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15 09:00: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人 在行走丨郭建龍:失去的三百年

字體:

作者/賞讀者丨郭建龍

  郭建龍,歷史作家,社會觀察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來,實地探訪幾乎整個中國以及非洲、歐洲、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地數十個國家,用游走的方式觀察和記錄世界。善於從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視角叩問地域文化,帶領讀者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穿梭,透視千年文明的興衰存亡。

  目前已出版歷史暢銷書《汴京之圍》《盛世的崩塌》《絲綢之路大歷史》《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歷史游記《穿越非洲兩百年》《穿越百年中東》《失落的世界》等。譯有甲骨文叢書《一把海貝:從奴隸貿易興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溫王朝:創建與變革》等。

  以下為朗讀正文:

  新華網的讀者朋友,大家好,今天向大家推薦我的新書《失去的三百年》。在學習歷史課本的時候,近代史無疑是讓我們最扼腕痛惜的一段歷史,它意味着中華民族千古未有的大變局,一方面,深受外敵叩關的屈辱;另一方面,我們卻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西方社會和科技的先進,拖延良久,才開始了學習和追趕的步伐。

  而在近代之前,我們的歷史課本往往會用“閉關鎖國”四個字概括鴉片戰爭之前的一百年時光。這導致在我們的認知中出現了一道斷裂線:在斷裂線的一邊,依然在用傳統的敘事方法描述了康乾盛世的文治武功,仿佛當時的歷史和兩千年來沒有區別;而在斷裂線的另一邊,突然間變成了閉關鎖國和喪權辱國的近代史。

  可是,從康乾盛世到底是怎麼變成閉關鎖國的呢?本書的目的,就是將這個斷裂線消除掉,敘述的是從地理大發現到1840年這三百多年的中國歷史。在書中,我們會看到,其實中華民族並非一直是閉關鎖國的,相反,中華民族有着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在地理大發現之後的明朝末期,中國就曾經有過一次巨大的開放運動,如果抓住那一次機會,那麼中國歷史完全有可能是另一番模樣,提前三百年走向近代化。

  明朝的機會出現在西方勢力剛剛到達亞洲不久。明朝政府曾經試圖用封閉國境的做法應對外來的衝擊,但很快,一群有魄力的官員開始主導着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公元1567年的“隆慶開關”更是將對外貿易變成了中央的一項國策。隨着傳教士利瑪竇等人的到來,以徐光啟、瞿太素、李之藻等人為首的一大批士大夫集團更是將開放運動推向了科技和人文領域。他們將當時所有門類的科學著作都翻譯成了中文,從官員到民間知識階層紛紛意識到西方知識的先進性,開始學習、模仿。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在明末,先進的士大夫階層都接受了地球是圓的,也知道了世界上有歐洲、非洲、美洲,甚至連哥白尼的日心説也傳入了中國。中國引入了西方的大炮,也學習着西方的物理學、力學、機械學、光學。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

  可是,這個充滿希望的年代又是怎樣消失的呢?本書接下來追尋的,就是我們在打開了大門之後,又如何緩慢地將大門關閉的。

  我們會看到,康熙皇帝是最善於學習和利用西方科技的皇帝。在他的主導下,利用新的天文學知識重新測量了中國的大地,獲得了更加精確的地圖;也是他的力排眾議,讓與俄國人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正式文本使用了拉丁文。康熙皇帝本人對於天文學、幾何學也很感興趣,他的地理知識讓他在與俄國人打交道時不落下風。

  但我們也看到,康熙時期的西學知識已經與明末的大不相同。在明末,是整個知識階層紛紛學習西方知識,採取了開放的姿態;到了清代,利用西方知識的只是皇帝一人,而不管是官員,還是鄉紳階層,都已經倒退了,對海外不感興趣了。維持穩定的需要讓皇帝避免人民學習西方,於是,那層隔開世界的帷幕正在緩緩降下。

  即便到了1840年,中國依然有許多人知道海外世界的樣子。在東南亞等地有數百萬的華僑,他們在沿海地區有着上千萬的親屬和朋友,加上沿海的商人,甚至兩廣的高級官員,在鴉片戰爭前四十年就已經意識到了西方武器的先進,以及中華的孱弱。但已經沒有人能夠將西方知識告訴給皇帝。可以説,所謂閉關鎖國,並非沒有人知道真相,只是無法將真相告訴給決策者。是中國傳統的帝制所帶來的穩定性需求,阻礙了中國的進一步開放。

  我們曾經善於學習,但也浪費過機會,在近代之前,我們有過三百年追趕的機會,卻由於統治者的私心而將機會失去了。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只有帶着謙卑的心態、善於學習,才能堅持改革開放的歷史使命,讓中華民族最終走過歷史的三峽,融入世界進步的大潮之中。

後記丨閱讀人 在行走

  讓好書走進鄉間,讓閱讀賦能振興。2024年10月起,新華網聯合平陽縣委宣傳部、浙江人民出版社發起“閱讀人 在行走”活動。線上,為你讀書,邀請原書作者或平陽名人傾情推薦,讓聽得見的書香惠及更多群眾;線下,呼籲捐書,豐盈農村書屋藏書數量和種類,更好發揮農家書屋農村文化主陣地作用,“書送”文化力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鳳林村農家書屋:位於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所在地——溫州市平陽縣鳳臥鎮鳳林村文化禮堂內,閱覽室近100平方米,配備了出版物藏書櫃5個、藏書1500余冊,閱讀桌10余張,全年常態化對外開放。書屋整體氛圍古樸又不失童趣,配有兒童活動區和多媒體學習區等,每週會開展國學閱讀、親子閱讀等活動,閱讀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失去的三百年》書籍即將在鳳林村農家書屋上架,歡迎讀者品讀。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