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21 11:04:20
來源:新華網

蒙曼講述西湖的底蘊和神韻

字體:

  新華網杭州2月21日電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千年來,杭州憑藉着自身獨特風情引得文人墨客無數,魅力究竟何來?

  2月19日,“名師講堂”暨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舉辦,全國婦聯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委員、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以《西湖的底蘊與神韻》為題開展專題講座,來自西湖區各部門、鎮街的700余位工作人員參會。

  此次講座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名師講堂”與新華網“思客講堂”共同舉辦。

  西湖之底蘊:“錢塘自古繁華”

  名為西湖的湖泊眾多,緣何杭州西湖聞名天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蒙曼認為,西湖有審美意向、文學意向的前提是“錢塘自古繁華”,唯有繁華之後,方現“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之景。

  擁有如此經濟基礎源起江南開發。良渚文化是整個杭州文化最早的開篇,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引發三次人口大規模南遷,讓江南區塊逐漸繁榮,西風東漸成就了杭州進一步的轉型。

  作為大運河畔重量級城市,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隨着運河體系與世界相連,杭州成功將中國茶葉、瓷器輸送到海外,到如今杭州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湖之神韻:“淡粧濃抹總相宜”

  “堅實的經濟基礎托起文化自信,西湖神韻的養成,離不開兩位歷史人物:白居易和蘇軾。”蒙曼&&,白居易《杭州回舫》中,一句“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讓“西湖”真正“成名”。到了蘇軾筆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把西湖的游刃有餘、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西湖的神韻擁有詩意,一到西湖,人都有了詩意。詩意之中既有錢镠的帝王氣質,有白居易、蘇軾的文人氣質,有西湖三傑的英雄氣質,還有蘇小小的女郎氣質……

  在蒙曼看來,到了杭州城,到了西湖邊,既講英雄主義又講兒女情長,本身就是浪漫主義,為這座城市點染上了靈氣。

  西湖之故事:“接天蓮葉無窮碧”

  説到浪漫,離不開西湖故事。

  西湖是和西湖故事在一起的,沒有故事,就沒有西湖;沒有西湖就沒有杭州,沒有江南文化,沒有溫文爾雅的中國。西湖文化之所以出圈,是一代一代故事堆疊起來的,是一代一代人講出來的。

  古往今來,一個個故事給西湖帶來更多的想象力、超脫感。例如我們熟悉的文藝作品《白蛇傳》,故事的內核從表達女色害人到反封建,到展現當代愛情故事,再到講述精神追求。

  “故事當中不斷變化的是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我們的審美底色、情緒可以不變,但是價值觀要跟上當代,在變化之中我們會看到自然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社會變遷的力量。”蒙曼説。

  變化過程中如何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蒙曼建議,第一,西湖不能丟掉這副身板,要有經濟基礎,這是西湖的底氣,也是浙江的底氣。第二,西湖的靈動在於它有精神,西湖經得起風浪,要讓精神永遠存在。第三,講好西湖故事。只有如此,西湖才能像楊萬里説的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翁璟 郭妍廷)

【責任編輯:郭妍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