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理髮店關店一天,帶女兒去安吉中南百草園。”五一小長假,王曉珍只給自己放了一天假,用來陪女兒。
今年44歲的王曉珍,是一位聾啞人理髮師,在杭州和同為聾啞人的丈夫經營着一家理髮店。去年,她在法國梅斯舉行的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美發組比賽中拿到了金牌,這讓她在鎮上聲名鵲起。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又稱特殊職業奧林匹克、國際殘疾人展能節,是最高水平的世界性殘疾人職業技能賽事,自1981年開始舉辦,四年一屆。
“知名度高了之後,有一些顧客開車一小時來光顧我的小店。”雖然是聾啞人,但王曉珍會打字和識字,所以平日裏和大家交流起來並無障礙。
聾啞人王曉珍在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領獎。新華社發
位於杭州市臨平區天府家園沿街的理髮店並不大,十余平方,放置了兩張理髮椅和一張洗髮&後,一家人吃飯的小方桌已經被擠到了角落。走進小店,最顯眼的是進門左手邊的一面墻,上面挂滿了王曉珍獲得的各種榮譽,有參加比賽獲得的,也有省市獎勵的。
原來,在她拿到世界冠軍前,她還多次在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曾先後榮獲“臨平工匠”、浙江省技能能手、“全國技能能手”等稱號。
“您好!我是聾人,您想要怎樣的髮型?請以筆代語或髮型圖片給我看,謝謝!”理髮鏡下沿貼着的一行小字格外引人注目,它提醒着每一位前來理髮的顧客,這是一家“無聲理髮店”。

在交流的過程中,王曉珍的人生畫卷也徐徐在記者面前展開。出生於普通農家,天生失聰。從淳安縣聾啞學校畢業後,長大成人的她,第一次萌生了想要自食其力養活自己的念頭,“那年我17歲,想去理髮店當學徒,僅僅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不想增加家裏的負擔。”
為了掌握理髮這門手藝,王曉珍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是在那時候,她立志一定要苦練技術,掌握理髮這門手藝,更好地在社會立足。
2003年,她結識了同是聾啞人、前來學藝的小夥董華良,倆人喜結連理後,回到丈夫老家杭州臨平區塘棲鎮開了如今的這家理髮店。
為了讓女兒長大後以父母為榮,在杭州市殘聯和臨平區殘聯的關心下,王曉珍開始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理髮技能水平不斷提高,這些年先後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國職業技能多項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一路走來,付出過汗水和淚水,努力終將有回報,困難是一時的,不放棄朝着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堅定地走下去,日子會越來越好。”王曉珍寫道。
去年,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在淳安啟動,而她作為火炬手也參與了傳遞。“當時我爸爸、媽媽、姐姐和朋友們也來到現場觀看火炬傳遞,為我加油,我感到很開心。這段特殊的經歷,不僅展現了殘疾人陽光的一面,而且讓我面對今後的生活更加自信。”時至今日,字裏行間裏仍然能感受到王曉珍心裏的那份驕傲。
如今,頭頂世界冠軍的光環,也讓她的小店生意好了不少,但在她看來,“名聲是一時的,熱度過去之後生活會回歸平靜,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才是長遠之計。”
閒暇時,夫妻倆經常去位於塘棲鎮的國家盲人門球基地做公益。與其説是做公益,王曉珍更願意稱之為“舉手之勞”,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一路走來很多人幫助過她,她也想把愛傳遞下去。
“希望有合適的機緣能夠去特殊學校看看,看看自己的這門手藝能不能教給有需要的人。”談及未來,王曉珍寫道,“還是希望繼續守好理髮店,服務好每一位顧客。”(記者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