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04 14:02:07
來源:金華發布

在世界的掌聲中遠航——浙婺闖出文化出海新路子

字體:

  “婺劇?外國人看得懂嗎?”聽説我們要出國採訪婺劇,機場的工作人員發問,這或許也是很多人的疑問。沒有隨團採訪前,記者也犯嘀咕:萬一看的人少,畫面不好看怎麼辦?萬一對方看不懂,採訪一問三不知怎麼辦?

  德國、西班牙、安道爾,6月22日至30日,婺劇一次次在大洋彼岸掀起熱潮,熾熱的反響讓當地官員、主辦機構直呼意外,令海外觀眾流連忘返。我們還是小看了婺劇,低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馬德里運河劇院29日晚持續了7分多鐘的掌聲,如果身臨其境,真的會熱血沸騰到熱淚盈眶。

  出海造潮,何以婺劇?民心相通,婺劇何為?

  “世界上不止一種英雄主義”

  在巴塞羅那的演出,西班牙籍記者喬爾泰·阿古德羅看得十分認真。在接受採訪時,他用並不流利的英語分享了對婺劇《三打白骨精》的理解,整整講了20分鐘。喬爾泰沒有到過中國,卻讓讀着《西游記》長大的記者,對孫悟空這個角色,有了新的理解。“他是一個虛構的英雄,但是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即便一次次被誤解,依然堅持正確的方向,他的勇往直前,更真實,更能帶給人們勇氣和力量。”喬爾泰還對比了西班牙經典角色唐吉珂德,以及美國銀幕偶像超人,“他們也是無所不能,但不如孫悟空真實。”

  世界上不止一種英雄主義,婺劇《三打白骨精》表達的真、善、美、勇、忠,是辯證的、立體的,也是多元的、包容的,跨越了時空和文化隔閡,引發海外觀眾的情感共鳴。就像喬爾泰,他們不僅看得懂婺劇,也從婺劇裏看到了與想象中不一樣的中國文化。

  在慶祝中安建交30周年婺劇專場演出後,中國駐西班牙兼駐安道爾大使姚敬對婺劇國際化表達、現代化創編、創新性傳承的出海亮點&&讚賞。安道爾外交大臣托爾女士讚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包容性,並稱感受到來自東方的詩意,期待文化交流在兩國交往中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

  “東方的詩意”是審美的認同,也是文化的交融。為了讓海外觀眾欣賞到它,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以下簡稱浙婺)的演職人員在劇目內容創編、節目創排上反復斟酌,在保持婺劇文戲武做特點的同時,突出故事的價值張力和表演的舞&呈現,在服道化燈光等細節上,向現代審美靠攏,展現出獨特的東方氣韻。

  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500多年歷史的婺劇融合了高腔、昆腔、亂彈、徽調、灘簧、時調等多種藝術,傳承的血脈裏跳動着兼容並包的基因。面向海外觀眾演出的30多年來,浙婺把這一傳統轉化為動力,創作出了《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白蛇傳》《三打白骨精》等經典劇目的“海外版”。

  此次馬德里第二場演出謝幕後,西班牙友華機構“知華講堂”總經理瑪爾塔·蒙特羅在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及婺劇的幽默感。比如豬八戒在與女妖的周旋中,見色起意的誇張;比如《三岔口》中劉利華與任堂惠摸黑緊張對決中的滑稽;又比如豬八戒的英語、西班牙語逗趣,都是浙婺出海的用心之“筆”。在國際交往中,幽默風趣無疑是迅速拉近彼此距離的高招。婺劇的幽默感是國際化的,自然地與表演相結合,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親和力和現代性。

