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企業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企業有活力,經濟有動力。新華網推出“新華網財經觀察·企業行”,走進企業一線,講述企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直面挑戰、轉型升級、向新而行的故事,展現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和信心。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陳凱茵 翁璟)汽車,被譽為“工業王冠上的明珠”。因其市場規模大、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高,被視為一個國家製造業水平的重要代表。
作為中國首家民營汽車企業,吉利控股集團通過技術變革和戰略轉型,推動汽車向智能化和電動化轉型,為企業發展開闢了新路徑。
吉利汽車旗下電動品牌極氪5G智慧工廠涂裝車間。新華網發 企業供圖
全面擁抱智能化
在吉利旗下電動品牌極氪5G智慧工廠,AGV無人小車穿梭不息,精準配送生産物料。在焊裝車間,823&柔性機器人協同作業,焊接自動化率達100%。總裝車間內,一層滑軌運來底盤,空中滑軌送來車身,30秒內便在半空精準對接,同時底盤栓盤自動抬升,48顆螺絲30秒內完成擰緊固定,不同車型的汽車從同一産線中魚貫而出……高效、自動化操作貫穿每個生産環節。
2021年投産的極氪5G智慧工廠是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入選了工信部《2023年5G工廠名錄》。在這裡,傳統製造邊界被打破,5G、AI、工業大數據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2024年8月,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春林接受採訪。新華網發
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春林介紹,“從消費者到生産者”的全定制化模式可以讓用戶通過App,一鍵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功能、內飾等配置,訂單直達工廠,隨後生産交付,一條生産線就能同時生産轎車、SUV、MPV等6款車型,還可以實現一款車型的數百萬種個性化配置。
很難想象,這家曾經憑藉“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兩部沙發加一個鐵殼”豪言壯語邁入汽車行業的企業,如今已打造出了這樣一座“未來工廠”,實現了從傳統製造到智能化生産的巨大飛躍。
極氪5G智慧工廠是體現吉利積極擁抱智能化的案例之一。2021年,吉利提出“智能吉利2025”,將其作為集團發展的重要戰略。
“十年前我們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在動力,發動機,變速器,得動力者得天下,未來得智能者得天下,我們一直講車是移動終端,如果你不掌握智能,整車廠就是代工廠。”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接受採訪時説。
“智能吉利2025”可以概括為“一網三體系”,“一網”指的是智能吉利科技生態網,包括操作系統、芯片、技術數據等方面;“三體系”則指智能能源、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構成的體系。
多年積累得到了一次階段性的技術爆發,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構賦予吉利完整的“用AI架構打造AI汽車”的開發能力;首款自研7nm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已量産並裝車;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浩瀚智駕”進階2.0,啟動端到端大模型,最終可實現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城市智駕;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上線……這些創新成果的成功研發和應用,展現了吉利積極擁抱智能化的決心。
駛向綠色征途
在汽車産業的變革浪潮中,與智能化攜手並進的是電動化。數據顯示,2024年8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達到102.7萬輛,同比增長43.2%;滲透率53.9%,繼7月之後再次突破50%,較去年同期37.3%的滲透率提升16.6個百分點。
新能源如此來勢洶洶,這在9年前是難以想象的。2015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只有1.4%,可吉利卻嗅到了變革拐點到來的氣息。
吉利在當年發布“藍色吉利行動”,在自主品牌中率先宣布向電動化轉型,核心目標是於2020年實現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整體銷量90%以上。這是一個大膽到不切實際的設想,畢竟在當時,特斯拉剛剛以進口車的身份,在中國尋求最初的一批車主,而更多的傳統車企都在觀望階段,沒誰願意在尚看不清的市場投入太多精力。
吉利汽車旗下電動品牌極氪5G智慧工廠展廳。新華網發 企業供圖
而現實也給了吉利一些“教訓”。2020年,吉利汽車總銷量132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總銷量為6.8萬輛,僅佔比約5%,距離90%的目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橫向對比來看,在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36.7萬輛的總銷量中,大批“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收割着市場。吉利這位燃油車時代的“自主一哥”似乎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掉隊了。
轉機也同步在發生,2021年吉利推出“兩個吉利藍色行動計劃”戰略,一是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二是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競爭。
這是吉利全面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二次創業”。淦家閱認為,先要通過投入來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後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經過三年努力,依託“智能吉利2025”戰略的技術成果落地,吉利的新能源汽車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正朝着“好”的方向努力。2024年上半年,在吉利95.6萬輛的總銷量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2萬輛,佔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已經看到了吉利汽車重新輝煌的曙光。”
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衛星超級工廠産線。新華網發
布局未來出行
深耕汽車産業二十多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經這樣暢想過汽車的未來。
“汽車一定會電動化、智能化,一定會成為智能空間移動終端,一定會幫助主人解決更多的困難和問題;一定會垂直起降,自由飛行在江河山川、城市鄉村;一定會成為主人的秘書、保鏢,為主人賺錢,幫主人消費,逗主人高興,與主人聊天,保主人平安,幫助主人增長知識;一定會自己去清洗、保養等等。”
從布局網約車出行服務,到“落子”無人飛機、空中出租車這些前瞻性的出行方案,再到為汽車引入衛星通信技術……吉利轉型創新的步履一直在持續。
早在2007年,吉利就開始從單純的成本領先向技術先進、品質可靠、服務滿意的目標邁進。為此,吉利付出8億元的代價更新生産線。正是通過這次轉型,吉利獲得了200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00多項,世界性的發明專利幾十項。
“所謂創新,就是基於對商業環境和市場需求洞察基礎上,審時度勢,將各種資源重新配置和組合,使企業獲得穩健可持續的發展。”多年以後,談到創新時,李書福對此依然唸唸不忘。
2024年9月,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航天科技領域的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科技創新企業,成功發射了第三軌衛星,通過三個軌道面30顆衛星,可實現24小時全球90%區域覆蓋,正式為全球用戶提供衛星通信服務。
2024年8月,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勇接受採訪。新華網發
時空道宇副總經理劉勇介紹,企業正在建設中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通過自研的衛星通信技術,將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消費類電子領域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應用服務,搭載了汽車衛星通信技術的汽車,即使在“無人區”也能保持與外界的&&。
“在未來3年,時空道宇將會為超百萬輛汽車提供衛星通信功能,支持車輛智能網聯服務;同時,超千萬輛汽車也將以高精定位服務、車載融合定位終端産品為基礎,實現輔助駕駛以及高階自動駕駛功能。”劉勇這樣展望。
這背後需要不間斷地投入,近十年來,吉利累計研發投入近20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有三萬餘名研發工程師。2024年上半年,吉利研發總投入達到70億元,同比增長17.9%。
從2001年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産牌照的民營企業,到收購沃爾沃,從地面到低空再到太空,吉利持續創新,推進戰略轉型,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最終憑藉品質提升,探索出一條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造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