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三屆鄉村美食大會暨2024“尋鮮舟山”海島土特産集市活動啟動儀式6月1日上午在舟山舉行,活動現場公布了2024年“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名單。有你愛吃的嗎?一起來看
三都麻糍
三都麻糍是建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起源於西周時期,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
製作麻糍需要先把泡過一夜的糯米放在大木桶裏蒸熟,然後放到石臼裏,用木錘輕輕地搗和,再把芝麻、豆沙包在裏面做成餅狀,口感軟糯香甜,唇齒留香。
鎮海松花金團
松花團又名“金團”,是江浙民間美食,以糯米、松花、芝麻、紅豆等為材料,最大的特點是外裹着松花粉,特別清香,吃起來甜甜糯糯的。鎮海松花金團的特點是:皮薄餡多,口味甜糯,讓人百吃不厭。
一般家裏辦喜事的時候都會拿松花金團來當做饋贈之禮,特別是寧波鎮海一帶,家裏孩子滿月、結婚、做壽等都會見到這道點心。
泰順觀音豆腐
豆腐柴,俗稱綠豆腐,在《本草綱目》等醫藥書中有記載,是一種藥食兼用植物。觀音豆腐由它的鮮葉製作而成,鮮葉加水揉搓出果膠,最後用鈣粉進行點鹵即可完成。
其顏色翠綠,口感嫩滑,自帶草本的天然清香、是一道夏日解暑佳品,又被譽為“森林蔬菜”,在泰順等地有千餘年食用習慣,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這道傳統的地方特色小吃已被列入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南潯羊肉面
南潯是淡水魚之鄉,又是湖羊養殖大區,龍蝦小吃和羊肉館達1000多家,南潯紅燒羊肉、龍蝦十三香等已成百姓生活中的極佳美食。
魚羊鮮面由白切羊肉和魚蛙蝦鱔湯麵組成魚羊鮮特色面點,口味鮮美,從品湯吃麵中,不由得稱讚魚羊組合的巧妙與食趣。
烏鎮定勝糕
定勝糕寓意定勝,經常出現在中國的傳統節慶和文化活動中,如高考、婚禮等,象徵着好運、幸福和美滿。
烏鎮定勝糕是桐鄉市非遺“烏鎮茶食”代表性産品之一,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膩,外層米粉細而均勻,裏面是精選的紅豆炒制而成的豆沙餡,甜而不膩。
西施團圓餅
西施團圓餅是諸暨特色傳統小吃和地標美食,2016年被評為諸暨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坊間也一直流傳着關於這道美食的動人傳説:後人為紀念西施孝心將“銀絲圓餅”稱作“西施團圓餅”而流傳至今,其色澤金黃,表皮酥脆,油而不膩,鹹香四溢。
蘭溪雞子馃
雞子馃是一道歷史頗為悠久的蘭溪傳統小吃,在蘭溪方言裏被稱作雞子馃,相傳與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蘭溪人李漁有關。
因食材、做法簡單,營養豐富又美味,蘭溪人代代相傳,成了一道家常小吃,還入選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蘭溪雞子馃外表通體金黃,肉餡鮮美多汁,一口下去滿是雞蛋、肉、蔥的混合香味,堪稱蘭溪風味美食中的“翹楚”。
常山貢面
常山貢面,又稱銀絲貢面、索面、長壽面等,千百年來,以其“潔白似銀美亦香,纖細如絲意悠長”的特質而深受大眾喜愛。
相傳宋朝太祖皇帝趙匡胤喜愛此面,令地方政府年年進貢,且在《常山縣誌》中有明確記載:明嘉靖年間,索面被御賜為“銀絲貢面”,進貢朝廷每年達數百擔之多,“貢面”因此得名。
舟山觀音餅
觀音餅,採用純素原料,也被叫作“素餅”,以普陀山流傳的地域文化傳説衍生而得名。觀音餅製作技藝現為舟山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古法技藝,採用秘制純素配方,精心考究製作。
經餅皮配料、油酥配料、包酥推酥、包餡成型、焙烤等多道古法工藝匠心製作,其外形樸實、層層起酥、茶香濃郁、營養豐富,備受眾多食客喜愛。
溫嶺泡蝦
泡蝦不是蝦,只是溫嶺的方言稱呼,也有叫油鼓的,主要原料是小麥粉,因長得像蝦而得名。
以前生活條件不佳,家裏辦酒席,請來的廚倌用小麥粉攪糊放點蔥油炸成胖胖彎彎帶個小尾巴的菜品,稱之為泡蝦。泡蝦承載了每個溫嶺人的童年記憶,坊間流傳着:大人看戲,看的是戲;小孩看戲,看的是泡蝦。
遂昌長粽
遂昌長粽是遂昌特有的傳統美食,它有着獨特的外觀、口感和悠久的文化習俗積澱,又稱“長情粽”“分享粽”。
遂昌長粽均採用高山箬葉包裹,用龍須草緊緊包紮而成,呈圓柱形,長粽的整個包制過程都是純手工的,有梅幹菜肉、豆沙、鹹蛋黃等10余種口味,軟糯香滑、緊實有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