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浙江紹興,詩意盎然。由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的享詩路風華·品詩韻紹興——2024紹興文旅“跟着唐詩游紹興”媒體聯合推廣行動,將於22日晚在天姥山青崖放鹿啟動,帶領市民游客開啟一場詩意之旅。
千年前,李白、杜甫、孟浩然等400余位詩人,用詩歌“走”出一條穿越千年的翰墨之路。千年後,紹興以文商旅深度融合為抓手,積極推動詩路沿線自然景觀、文化遺産等資源的活化利用和傳承發展,用詩路文化帶高質量建設賦能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繪就詩路古韻新輝好風景。

紹興會稽山風景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供圖
詩路與旅行共生
據統計,唐代前後有400余位詩人從杭州錢塘江出發,經紹興,自鏡湖由着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經新昌石城、沃洲、天姥,最後抵達天台山,用雙腳把勝地連成一線,並留下1500多首經典唐詩,共同成就了浙東唐詩之路。
紹興在這條詩路上是怎樣的存在?“統觀現存的創作於浙東的唐詩,不難看出,紹興是唐代詩人嚮往的地方,是唐代詩人云游浙東的必經之地。”紹興市文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鑒湖風景度假區。陳慶華 攝
鑒湖、剡溪、會稽山、天姥山等風光,吸引文人墨客爭相飽覽;大禹治水、西施浣紗、臥薪嘗膽、梁祝化蝶等故事,讓不少人趨之若鶩;王羲之的蘭亭集會、謝安的“東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訪戴等軼事,引得詩人尋蹤覓跡……浙東素以山川秀美、人文薈萃而聞名遐邇。《世説新語·言語》有言:“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此外,史稱“山陰古水道”的浙東運河前身——浙東古運河,貫通了曹娥江、姚江和甬江,並與剡溪和新昌江相連,將京杭大運河與浙東地區的水網連了起來,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紐帶。
文旅得詩歌繁盛
浙東唐詩之路不僅是詩歌創作之路、思想傳播之路、文化融合之路,也是一條串聯紹興山水的大走廊,集中展示着紹興的文旅資源。
紹興正以水系古道為紐帶,以詩詞歌賦為特色,以“跟着唐詩游紹興”為文旅品牌,謀劃“空中、山間、陸路、水上、雲端”五個維度的唐詩之路,推出數條游線,串起紹興全域旅游,推動詩路沿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其中,“走唐詩之路——探尋越音芳華”入選浙江省首批非遺旅游線路。

航拍曹娥江全貌。戴信華 攝
如何化滿城詩意為文旅産品?2021年,紹興開始探索“低空經濟”賽道,主要以柯橋航管中心、萬豐航空小鎮作為依託,以直升機為旅游交通工具,謀劃“空中唐詩之路”,讓市民游客在高空一覽“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山水人文。
如何跟着唐詩賞水上紹興?據介紹,游客可以從鑒湖旅游度假區(鑒湖裏)出發,沿着運河水脈,順着曹娥江黃金1號水道,由着剡溪,盡享水上文化之旅。
秦望山、雲門寺、鑒湖、蘭亭、曹娥江……這些分散在柯橋、越城、上虞、嵊州、新昌、諸暨等各區域的景點,因“跟着唐詩游紹興”而合成一個整體。
城市因詩意提升
這條寄情山水的詩路,蘊含了“名城紹興 越來越好”的文化基因。近年來,浙江省政府提出“打造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的規劃,浙東唐詩之路逐步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紹興新昌編制《新昌浙東唐詩之路戰略性規劃》,着力探索詩路文化的“轉化”“融化”“活化”路徑,開啟紹興以詩路促城建的進程。天姥山、蘭亭、豐惠鎮、西施故里等26顆“珍珠”納入浙江省詩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其中納入浙東唐詩之路“珍珠”18顆,佔浙江省的45%。
紹興以“文化+”推動強村富民,將詩路文化帶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形成“故鄉的故鄉”“田上杜黃”“陸游的鄉村世界”等特色IP。嵊州華堂村、新昌班竹村等詩路文化古村成為鄉村旅游熱門打卡地。
此外,紹興大力發展黃酒、珍珠、青瓷等歷史經典産業,創新推出“紹興古城”“蘭亭故事”“詩畫曹娥江”“李夢白”“王羲之”等文創品牌,以“文化+”集聚産業力量,讓市民游客既游得好山好水,品到美食佳肴,還可以將詩韻揣在兜裏帶回家。

越王&位於紹興市區臥龍山(府山)東南麓。蔡敏 攝
如今,紹興不僅有詩中好風光,還有鑒湖、會稽山等旅游度假區,安昌古鎮、上虞孝德文化小鎮、越劇小鎮等特色小鎮,浙東運河文化園、嵊州中國唐詩之城等文旅項目。
“紹興圍繞古城古鎮、名山名水、故里故居等,推進重大文旅項目,打造唐詩之路標誌工程。比如鏡湖泛月來自李白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蘭亭流觴來自王羲之的‘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我們希望讓大家因為讀過的一個典故、一句詩,來訪紹興,進而觸發某些共通的情感,感受文化的溫度。”紹興市文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汪菁璐 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