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羅陽鎮的交垟土樓群已經開始挂上了紅燈籠,節日氣氛愈發濃厚。這座獨特的土樓群,已經走過了200多年的歲月。如今,這片承載着時代記憶的土樓,在經過“微改造、精提升”行動後,更添一份藝術氣息,煥發新生機。
交垟土樓群入口。鐘曉波 攝
據悉,上交垟古村落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位於羅陽城關東郊,此地東西南北與六陽相交,故名交陽(交垟)。上交垟人文底蘊深厚,曾氏家族從福建泉州遷居以來的200多年間,創造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古村落總佔地約112畝,主要由村巷、引水和溝渠系統構成基本框架,現存風貌較好的院落建築19座,主要為客家土樓建築和懸山式屋頂木結構建築,古建築和村莊肌理保存完整。其中,最為矚目的要數水城厝和倉樓。
走進上交垟,一座圓形土屋吸引着游客的視線。這是整個村落的中心點,也是整個村落最早的建築、家族的禮制中心——水城厝。建築合圍而建,內外共有3圈,各圈層的房屋前後參差,上下錯落,視覺上步步抬升。水城厝旁邊的“倉樓”,曾經作為貯藏糧食和防禦之用,在2013年5月被列為第七批國家級文保單位。如今,隨着“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開展,上交垟煥然一新,水城厝和“倉樓”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交垟土樓群(一期)全貌。鐘曉波 攝
2016年,羅陽鎮聯合泰順縣旅投公司和浙江雲澗旅游開發公司,開發上交垟土樓文旅融合項目。通過該項目,羅陽鎮在上交垟植入多個不同文化主題,致力於打造泰順茶俗館、泰順石方介堪展示館、泰順3000年歷史館、民俗非遺館、中國土樓館、泰順民族館、泰順鄉賢館、黨史館、廊橋館、泰順未來城市展示館等場館,將上交垟打造成為富有人文藝術氣息的文旅“打卡點”。
其中,水城厝被規劃為泰順3000年歷史館和民俗非遺館的綜合展館,未來,群眾們可以在此體驗泰順3000年的文化魅力和特色美食。古樸大氣的“倉樓”則與前面的荷花池,成了每年夏季游客喜愛的“打卡點”。
隨着“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開展,閒置老屋得到再次利用,公共基礎設施和文化場館得到全面提升,村莊面貌大大改善。現在,游客可以在交垟土樓群欣賞建築特色,感受客家文化;可以在土陶館進行手工製作,體驗非遺文化;還可以在泰順石方介堪美術館,體驗篆刻文化。
水城厝中心。鐘曉波 攝
加強文化氛圍的同時,羅陽還在交垟土樓同步推進“順食”“順宿”“順禮”“順市”“順藝”等業態。關於“順食”,羅陽鎮引入泰順美食招牌店分店;關於“順宿”,羅陽鎮吸引迷途·交垟民宿品牌入駐,該民宿在土樓原始建築的基礎上,增設了私湯溫泉、草地露營等項目;關於“順禮”,將茶俗館作為“順茶”和“順陶”的展示館,常態化開展圍爐煮茶、茶藝體驗、陶壺直播等活動;關於“順市”,羅陽鎮不定期在上交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其中“泰有藝市”創意文化市集還入選了浙江省首批重點培育文旅市集……
“泰有藝市 好事成兔”創意文化市集,其“藝術+市集”的文旅消費新模式頗具特色,入選了浙江省首批重點培育文旅市集。
據悉,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約9000萬元,一期完成古建築修繕利用12座,停車場等公共配套設施和2幢30間精品民宿已對外運營,目前進入二期文化展館的展陳建設期。(徐景萱/文 泰順縣羅陽鎮政府/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