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2/13 09:53:01
來源:新華網

老戲曲“圈粉”新戲迷靠的是什麼

字體:

  新華網記者 王志艷

  最近,在沉浸式越劇《新龍門客棧》中,憑借一段返場演出的轉圈視頻,越劇演員陳麗君“轉上了”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搜榜。

  “邪魅狂狷”一笑的“玉面修羅”讓網友“入坑”,很多人因為她,“專程跑去杭州看戲”,“從沒聽過戲曲,第一次走進劇院,開始了解越劇”。有她主演的越劇,一票難求。

  這一轉,不僅為越劇轉來了流量,也為戲曲賺來了話題。

  從年初“豫劇+搖滾”的魔性電影配樂風靡,到桂劇《打棍出箱》高難度片段刷屏網絡,再到越劇《新龍門客棧》“出圈”,年輕人為何突然對傳統戲曲“上頭”?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看到,老戲曲“圈粉”新戲迷,靠的是“新”與“心”。

 演出形式推陳出新。著名劇作家、戲曲改革運動先驅田漢曾經提出:“不僅要把新內容注入舊形式,也要把新形式注進舊形式,使中國原有的戲劇形式更豐富,更生動,更能表現新內容。”

  《新龍門客棧》的“新”即是實踐了上述觀點——沉浸式舞臺氛圍的塑造,演員與觀眾“零距離”的接觸,經典電影影像元素的運用,舞臺結構的巧妙構建。再如,用舞蹈將昆曲、秦腔、評劇、川劇、河北梆子、京劇串聯起來的戲曲節目《驚·鴻》。這些新戲與傳統戲曲的演出形態截然不同,年輕人之所以願意“入坑”,在于這些創新形式切中了他們的審美需求。

 傳播方式煥然一新。與傳統戲曲表演囿于劇場空間不同,《新龍門客棧》大膽創新,嘗試在短視頻平臺上全程直播,吸引了近千萬人次觀看,近4000名觀眾發布了超過1.4萬條評論。而主創也早早開通了社交媒體賬號,與觀眾、網友熱情互動。

  據數據統計,《新龍門客棧》的非傳統越劇觀眾佔到了70%,基本都是年輕人。年輕觀眾的“在場”換來了戲曲的“線上”,他們成了越劇的“自來水”,彈幕、玩梗、二創視頻……玩得不亦樂乎。在藝術形式多樣化的今天,戲曲工作者用自己的探索贏得了年輕觀眾的心,而一代又一代新的觀眾加入,是戲曲得以傳承的重要一環。

 戲曲傳承用情用心。《新龍門客棧》的出品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也是陳麗君的老師,近年來一直在探索越劇新的表達空間,為戲曲尋找新出路,她甚至還收了一位“二次元”徒弟。而陳麗君13歲就開始苦練越劇,臺上一分鐘,靠的是臺下十多年的勤奮和對越劇的熱愛。桂劇《打棍出箱》的“跌箱”絕活,對演員的身手、唱腔、表演更是極大的考驗,沒有多年訓練的扎實功底根本拿不下來。他們孜孜以求,用情用心傳承戲曲藝術的努力戳中了網友。

  這些戲曲的爆火也向市場釋放了一種信號,觀眾對戲曲仍有消費需求,只是需要合適的內容、有效的觸達方式,這也是戲曲行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陳麗君將自己比作是越劇的一顆“小石子”,努力去擊起了一點漣漪。我們熱切希望,這顆越劇“石子”激蕩起的不僅是漣漪,而是能掀起更澎湃的戲曲“出圈”浪潮。

【責任編輯:韓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