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12 16:58:59
來源:衢州市常山縣委宣傳部

宋詩之河湯湯淌過,《孤馬傳》再現常山宋韻傳奇

字體:

  7月11日,以“家國情懷·宋韻傳奇”為主題的長篇小説《孤馬傳》新書發布暨作品分享會在浙江杭州舉辦。

  《孤馬傳》為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資助項目,小説以南宋名相趙鼎的沉浮為背景,融合了厚重歷史與創新文學手法,講述了執行秘密任務的年輕畫師周工敘被趙鼎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主動加入維護趙鼎的行列,保護受難忠良,使趙鼎歸葬心中的故鄉——浙江常山的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小人物的視角和經歷,表現了以趙鼎為代表的南宋士大夫的道德高標和奇偉風骨,歌頌了敢於擔當、以身許國、以天下為己任的民族精神。小説塑造了各形各色的人物,以鮮活的形式,從不同側面再現了南宋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和高度發達的社會,展示了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宋韻文化。

  據介紹,小説的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的臨安、常山、崖州、儋州等地,作者周新華在創作前查閱了大量資料。書中不但介紹了黃岡山、永年寺(今萬壽寺)、嚴谷山、草萍驛、渣瀨灘等常山名勝,還“復活”了常山古十景中的“忠簡孤冢”“石門佳氣”“球川晾雪”等三景。作品集中筆墨,再現了常山黃岡山當年作為全國南渡文化中心之一、南渡文人士大夫紛至沓來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關於常山江的宋詩作品有1000余首,王安石、蘇軾、楊萬里、陸游、辛棄疾等都來過常山江吟詩作對,可見是名副其實的“宋詩之河”。

  宋詩文化是歷史留給常山最重要的文化瑰寶之一。近年來常山縣不斷大力推進宋詩文化基因解碼、地標項目打造、特色品牌推廣等工作,“宋詩之河文化帶”已初具雛形。建設“宋詩之河文化帶”是常山貫徹省委打響宋韻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也是彰顯常山文化辨識度的關鍵一招。通過建設新時代文化常山,“宋詩之河”金名片被進一步擦亮,也為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據悉,通過深入開展普查蒐集工作,常山縣普查了與常山江“宋詩之河”文化有關的古村落、古渡、古驛,列出清單並全面蒐集、匯總和梳理國內外與常山江相關的詩詞史實等資料,建立了常山江“宋詩之河”資料檔案庫。結合浙西民居風貌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對常山江流域內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鎮、古村落、古渡、古建築、古橋梁、古驛站、古道等進行重點修繕保護,加強文峰塔、萬壽寺、爐山寺、招賢古渡、世美坊等宋代文化遺産的保護與修繕,努力恢復“四賢祠”、定陽書院和等具有標誌意義的宋代文化遺存。

  趙鼎墓“忠簡古冢”所在地常山縣何家鄉,如今正在建設趙鼎考古文化項目,除了開展墓祠保護,棧道、石像生、游步道、植被恢復等工作,還將建設趙鼎文化展示館和文化廣場,屆時將全面展示800年前的廉政遺訓。(葛錦熙/文 楊延龍/圖)

【責任編輯:韓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