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直達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蜜岩村的公交通到了余姚市鹿亭鄉石潭村村口,從此石潭和隔壁李家塔兩村2400余位村民的寧波城區之行實現了“説走就走”。這是余姚市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余姚市打造合力共進、聯動提升抓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的工作格局,在全域公交、農村物流、運游融合等方面取得成效。
“城市骨架”縱橫捭闔“毛細血管”不斷暢通
2024年初的四明大地上,城市高架、山區隧道、港口碼頭、城際鐵路站點等各類交通基建熱火朝天。圍繞打造“外聯內暢”格局,余姚市加強對綜合立體交通的研究,不斷完善路網結構。
“陸上飛虹”勝陸高架的開通開啟了姚東沿線車暢人歡的新篇章,余梁公路北延工程全線貫通拉近了余姚城區西南片區與姚西北地區的距離。隨着東崗隧道主洞貫通,四明山區S309荷梁線改建工程一期加速推進,項目建成通車後鹿亭鄉到梁弄鎮的距離可以縮短6公里以上。
勝陸高架梅溪互通。
農村公路通達着百鄉千村,余姚市連續20年把農村公路建設列入政府民生實事工程,夯實幸福余姚的民生根基,城鄉融合的一體化交通路網不斷織緊織密。目前,余姚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768.8公里,佔公路總里程87.2%,四級以上等級公路比例、百人以上自然村公路通達率、農村客運公交化率、村級農村物流點覆蓋率、3A級及以上景區客運線路覆蓋率等多項主要指標均實現100%,2023年余姚市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城鄉客運:轉動公交“小車輪”駛向民生“大幸福”
一直以來,余姚市交通部門持續優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線網布局、運行模式,不斷提升城鄉客運服務。目前余姚市共建成公交停靠站3422個,公交運營總里程3172.7公里,在2018年實現了建制村全部通車,且兩公里範圍內農村客運站點全覆蓋,“出門見路,抬腳上車”成為現實。
日新月異的發展孕育了新的出行需求,對客運出行服務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站快線、定制公交、旅游專線紛紛應運而生,公交首末站點以及候車亭的提升改造工作有序開展,讓市民日常出行不再疲於奔波,鄉村和城市的距離也不再遙遠。
城鄉公交候車亭。
余姚市交通部門把綠色低碳出行作為公交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批又一批節能環保、舒適寬敞的純電動公交車陸續“上崗”服務,近兩年來已投入9800萬元更新了154輛城鄉公交新能源車輛,新能源公交車佔比達到八成。
城鄉貨運:物流網越織越牢兜起民生福祉一籮筐
2023年8月,寧波市級總部企業——極兔物流落地余姚市的豐樹物流園區。余姚市把交通發展與産業提升融合起來,加快建設分佈合理、成本最優、高效運轉的物流通道,構建起“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綜合貨運物流發展新格局。余姚市按照“市級物流中心為龍頭、鄉鎮運輸服務站為骨架、村級物流服務點為觸角”的思路,優化物流節點設置,到目前余姚市共建成大型物流中心7座、鄉鎮運輸服務站29個(實現鎮級全覆蓋)、村級物流服務點107個(實現中心村全覆蓋),打造了市、鎮、村三級有效暢通的城鄉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快遞進村”已經實現了建制村全覆蓋。
消費品下鄉進村,農産品出村進城,受益最明顯的要數四明山革命老區,隨着“快遞進村”的推進,四明山鎮、大嵐鎮和鹿亭鄉3個鄉鎮38個建制村約4萬人的用郵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
執法服務:數字賦能實現交通運輸安全“智理”
2023年4月,余姚市交通運輸局陸埠交通運輸管理所的執法人員完成了余姚市交通執法簡易程序“掌上辦”,從發現違法車輛、現場調查取證、作出處罰決定到當事人掃碼繳納罰款,整個行政執法過程僅花費了6分鐘。這也是余姚市交通執法領域首例採用執法&&手機端無紙化的執法案件。
該案件的辦理是余姚市交通部門不斷優化交通運輸領域服務管理的一個縮影。余姚市交通部門以工作的精細化促進效益的最大化,推進交通領域“放管服”改革,整合運管、公路、航道行政許可(審批)13項、行政確認2項、公共服務1項,實現“一站式”受理,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現在的12個工作日,方便了企業、群眾辦事,也助力了項目建設推進。
古乍線上的河姆渡大橋。
據悉,余姚市交通部門以建設智慧交通為引領,結合數字化改革成立了交通運輸一體化綜合指揮中心,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開展橋梁電子立檔、公路智能巡檢、路網監測“可視、可測、可控”等一系列服務體系建設。23套公路電子治超監控系統&&基本實現了重要路段全覆蓋、非現場執法全覆蓋,市域內超限運輸率從原先的峰值10%下降到了現在的1.5%左右。(沈彥汝/文 余姚市交通運輸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