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02 09:00:00
來源:新華網

問答大走廊丨以發展創新積累良渚經驗

字體:

  編者按:

  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的瑰寶。對良渚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發展,不僅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文化自信的構建,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

  良渚文化大走廊將通過“廊道式”發展模式,推動良渚文化、運河文化、徑山文化、苕溪文化、千年古鎮文化、非遺文化等文化瑰寶串珠成鏈,將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産業資源整合放大,打造一條展示文化綿延不絕、包容未來的開放大走廊。

  為助力將其打造成為文化之廊、生態之廊、發展之廊、共富之廊、合作之廊,新華網邀請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工作指揮部就相關工作答問。

  《問答大走廊》今天聚焦區域協同發展,推出《以發展創新積累良渚經驗》。

  問:良渚文化大走廊在推進産業迭代升級方面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答:想要推進産業迭代升級,須協調做好保護傳承與發展創新工作。

  一方面,通過保護傳承,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延續根脈。良渚文化大走廊,集聚了良渚文化、運河文化、徑山文化等世界級文化遺産,擁有世界文化遺産2處,人類非遺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余杭紙傘製作技藝、鸕鳥鰲魚燈、徑山茶炒制技藝等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14項。如何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好傳承好,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的首要任務。

  我們將立足現有空間布局、産業結構、生態環境等資源要素,基於保護傳承,打造體現良渚標識度、彰顯中華文化特色、具有國際傳播力的中華文明標識。例如,綜合提升對目前已有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瑤山遺址公園、老虎嶺遺址公園、杭州國家版本館、小古城遺址、良渚博物院等文化場景以及“徑山茶宴”“余杭紙傘”等非遺項目,服務保障良渚5000+·藝創園區、未來之光文創園區等文創空間,持續提升夢棲小鎮、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玉鳥集文創街區等&&能級,打造更加閃耀的文化地標。

  另一方面,通過發展創新,為文化産業注入不竭動力。創新是余杭的底色,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傳統文化獲得更豐富的意蘊與更鮮活的生命力,是我們的重大使命。目前,良渚文化大走廊涉及“文化+數字、文化+旅游、文化+消費”等領域,以打造“文化人才集聚地、文化産業興盛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傳播傳承地”為目標,加快整合空間、人才、資金等發展要素,挖掘“十大圖景”,以“文化+數字”産業做引領、以“文化+藝術”産業做特色、以“文化+旅游”産業做影響、以“文化+消費”産業做創新,高水平構建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為核、無邊拓展”的“文化+”産業體系。

  問:良渚文化大走廊將如何在推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

  答:良渚文化大走廊將依託余杭“科創+文化”資源優勢,深化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能級融合,努力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保護和發展的新路子。

  一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文化産業高地。2023年,良渚文化大走廊核心區所在的余杭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36.43億元,增長8.5%。良渚文化大走廊依託余杭數字經濟先行優勢,聚焦數字內容、影視傳媒、動漫游戲等産業集群,通過上門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靶向招引優質名企、潛力企業和“高精尖缺”人才、青年人才,注重文化産業鏈式發展、集群發展。

  二是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打造對外貿易高地。良渚論壇是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之一,通過良渚論壇等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並利用良渚文化的全球影響力,用好浙江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等,吸引國際投資和旅游資源,推動地方經濟與文化的融合發展,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三是促進高能級融合,加快打造文旅發展樣板。去年以來,“光之塔”、玉鳥集文創街區、未來之光文創園區等成為文藝新地標,新增浙江省4A級景區城、景區鎮2個,接待游客突破9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40億元。接下來,良渚文化大走廊還將深度挖掘文旅融合新爆款,舉辦文旅促消費、專場推介會等活動20場以上,力爭旅游總收入增幅12%以上、旅游人數增幅10%以上,選樹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圖景,設計開發主題旅游線路不少於4條,加快打造全國文旅融合樣板區。(汪菁璐整理)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