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1/30 14:10:16
來源:台州文旅

文物告訴你,台州何以為台州

字體:

  文物作為物質遺存,見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大到綿延六公里的江南長城,小到一方墓誌、一枚銅幣,都是時間送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目前,台州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有352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7處,省級文保單位83處。通過這些文物,當代人可以理解,台州何以為台州。

  文物是凝固的,歷史是鮮活的。怎樣讓這些“老物件”穿越時空,“活”在當下,並惠及民生,對於我市的文旅工作者們而言,這是一道“必答題”。

  延恩寺宋墓中的墓誌銘

  文物涵養人文氣韻

  這些年,台州在文物保護與利用方面,亮點斐然。

  台州府城墻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預備名單。在新一輪文化遺産申報中下湯遺址、沙埠窯遺址列入上山文化、浙江青瓷聯合申遺名單。

 在考古工作者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下湯遺址

  沙埠竹家嶺窯址、仙居下湯遺址、臨海延恩寺宋墓先後入選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發現。下湯遺址、沙埠窯遺址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掛牌成立考古工作站。趙伯澐墓出土文物被譽為“宋服之冠”,亮相G20峰會。

  宋服之冠

  在博物館建設方面,台州博物館、黃岩博物館、臨海博物館成功晉身為國家二級館。全市36家非國有博物館、46家鄉村博物館,也為市民、游客提供了別有趣味的參觀場所。

  在文旅融合的當下,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能夠提升城市形象,為地方發展注入動力與活力,也能夠豐富群眾生活、涵養人文氣韻。

  天台山民俗博物館

  例如,臨海以台州府城墻為核心,成功將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區打造成為5A級景區。在這過程中,恩澤醫局、台州府文廟等文保單位風貌得到了恢復,人民銀行舊址、狀元第等歷史建築也煥然一新。府城墻、千佛塔等文物,被開發成茶具、紙傘、徽章等60多種文創産品。今年以來,臨海舉辦戚家軍主題燈展、元宵游園會等特色活動50余場。

  文物“活”了起來,游客也紛至沓來。台州府城搖身一變,成了新晉的流量寵兒,今年節假日期間,景區接待游客數屢創新高。

  紫陽街

  保護髮展實現共贏

  事實上,台州還有許多考古的故事好講、文物的文章好做。

  距今9000年的下湯文化遺址、漢六朝時期的章安故城遺址、宋代的沙埠青瓷窯址等,正在細緻的發掘過程中。

  沙埠竹家嶺的龍窯

  這些遺跡裏,究竟出土了什麼東西?古人到底是怎樣生活的?對今人而言有哪些意義?在不久以後,人們可以在考古遺址公園裏,看到這些問題的回答。

  除了“一整塊”的遺址,在城市與鄉村中,還星散着許多古建築,它們承載了鄉愁與記憶。有別於“拆真建假”“大拆大建”,如今,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已呈現協調共贏。譬如,椒江葭沚一期開發,堅持文物保護前置,文昌閣、集聖廟、盧家宅院等得到有效保護開發利用,成為了網紅打卡點。

  葭沚老街文昌閣

  天&縣也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建國團隊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將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與城市更新相結合,摸清7000余座建築的屬性功能,在文化遺産價值評估的基礎上,有序開展有機更新、活化利用。如赤城街道揚帆橋頭附近的金舉人宅,修復後將引進“上海最美書店”鐘書閣。舊瓶裝了新酒,老宅也因此獲得新生。

  7月24日,台州市積極落實省重大巡視問題整改工作,召開了全市文物工作會議。會上強調,文物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綜合性工程,各地各部門要構建“大保護”“大融合”“大安全”工作新格局。也正是在保護、融合與安全中,那些藏着文明痕跡的吉光片羽,才會煥發出恒久光彩。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