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1/14 17:01:12
來源:龍泉市委統戰部

別“海”歸“山” 浙江龍泉鄉賢奔赴鄉村振興致富之旅

字體:

  興辦智慧農場,搖身變成“數字農場主”;重燃窯火,帶領村民們把非遺做成産業;牽線搭橋,積極參與政策處理、鄉村治理、糾紛調處等難題……

  近年來,浙江省龍泉市委統戰部全力實施“新鄉賢回歸”工程,通過建機制、搭&&、優服務,打好高質量“走出去”和“請進來”組合拳,為新鄉賢返鄉創業、投身治理、助力共富等牽線搭橋、保障服務,引導帶動更多別“海”歸“山”的鄉賢,投身山區縣域鄉村振興發展實踐。

  “雲上農場”點綠成金

  在龍泉市龍南鄉下田村“綠享之家”數字化農場,採用“預售+訂單式”模式,實現農産品“産供銷”變成“銷供産”,成為現實版的“雲上農場”。

  “我們的跑山雞深受客戶喜愛,首批認養訂單達1000余只,後期會將溯源信息發送給客戶。”農場負責人劉曉興是回鄉創業的90後新鄉賢,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多次參加市委統戰部組織的鄉賢聯絡聯誼、招賢引歸座談會等活動後,毅然返鄉選擇了發展“認養農業”,並開始了創業之路。

  “我在這裡幹活2個多月了,今年在家門口就能掙上萬把塊錢呢。”村民老周在薏米地裏忙活着,今年的薏米預計銷售價為13元/斤,收益可達40萬餘元。

  付出總有回報。據悉,目前“綠享之家”數字化農場盤活東峰、下田、粗溪3個村閒置土地800余畝,已建成高山薏米、稻魚(鴨)共生、油菜輪作等示範基地4個,高山土豬、高山黃牛、生態山羊等畜禽養殖農戶也紛紛入駐。

  “新技術的加持讓‘雲上農場’與銷售市場完美並軌,這是激活新鄉賢力量賦能鄉村發展的縮影。”龍泉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新鄉賢的資源、思路、技術,都是能夠推動當下鄉村振興發展的巧力、合力。

  “不滅窯火”加溫加速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近日,在龍泉市山海協作項目——安福窯的開窯儀式上,1500余件作品在熱鬧的氣氛中揭開神秘面紗。

  為進一步傳承發展龍泉青瓷文化,龍泉市委統戰部以山海協作為助力,創新策劃“鄉賢興旅”“鄉賢興文”等行動,摸索出一條以“文化鄉賢”促進“不滅窯火”的發展路徑,讓地方文脈煥發無限生機。

  “當地的‘五賢廣場’‘五賢館’,都是厚重鄉賢文化的縮影。我們將以文化鄉賢為帶頭人,持續推動山海協作,做大做活‘不滅窯火’非遺文化活動品牌。”龍泉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

  據悉,龍泉市寶溪、蘭巨、八都等地的“不滅窯火”系列持續升溫,成功入選浙江省級首批文化和旅游IP庫,累計吸引海內外游客20余萬人,線上參與人次超500萬。

  “藝術研學”繪出“錢景”

  山路十八彎,路上處處是風景,這就是龍泉市岩樟鄉。作為龍泉市區飲用水源保護地,岩樟鄉依託優美的自然環境、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森林植被等旅游資源,成為龍泉“研學游”熱門的目的地之一。

  如何精準對接鄉賢返鄉創業需求,找準“鄉賢+研學”的着力點,成了龍泉市委統戰部支持新鄉賢返鄉創新的重點方向。“在得知‘藝術游’這個全新提法的時候,我突然就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我的家鄉岩樟很美,十分適合打造藝術寫生基地。”在2022年底,在外鄉賢邱水旺主動與市委統戰部、岩樟鄉政府&&,並表達了自己準備投資建設“雲之居”藝術創研寫生基地項目的意願與想法,得到了全力支持。

  聚焦微改造、精提升,邱水旺通過對鄭莊村原小學基地進行提升改造,以“雲之居”為設計理念,建設成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特色藝術創研基地,並在其中打造藝術家工作室、藝術作品展廳、農特産品展銷廳等功能廳,內設20余間寫生宿舍、多間創研教室和寫生場地,實現集藝術創研、農事體驗、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據了解,雲之居於今年9月已投入試運營,僅國慶中秋雙節之際接待游客近800人,預計年接待游客可達2萬人次以上。

  野徑埋香,風月琳瑯。站在家鄉這片熱土上,邱水旺説,“這個項目的建設,有助於增加村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就業50餘人,人均年增收預計達到2萬元以上。”

  龍泉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龍泉市委統戰部將緊扣新鄉賢的發展特點、利益訴求和發展需求,組建統一的市級鄉賢聯誼會,編制全市性新鄉賢隊伍建設規劃,引導更多新鄉賢人才向健康醫藥、竹木産業、汽車空調熱管理系統等重點領域有序流動,融入山海協作,賦能鄉村振興。(李思思/文 龍泉市委統戰部/供圖)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