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浙江磐安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千年儒學文化、千年中醫藥文化、千年茶文化,這些文化交相輝映,推動着磐安經濟、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杭溫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前夕,新華網特別推出“‘速’寫磐安‘三’千年”系列策劃,圍繞櫸溪孔氏家廟、大盤山、玉山古茶場三個文化地標,通過“千年廟”“千年藥”“千年茶”三個篇章,全面展現磐安文化自信與人文氣象,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磐安的探索實踐。

喝茶的風,正吹向更多年輕人。到奶茶店裏點一杯純茶、在家自製花式茶飲、去茶館來一份普洱茶配鴨脖……時下,年輕人的“茶文化”不再局限於茶葉飄香、慢泡細品,而是開始探索“花式”喝茶。
茶文化源遠流長。魏晉時期,士人崇尚清談,以茶為伴;到了唐代,飲茶體現出理智與現實的追求;兩宋時期,茶文化進一步社會化,承載了娛樂和社交的功能……從歷史走來的茶香,為何氤氳千年?讓我們到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到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茶葉市場遺址、有“中國茶文化活化石”之稱的玉山古茶場裏,一探究竟。

豐年稔歲的日子
八月的磐安,綠樹成蔭、山風送爽。從縣城出發,穿過茶山林海,就到了玉山鎮馬塘村。村中心,便是玉山古茶場。
玉山古茶場始建於宋,建築按交易市場布局,廂房住人、儲物,正樓品茶、交易,建築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在詳細考察古茶場後讚嘆:玉山古茶場這種古代市場功能性建築在國內實屬罕見,對研究我國古代茶葉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玉山古茶場是江南有名的榷茶之地,見證了古代茶葉專賣制度。據史載,宋代初期即對茶葉實行專賣,在全國專門設置榷貨務六處、山場十三處。玉山古茶場屬十三個山場之下的一個分茶場,管轄範圍內,園戶所産的茶葉皆由官府專收專賣。官府再把收來的茶葉轉賣出去,獲得的利潤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現存茶場中“奉諭禁白術洋價稱頭碑”“奉諭禁茶葉洋價稱頭碑”“奉諭禁糧食洋價稱頭碑”便是重要的見證。
走進古茶場,依次可以看到茶場廟、管理用房、茶場。古時,負責茶葉交易的巡檢司將購入的茶葉暫時存儲在茶場的倉庫中,通過進一步的篩選和包裝,採用茶綱(宋代專門押送運輸茶葉的一種組織形式,一定數量的茶葉、人役和車馬編為一綱)的方式,運往京城等地。古茶場內的銅雕塑像,生動再現了古代園戶投售、過秤、包裝以及官員現場監管的場景。
制度完備、功能完善的玉山古茶場,也推動了山區經濟的發展,讓當地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據文獻記載,即使在清末,玉山古茶場仍“産茶萬擔,銷往杭、嵊、紹,每擔銀十四元”。
磐安茶貿自古繁盛,玉山茶香今日更濃。截至目前,磐安茶園面積8.3萬畝,總産量2640噸;5.2萬勞動力從事茶葉生産經營;磐安雲峰品牌價值達到23.51億元……跨越千年,磐安正與時偕行,讓一葉富一業,氤氳茶飄香。

綿長傳承的文化
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來自磐安的“趕茶場”是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趕茶場”又稱“茶場廟廟會”。相傳,晉代許遜曾到磐安玉山游歷,見山野茶樹遍佈,且質量上乘,便教當地農民種茶、制茶,研製出“婺州東白”,得到茶客好評,茶農由此獲益,生活得到改善。為感恩許遜功績,千百年來,玉山茶農尊其為“茶神”,並以玉山古茶場為載體,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趕茶場”。
“趕茶場”分“春社”和“秋社”。春社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行,茶農要祭“茶神”,茶場要演社戲,家家戶戶要挂燈籠,各村要迎龍燈到茶場廟“朝殿”。秋社於每年農曆十月十六舉行,熱鬧程度遠超春社,期間可見迎大旗、大涼傘、三十六行、羅漢班等各類民俗活動。
“趕茶場”原始形態始於唐,活動形成於宋,在明代成熟並達到鼎盛,清代以後進入低谷。為挽救這一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磐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保護修復玉山古茶場、建立表演基地、發動各村落開展民間藝術表演等,並制定專項保護規劃、舉辦傳承人培訓。

效果顯而易見。今年元宵,“春社”大放異彩。伴隨着喧天的鑼鼓聲,玉山鎮各村村民舞動着九條巨龍,或騰空盤旋,或左右翻滾,向玉山古茶場的方向進發,重現了《玉山竹枝詞》中“茶場山下春晝晴,茶場廟外春草生。游人雜還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聲。”的熱鬧景象。
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經過多年努力,如今,“趕茶場”已成為磐安群眾參與面最廣、參與意識最強、歷史文化沉澱最深厚、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最豐富的重大廟會。

茶香四溢的未來
磐安茶文化如此魅力四射,不僅因為歷史建築的深厚悠久、歷史文化的韻味悠長,更是因為與時代的同頻共振。
暑假期間,位於玉山古茶場旁的磐安茶文化博物館變得越發熱鬧。2012年,磐安圍繞茶文化陣地打造,建造茶文化博物館,並於一年後投入運營。該館展廳分為“茶之境”“茶之史”和“茶之事”三個單元,游客不僅可以通過圖文展板了解磐安茶文化,更有機會參與相關民俗文化活動。
尋茶香、採新茶、觀制茶、知茶禮、賞茶藝、習茶道……7月,來自納米比亞的國際友人在玉山古茶場參與古茶場研學活動,茶山上彌散着嫋嫋茶香。
磐安玉山古茶場研學活動是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國際項目。這段時間,“ChinaTravel”成為熱門詞條,“打卡中國”火爆流行。磐安以“茶”為基、以“非遺”為景,陸續開展“看非遺 品茶香”“一片茶葉的故事”“尋茶探秘”等茶文化研學之旅,持續圈粉海外市場。
磐安還計劃將古茶場、古茶樹、古道、古廟會等元素有機串聯在一起,並積極籌劃磐安趕茶節、中華鬥茶賽、雲上趕茶場等活動,推動“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
採一筐“磐安雲峰”、自製一鍋手工茶、觀一場茶藝表演……一片片青綠的茶葉,不僅是當地老百姓的“致富葉”,更是經過磐安溫潤的歷史文化,是千百年來一代代磐安人的煙火人間。以茶為媒,磐安正續寫着新的故事。(徐融 魯新/文 磐安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