  時光流轉,海外觀眾的需求在變化。“該把什麼樣的劇目帶出去,什麼樣的劇目能讓海外觀眾有共鳴,我們一直在探索,這需要不斷創新,包括劇目的創新和表演的創新。”距離第一次出國展演已經31年了,婺劇的《白蛇傳》經歷了數不清的創編,2025年全本《白蛇傳》有望帶着電影版與國外觀眾見面。作為主創之一,浙婺副院長、梅花獎得主楊霞雲透露,將與時俱進地講好這個知恩圖報、忠貞不渝的東方愛情故事,以高潮迭起的婺劇表演,展現中國人的浪漫主義與美學意境。

  婺劇出海,是實踐與經驗酬答唱和的過程,也是表演藝術與受眾跨越文化隔閡相砥礪相吸引的課題。很幸運,有一群用心的人,幾十年來不曾懈怠。

  “從農村長出來的婺劇,到哪都能開花”

  到海外演出,不只有讚賞和掌聲。&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前幕後有數不清的奔忙。此次在德國、西班牙、安道爾三國演出,浙婺30多名演職人員光是國際航班就坐了30多個小時,還有近10個小時的大巴車,別説睡不夠,腰板也坐酸了。但是,演出在即,下車就精神抖擻——裝&、排練,一絲不茍;調光、試裝,一氣呵成。

  “上了舞&,就是代表中國形象,就要為婺劇爭氣。”這是浙婺人的共識。截至目前,浙婺已出訪60個國家和地區,演出300余場,觀眾人數約450萬,累計收到海外發來的感謝信32封,足跡遍佈五大洲。一個曾經舉步維艱的地方院團憑什麼走到今天?離不開這股在貧瘠的泥土裏也要開出花兒來的勁頭。

  “我和浙江婺劇團結緣有15年了,見證了他們在智利、厄瓜多爾等國的成功演出,這次在馬德里,他們又給我帶來了驚喜。”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公使銜參讚賀踴見證了浙婺揚帆出海、迎浪造潮的歷程,最難忘的是,他們不管面對什麼樣的舞&,都能順利完成任務,還能贏得超出預期的掌聲。“中國有300多個地方戲劇種,婺劇能夠走到今天,是一面旗幟、一個標杆,尤其是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

  以這次出海為例,德國的巴伐利亞狂歡節,演出地是露天廣場,空間不大,當天還颳起了大風,非常考驗耍錘舞龍等技巧;巴塞羅那專場在當地一個有上百年歷史的經典劇場舉行,木地板有些滑,舞&是斜的;安道爾的國家音樂廳,舞&兩側的墻限制了武戲的發揮空間,地墊沒有固定容易翹起來;馬德里的劇院條件一流,但燈光的適配性、地面膠皮的黏性又是新的挑戰。

  全團上下對此沒有一句抱怨。説起來都是困難,動起來都是辦法。演出之前的半天,就是各就各位、攻堅克難的大考。燈光師、字幕負責人忙着對接,技術指導負責調整動作、變換隊形,院團領導一線指揮,排摸問題,一一化解。演出時間迫近,一切都井然有序、胸有成竹。

  “婺劇的根在農村,我們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每年幾百場下鄉演出,什麼樣的場地沒演過?”浙婺90後演員周宏偉是此次訪演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和他一樣,與眼前的困難比,浙婺人更習慣於把注意力放在練好內功上。“場地、環境限制,是海外演出經常遇到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練好功,做更好的自己,爭取在困難面前應對自如。”

  演花旦的,兩分鐘就能變裝演老旦;舞龍的,喘口氣就要跑兩場龍套;武功指導能做道具,音響師兼職燈光師……浙婺出海團,各個身兼數職。另一幕令人難忘的,發生在一個剛入團的年輕演員身上。為了讓她完美呈現小妖與豬八戒對戲的5秒鐘,從婺劇領軍人物陳美蘭到一級演員、技術指導,竟然有5名師傅上陣,從眼神、動作、發聲、咬字,一一示範,手把手調整。

