑的雅致風範,通過直播鏡頭跨越空間,觸達千家萬戶。

  在溫州,一些傳統工藝曾因形式單一、缺乏創新而一度面臨傳承困境。如今,形式與內容的革新之舉,正帶動傳統手工藝煥發生機,悄然走進大眾生活。

  前不久,藉&《黑神話:悟空》游戲的爆火熱潮,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推出的悟空木雕系列迅速走紅。其中,一款巧妙融入太陽能元素、既能轉動又具觀賞性的木雕車擺件,短短一天收穫4000多件訂單。木主木雕的創始人、永嘉木雕縣級代表性傳承人葉柱&&,早在《大聖歸來》電影熱映後,他就開始“悟空”題材黃楊木雕的創作,至今已推出8款作品。而《黑神話:悟空》游戲的火爆,再次將這一系列作品推向銷售高潮。“有市場就有傳承。”葉柱深信,傳統技藝的傳承不能故步自封,必須緊跟時代潮流,用創新為傳統技藝賦能,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跨界融合也是溫州工藝美術創新的一大亮點。在甌繡第四代傳承人王施的工作室裏,一件融合甌繡藝術的高定西服格外引人注目。王施微笑着介紹:“這是我們與報喜鳥品牌合作的成果,這樣的創新不僅讓甌繡重新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更在精神層面觸動國人的文化共鳴,贏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通過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甌繡這一古老工藝不僅恢復了其服飾的實用功能,更煥發出新的生機。

  溫州不僅是“百工之鄉”,更有着“輕工之城”的美譽。其工美上下游産業鏈如服裝、鞋革、眼鏡、箱包等,年生産量均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溫州深入挖掘甌窯、甌塑、甌繡以及溫州石雕、樂清黃楊木雕等特色工藝的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地將傳統工藝品與日用品、旅游産品相結合,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現代工藝品。這些創新之作逐漸贏得了年輕族群的青睞和喜愛。

  提升“甌工甌作”産業格局

  工業與工藝比翼雙飛

  工藝美術的繁榮離不開産業的支撐。自榮獲“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以來,溫州舉全市之力,共建多功能高水平産業園區,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以標杆&&引領工美産業發展。

  泰順石産業的加速發展是溫州工藝美術産業升級的一個縮影。隨着泰順石45%礦權的成功收回,龜湖鎮的泰順石産業發展突破了瓶頸。當地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從設備升級、文創産品研發到人才引育、市場拓展,成功構建了工業與工藝並重的“一石兩翼”産業發展新格局。目前,當地已擁有石雕企業119家,年産值達3億元,並建成了包括泰順石文化創意園、泰順縣石雕藝術學校、泰順石文化創意街區在內的多個産業發展&&,朝着構建百億級泰順石全産業鏈目標奮進。

  泰順石

  平陽漆器非遺工坊則是另一番景象,這裡匯聚了眾多漆藝師,其中不乏00後的年輕面孔。他們手中誕生的作品,從家居裝飾到輕奢首飾,種類繁多,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時尚生活美學。平陽漆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李偉介紹,工坊利用閒置場地,開展漆藝培訓、工藝改良和品類創新,搭建銷售展示&&,促進文化傳播。不僅吸引了眾多工美專業畢業生回鄉投身漆藝事業,其打造的“非遺+研學+體驗”旅游項目,還吸引了眾多游客和非遺愛好者,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如今,工坊已累計帶動周邊35名農戶靈活就業,年增收總額超210萬元,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的“雙提升”。

  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工美産業集群,集團與龍灣區攜手共建的工藝美術電商直播中心,年商品交易總額預計將突破1億元大關,成為賦能文化産業與電商産業融合發展的新引擎;同時,溫州百工工坊及工美院公司直播中心投入運營,打造多個IP短視頻賬號,進一步拓寬了工藝美術的市場空間;眼下集團正聚焦甌窯産業化發展,計劃投資2億元,引入8條先進生産線,預計年産甌窯瓷器可達100萬件,年産值有望突破2億元大關,古老的甌窯藝術將為溫州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培育“甌越工匠”人才梯隊

  師生共舞傳承有道

  工美人才後繼乏人曾是溫州傳統工藝門類傳承面臨的一大難題。近年來,溫州在培養工藝人才方面的努力卓有成效。

  師帶徒是傳統工藝美術領域培育人才的重要模式。如石雕大師潘金松的個人工作室,近年走出了多位優秀的年輕石雕師,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嚴加順就是其中一員。他告訴記者,從基本功訓練到創作思路的 啟發,潘老師都親力親為,還會根據大家不同的特點和潛力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石雕技藝的精髓。

  在溫州,高校也成為培養工藝美術人才的新基地。前不久,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溫州工藝美術學院新增了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該專業充分挖掘甌窯青瓷、泰順石雕等區域特色,設置了全面的課程,涵蓋造型、裝飾、文創設計等多個方面,教學上則注重文化傳承與設計創新。截至去年年底,該學院青年教師已獲國際、國家級獎項8個,入選展覽25項;指導學生獲獎15項,其中含3項金獎,並在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推動工藝美術人才梯隊建設中,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以國企擔當深度布局人才戰略。該集團通過組建工美院公司,實施大師帶徒授藝、校企合作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成功打造出以葉小鵬、牟湘波為代表的第八屆國大師,並不斷完善工藝美術人才雁型梯隊,引進了26名高層次人才。此外,該集團還積極協助市大師評選,設立博士創新站和技術研發中心,開設教學實踐基地,為溫州工藝美術的繁榮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溫州工藝美術是宋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浙江歷史的經典文化産業。當下的溫州,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理念,不斷探索與突破,重塑傳統工藝美術的生命力,在時代洪流中書寫着“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的新篇章。(程瀟瀟)

【責任編輯: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