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2日,第十三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臨平賽區)將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舉辦。
中國曲藝牡丹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曲藝藝術專業最高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已經連續評選十二屆。自2014年以來,臨平區已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南方鼓曲唱曲)分賽區的比賽,臨平區參賽作品連續五屆斬獲牡丹獎最高獎——節目獎。
本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共收到來自32個團體會員以及中國廣播藝術團、中國鐵路文工團等報送的參評作品465個,涵蓋122個南北曲種。通過中國曲協的初評、復評,選出181個節目進入四個賽區(臨平、西湖、山西長治、安徽合肥)現場比賽。四大賽區最終將評選出20個獎項,獲獎率為4.3%。
臨平賽區分為4場比賽、1場匯報演出和3場曲藝集市活動,共有來自全國15個省市、香港、澳門地區入圍節目48個,參加人員600餘人,評選出10個左右提名獎。
臨平是全國文化先進地區、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現代化先行區,5000多年的玉架山遺址、2000多年的運河文化和1000多年的超山梅花文化相互融合,涵養了臨平“兼收並蓄、開放包容、拼搏進取”的人文精神,也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公共文化産品的供給一直以豐富著稱,其中曲藝深受臨平百姓喜愛,曲藝傳承和表演在全域範圍廣泛傳播。臨平被中國曲協命名為“中國曲藝之鄉”。
本屆大賽,臨平精心打造了2個原創節目杭攤《風雨造橋人》和小品《追風的人》參賽。而在大賽舉辦之際,恰逢臨平非遺季活動,為了營造濃厚的曲藝氛圍,展示曲藝、民間技藝等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屆時將在臨平大劇院比賽現場外圍打造一條“曲藝也瘋狂”的江南集市巷道,將各類曲藝攤位、非遺攤位交錯排布,你方唱罷我吆喝,此起彼伏,循環表演,互動體驗,既回歸了曲藝文化本源親民的呈現方式——“撂地演出”,又營造了曲藝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接地氣的氛圍感,凸顯出“曲隨時代、藝為人民”的新時代曲藝精神。
其中,曲藝攤位設有蓮花落、杭州攤簧、評彈及街頭雜耍等項目,在悠揚的樂曲、婉轉的唱腔、幽默的説白、細膩的表演、即時的互動中呈現“曲藝范兒”和“臨平味兒”。非遺攤位則選取杭州本地非遺項目,秉持當代非遺傳承發展“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將杭州和臨平的代表性非遺項目進行活態展示,為群眾提供非遺互動體驗,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非遺魅力,進一步增進群眾對非遺的認識。(趙子月/文 杭州市臨平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