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0月29日電 人口規模僅10萬,卻擁有世界500強企業1家、行業領航者2家、規上工業企業5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1家。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科創”成為推動發展的關鍵詞,昔日江南水鄉,隨着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從研發走向市場、投入應用,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與活力。
油車港鎮航拍。新華網發 陸海根 攝
科創賦能産業“高精尖”
步入藍京新能源電池的廠區,映入眼簾的是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他們正忙着安裝各類設備與設施。
“公司計劃分兩期建設3.5GWh全極耳大圓柱電池産能,其中項目一期電芯産能1.5GWh,項目二期新增電芯産能2.0GWh。目前已經獲得了超過5GWh的意向訂單。”藍京新能源油車港鎮項目負責人黃曉光&&,“來油車港實地考察後,我們發現這裡産業優勢明顯,多個新能源項目聚集,科創&&力量也很強勁。藍京新能源與油車港的結合實現了一次‘雙向奔赴’。”
浙江藍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華網發陸海根 攝
油車港早在多年前便開始布局新能源産業,以期在未來的發展中佔據先機。1999年,恒威電池在這裡扎根,憑藉其先進的製造設備及核心生産技術,迅速成長為行業內的佼佼者。恒威電池的成功,為油車港的新能源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裡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油車港鎮副鎮長孫雲娟&&,近年來,油車港加快布局新能源、新型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細分賽道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的同時,發揮科創&&支撐服務作用,引育一批具有科創城特色的高科技企業,聚集了恒威電池、瑞歐納米、中貝能源等多家産業集群初具規模企業。截至目前,油車港已培育和引進相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近10家。
今年第二季度,油車港招引銳拓儀器、邁通科技工業空調等15個項目簽約落地,12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44億元。一個個項目聚集産業活力,一項項投資激活發展動能,油車港“科創小鎮”的名聲越傳越響亮。
科創加持開闢産學新賽道
“海雀”水空跨介質無人機實現了從水面到空中的無縫轉換,為水上救援、環境監測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另一邊,便攜式微波成像顱腦傷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則在醫療現場迅速完成對傷者的顱腦損傷評估,為急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一幕幕智慧生活的畫卷,得益於2020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學與嘉興市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隨之而來的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嘉興)在車港的落地生根。
北理工長三角研究院航拍。新華網發陸海根 攝
“作為物流公司,我們一直在尋求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儘管市面上已存在一些無人機産品,但在跨介質飛行控制、精準定位等關鍵技術方面仍存在局限性,無法滿足我們的實際需求。”秀洲區圓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研究院的入駐,為我們帶來了技術突破的希望,目前,公司正與其共同打造垂直起降的噸級物流無人機。”
“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往往面臨技術匱乏的挑戰。”油車港鎮副鎮長孫雲娟&&,“我們通過與北京理工大學的合作,努力搭建一個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橋梁,助力企業跨越技術門檻。”
截至目前,油車港鎮累計吸引中國力學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多家國家級學會,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嘉興)等多家引才機構入駐;“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累計吸引科技引領型項目超20個,吸引投資約100億元。
“我們依託北京理工大學的科研優勢,結合嘉興的産業發展需求,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項目。”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嘉興)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智能製造到新能源,從信息技術到新材料,我們與嘉興多家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攻克技術難題,推動産業升級。”
如今,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嘉興)已成為嘉興科技創新的一張名片,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才匯聚於此。
磁吸高端人才快速集聚
“我選擇留在嘉興北理工長三院,原因在於這裡的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科研經費、人才引進補貼、成果轉化激勵等,為科研團隊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北理工長三院智能無人中心教授張利國&&,依託北理工頂尖的科研優勢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團隊在項目研發上取得了不小突破。2023年,團隊研發的“海雀”水空跨介質無人機樣機首飛成功,還在嘉興進行了成果轉化應用。
“海雀”水空跨介質無人機的樣機試飛。新華網發 陸海根 攝
引才只是第一步,留才才是關鍵。
為了確保優秀人才能夠長期留駐,為油車港持續注入活力,油車港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人才服務機制。除了提供人才補貼和安家補貼外,還不斷優化人才居住環境,啟用馬厙老街、麟棲匯等生活配套街區,並建設了600余套精裝人才公寓,實現“拎包入住”。同時,油車港建立了完善的人才配套設施,確保人才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服務。此外,油車港還打造了秀水領創園、秀水新城科技産業園、麟湖雙創中心等配套産業園,為創業創新人才提供辦公場地免租政策。
像張利國這樣的人才也是油車港所渴求的。油車港借助北理工長三院這塊巨大的“磁場”,吸引高層次人才在此快速集聚。目前,以北理工長三院十大創新研究中心為載體,油車港已經累計引進全職科研和管理人才36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11名,進站博士後60人,初步形成人才隊伍的雁陣格局。
“幾年前,誰也不會想到,這裡能與‘科技創新’扯上關係,但是我們做到了,而且我們會堅定不移地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油車港鎮黨委書記鄔偉益説。
文字/設計:汪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