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在杭州市西湖區的轉塘和小和山單元,總計930套浙江首批配售型保障房項目開工,均以7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戶型為主。
配售型保障房是住房保障體系的“新物種”。去年底,國家開發銀行向福州雙龍新居保障性住房項目發放首筆貸款1000萬元,標誌全國首筆配售型保障房開發貸款落地。同時,深圳、南寧等城市相繼啟動建設首批配售型保障房,主要是為了破解商品房和保障房建設“一長一短”問題,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滯後問題。
配售型保障房,主要面向購買住房存在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和城市發展所需要的引進人才群體。和共有産權房相比,配售型保障房最大的不同點是不能賣,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不得變更為商品住房以買賣、贈予等方式上市交易。“杭州的准入條件將從無房、戶籍、人才類別、社保繳交年限、單身年齡等方面分類明確,房屋戶型將結闔家庭人口數量、人才等級等因素綜合確定。”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説。
價格上,配售型保障房也很“友好”,堅持保本微利,但公共配套又要求與商品房類似,更加凸顯出低價的優勢。比如,開工的轉塘單元配售型保障房項目,6公里範圍內,有金街美地、奧萊金街、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省立同德醫院之江院區等生活配套;有較好的教育資源,配置了待建的幼兒園等;更有便利的交通,距離地鐵6號線中村站僅150米。
今年,杭州計劃籌建配售型保障房不少於6000套。“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在新形勢下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要求,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來杭州打拼的普通人住有所居、居有所樂。”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詹麗華 劉健 通訊員 房軒中)
【責任編輯:韓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