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2月8日電 春節將近,位於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中魁村的頓麗桑棗園內,陽光透過雙層溫室大棚,將棚內照得明亮溫暖。桑樹上,成熟度不一的桑果挂滿枝頭,有些紅得發亮,有些黑得發亮。

2024年1月31日,鄭秋麗正採摘桑葚,準備給客人發貨。
“這個大棚裏的桑葚是最近成熟的。那個大棚裏的桑葚會在3月份成熟,是我們為三八婦女節準備的。”鄭秋麗邊採摘桑葚邊介紹。
本應長在溫暖5月採摘上市的桑葚果實,為何在寒冷的1月迎來豐收?又為何能在3月份成熟?
“林言頓手裏有個‘開關’,他想讓桑樹什麼時候發芽、長葉、結果,桑樹都能‘聽話’地實現。”溫州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理事、高級農藝師曾文進介紹,桑葚之所以“不走尋常路”,源自林言頓和鄭秋麗這對農民伕婦(下文簡稱頓麗夫婦)的鑽研與實踐。

2024年1月31日,頓麗桑棗園成熟的桑葚挂在枝頭。
2020年,為了避免一人多高的桑樹影響到鄰家的番茄生長,林言頓便將桑樹的枝條往自家地裏壓。一段時間過去,他發現被壓枝後的桑樹比未壓枝的結果更早、果實更多更好。
善於觀察思索的林言頓決定用一部分桑樹進行壓枝試驗,實驗證明壓枝確實能令桑樹早結果、多結果。“這個方法能令桑葚提前1個月成熟。”林言頓説。
“當我們聽説桑樹能在5月以外的時間成熟,我們都覺得是天方夜譚。”溫州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會長陳光元笑着説,“但在跟蹤考察頓麗夫婦種植技術長達一年之後,我們才相信這是科學的力量。”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教授許美良認為,桑葚也稱“桑樹棗子”,是全國各地都廣泛種植的水果,不僅對人體具有保健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屬藥食兩用之佳品。“如果能將頓麗夫婦的桑樹種植技術推廣傳播出去,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溫州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成員與鄭秋麗探討桑葚種植技術。
自2021年起,溫州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開始資助夫妻倆開展項目試驗,並邀請相關農學專家前往現場調研輔導。
林言頓還追蹤研究了桑樹生長的全過程。摘葉、打頂、剪枝、壓枝、折枝……每一環他都進行了試驗,依靠“硬核”種植技術令桑葚的採摘期從1個月延長至6個月。2023年,他再次突破技術壁壘,實現了桑葚一年四季均可成熟。
臨近春節,鄭秋麗每天都忙着採摘已經紅到發紫的桑葚。“最近每天都可以賣出近兩百斤。”她説。
在基金會的幫助下,頓麗夫婦不斷提升桑樹種植的價值鏈——桑葉拿來養蠶、泡茶、煮湯;修剪下的枝條培育種植香菇,打碎了還可以做成飼料;桑果不僅可以拿來鮮食,還可以泡酒、做果醬、做糖果。

拼版圖片。圖左為未壓枝的桑樹,圖中為預計將在3月初結果的桑樹,圖右為正處於採摘期的桑樹。均攝於2024年1月31日。
桑葚迎來了好“豐”景,這令頓麗夫婦和溫州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都開心不已。但還有新的“煩惱”在困擾着他們。
“每次有人來學習種植技術,我們都很樂意分享,但是他們回去後嘗試卻均以失敗告終。”林言頓説,“我們想請專家來研究一下技術背後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從2021年至今,我們來考察了不下10次,也帶了不少種植大戶前來交流學習。浙江省農技推廣基金會也認為這個項目可以推廣、值得推廣。”陳光元&&,“希望專家能幫忙形成一套可複製推廣的技術標準,將頓麗夫婦在田間地頭做出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桑葚。”
監製:翁璟
策劃:馬江
統籌:胡炎楨
采寫:徐景萱
攝影:胡炎楨
核校:韓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