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14 09:00:00
來源:溫州市鹿城區委宣傳部

走進鹿城看亮點丨打開社會治理新格局 高水平建設首位城區治理樣板

字體:

  走進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小區環境煥然一新、社區管理井井有條、群眾生活有滋有味……近年來,鹿城區持續推進現代小區建設,探索具有鹿城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高水平建設首位城區的治理樣板。隨着一系列創新舉措的落地生根,鹿城區正逐步構建起一個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多方賦能 業委會走出“成長的煩惱”

  走進位於鹿城區松&街道的溫州大廈,嶄新的房屋外立面、全面整修的房屋屋頂、更新換代的電梯,讓人看不出這個住宅已有30多年的歷史。“自從有了業委會後,我們的小區煥然一新。”住戶金女士説。

  像溫州大廈這樣的老舊小區,在鹿城區還有許多。作為溫州市的中心城區和老城區,鹿城區共有住宅小區818個。但城區歷史悠久,老舊小區多、兩無小區(無業委會、無物業)多卻成為了城市管理的短板。

  “沒有人願意牽頭是無法成立業委會的普遍原因。”鹿城區菱藕社區黨委書記翁冠敏對此記憶猶新,她曾攥着一份精心篩選出的11人名單,一一上門做工作,可大家一聽説要參選業委會,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

  業委會如何走出“成長的煩惱”?2022年5月,鹿城區委區政府召開“治理創新年”行動動員大會,首次提出“像抓村委會建設一樣抓業委會建設、像抓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一樣抓業委會隊伍建設”。

  隨即,該區針對“兩無”小區發動集中攻堅,由區委組織部牽頭,住建、民政等部門指導,發動街鎮、社區、網格等力量,把真正講政治、懂治理、有責任心的業主排摸出來,動員他們參選業委會。

  作為破題之舉,鹿城還同步推出諸多硬核舉措——鹿城區協助小區打造共享陣地,提高業委會成員政治待遇;社區幹部、網格員進入業委會工作群,做好政策釋疑。

  多部門共同發力之下,鹿城區不僅實現818個小區業委會(物管會)全域滾動覆蓋,且隊伍年輕化跡象越發明顯。數據顯示,近兩年鹿城新當選的業委會主任平均年齡55歲,其中80、90後佔24.5%,相比兩年前提升13.9%。

  “年輕人好勝心強,既然幹,就要幹出點成績,在鹿城,幹業委會正變得越來越‘卷’。”鹿城區廣化街道雙樂住宅區東組團業委會80後副主任陳青峰感嘆。

  三方議事 解鎖基層“善治密碼”

  “總算要住上電梯房啦。”對於家住鹿城區松&街道昌明社區的林阿婆來説,近日的“小確幸”來自自己所住的老舊小區新村大樓裝上了電梯。

  據悉,新村大樓有着近30年的樓齡,住戶中老齡人口達45%以上,“加裝電梯”成為了居民日益強烈的期盼。為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松&街道以“三方議事堂”為依託,聯動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探索以三方協同方式破除電梯加裝壁壘。

  不止是松&街道,近年來,鹿城區越來越多的小區正在巧用“三方議事堂”這把“金鑰匙”,打開基層治理的“千把鎖”。

  2023年,鹿城區在實現住宅小區實體型黨組織和業委會“兩個全覆蓋”的基礎上,推行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三方議事堂”工作法,由社區、業委會、物業等三方,每月定期組織召開議事會議,推動形成重大事項三方聯議、民生實事三方聯辦、矛盾問題三方聯調、定期公開處置進程的議事處置閉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提升小區治理水平。

  如今,“三方議事堂”推進了民生實事,提升了鹿城區居民的幸福感:松&街道桂柑社區因停車亂象導致的堵車問題得到解決,進出小區時間從“半小時”縮短為“五分鐘”;南匯街道呂浦社區的電動自行車停車難、充電難問題得到解決,新建的2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車棚可供180輛電動自行車同時充電……

  “除了‘三方議事堂’,還有‘社區吹哨、部門報道’等工作機制,我們正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從‘解剖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推動形成更多高質量發展成果,彰顯高質量發展成效。”鹿城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

  多元參與 城市基層治理“有血有肉”

  如果説小區治理體系的搭建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骨架,那麼小區內一系列讓群眾幸福感滿滿的舉措便是基層城市治理的血肉。

  臨近中午,鹿城區廣化街道真善美小區“鄰里食堂”飄出了飯菜的香氣,周邊的居民早早在打菜窗口前排起了長隊。自運營以來,這座鄰里食堂便在社區內“一炮而紅”,日均客流量超100人次,受到轄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鹿城區一改政府“自建自營”的傳統老年食堂模式,公開招募有責任心的民企或國企參與運營,由街道免費提供場地並出資建設,實現了政府監管、企業運營的合作模式,保障食堂運營可持續化。如今,34家鄰里食堂已經散佈在鹿城區的各個小區內。

  舉措不止於此。近年來,鹿城區不斷盤活村社資源,打出基層治理“組合拳”,着力提升群眾幸福感——鹿城區兩新組織服務新就業群體特色市集,為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新業態就業群體送上健康診療、政策諮詢等服務;凝聚社區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多元力量,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接地氣、有人氣的“鄰里+”項目,累計開展近2160場鄰里相伴活動,覆蓋居民群眾超8.6萬人次;社區“紅蓮幫幫團”“流動愛心超市”等服務品牌,逐漸成為頗具辨識度的金名片,紅日亭、白鹿亭等“善亭”矩陣吸引着每年幾十萬名志願者參與。

  此外,“智慧健康站”“童趣樂吧”等惠民便民場景正在鹿城區全面鋪開,協助小區完成加裝電梯、外立面改造、地下管網提升等業主呼聲強烈的民生實事正在逐漸被落實。(劉佳慧/文 溫州市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