  這正是這支團隊在出海考驗下,鍛煉出的生命力、適應性、靈活性,也是保障他們開拓遠行的動力和基石。

  “浙婺能不斷攻堅克難,訪演60個國家和地區只是一個數字,相信70個、100個很快會到來。”賀踴參讚在採訪中&&,婺劇出海已經迎來從量到質的突破口,接下來,應該瞄準高水平的藝術舞&,更深入地與國際接軌,更成熟地參與商業化合作,“要唱響專業劇院、藝術殿堂,讓中國傳統文化與更多國外主流觀眾見面。”

  好風憑藉力,送我入君心

  “這是我第47次出國演出了,婺劇走出去越來越自信。”浙婺梅花獎演員樓勝説,演出後,他在馬德里機場遇到一名舉着大拇指的機場工作人員,對方説婺劇非常精彩,同事們看到他拍的照片,還責怪他“怎麼不喊我們一起去看”。

  兩度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美蘭言傳身教、精益求精把握藝術質量;院長王曉平統籌業務管理經營,打造一流院團院風,開拓海內外市場。婺劇出海正在形成品牌,成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的特色&&。這絕非一日之功,除了浙婺人的苦練內功,還得益於他們善於在時代浪潮裏把握機會,善於廣交朋友,借勢借力積極拓展出海新局面。

  “若不主動出擊,人家怎麼可能不先找國字號院團,轉而選擇你這地方戲院團呢?酒香也怕巷子深,藝術推廣也需要吆喝。”浙婺院長王曉平就是這麼一路吆喝,為浙婺構建了一個出海朋友圈。

  現任駐多倫多總領館參讚銜文化領事王彥軍是浙婺的老朋友。2013年,浙婺參加了柏林文化狂歡節,在來自世界各地50多個國家74支隊伍中取得綜合第三名。他們的演出特色和團隊面貌給時任柏林文化中心副主任的王彥軍留下了好印象。2018年,在馬耳他任職的他邀請浙婺訪演,在當地颳起“中國風”。“他們的演出很驚艷,走到哪火到哪。”王彥軍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他們的演出講的就是中國故事,精氣神代表的就是當代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浙婺出海漸漸有了口碑。甚至有駐外大使感嘆,浙婺一場精彩的演出助其打開了工作新局面。到多倫多工作不久,王彥軍又想著讓浙婺到加拿大參加2025年的歡樂春節演出。“作為文化與友誼的使者,浙婺是一支很有戰鬥力、關鍵時候能打勝仗的團隊。不論到哪兒工作,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我都願意介紹他們。”

  浙婺每到一國,都會跟大使參讚、當地文藝院團、僑商會、高校等深入交流。“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就會收穫新思路新機遇。”去年在非洲,王曉平在交流中得知肯尼亞大學學生對戲曲的喜愛,在演出後增加了交流活動,浙婺多位演員現場收了非洲徒弟。“這是宣傳婺劇、培育海外觀眾的好機會。”

  這次在馬德里,在賀踴參讚的牽線下,當地一家知名演出機構觀演後,就邀請浙婺明年帶全本大戲再到西班牙演出。

  一趟訪演,花開兩朵。王彥軍説,浙婺的市場化運營理念很有説服力,實踐證明它也由此在海內外市場中嶄露頭角。順着這一思路,浙婺正在探索與國外演藝機構深度合作,嘗試劇院資源共享、相互推廣、合作辦節等模式,進一步提升出海規模和成效。

  浙婺有很好的觀眾緣,也得益於他們擅長與觀眾交朋友。在荷蘭,他們請觀眾在演出間隙上&體驗婺劇臉譜,謝幕後跳起當時正火的“科目三”;在馬德里,謝幕後他們再三向觀眾&&感謝,並主動展示了一系列高難度技巧……

  文化出海,千帆競發。藉&時代的東風,蓄勢已久的浙婺迎來發展好時機,有望為更多海外觀眾打開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窗口,搭建不同文明互鑒的橋梁,為中外文化交流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