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長期居住、生活的家庭和社區裏度過晚年,是大部分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對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於2022年推出養老服務“愛心卡”,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愛心卡”是什麼?主要用戶是誰?為什麼“愛心卡”能讓專業養老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讓老年人安享居家養老?一起走進衢州市柯城區,看看“愛心卡”如何托起一片“夕陽紅”。
作為浙江首批試點地區之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截至10月20日已有“愛心卡”用戶49635人,累計發放積分220.6萬分、使用積分200.5萬分,累計服務37888人次。
“愛心卡” 讓助老服務更便捷
徐玉美是衢州市柯城區荷花街道松園社區的一位重度失能孤寡老人。2022年10月,她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辦理了“愛心卡”。前段時間,徐玉美左眼視網膜脫落,需要住院做手術,醫生叮囑術後需要專人陪護。“我抱着試一試心態,撥打了養老服務專員的電話,預約了助醫陪護。”徐玉美&&。隨後,服務專員在徐玉美術後陪護照料。照料完成後,徐玉美通過“愛心卡”結算,直接用政府每月補貼累積下來的積分抵扣,自己沒有花一分錢。
95歲的吳根蓮也是“愛心卡”的受益者。“以前吳根蓮的孫子每天都要給她做飯,自從申領了‘愛心卡’,每天到了飯點,吳根蓮的孫子就通過手機幫她訂餐,會有專員送餐上門,非常方便。”松園社區網格員萬婷婷介紹。
據悉,養老服務“愛心卡”並非單獨實體卡,而是與其他保障制度和補貼政策銜接,將各項功能融入社保卡。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愛心卡”由老年人自願申領,低保低邊人群中的失能或80歲以上老年人、特扶家庭中60歲以上老年人三類對象可按相關標準,享受每月30至200個“愛心分”補貼,1個“愛心分”可兌換1元等值服務,其他老年人則可憑“愛心卡”享受優惠折扣服務。目前“愛心卡”提供助餐、助行、助潔、助醫、助浴、助急六大類十七項服務項目,包括送餐上門、陪同散步、保潔洗衣等,全面覆蓋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急難愁盼”。
不僅如此,柯城區還創新“家庭出一點、社會捐一點、集體擔一點、財政投一點”的愛心資金籌措模式,籌集“愛心卡”資金800余萬元,以“愛心卡”為載體,集成養老服務。
專業化服務 走進尋常百姓家
打開“浙裏辦”APP“愛心卡”應用,可以看到在“服務機構”一欄入駐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會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共33家。
為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柯城區按照“技能+經營”“人才+老闆”“就業+創業”要求,依託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人才優勢開展校地合作,成立“康樂滿衢”居家養老服務團隊,為老年人做好各項服務。同時,引進社會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
不僅如此,柯城區還開發了數字化手機應用,在“浙裏辦”APP嵌入“老來伴雲服務”。用戶可通過“愛心卡”應用,在線或電話預約挑選養老服務,通過“一鍵服務”呼叫最近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下單。服務人員接到訂單抵達服務點後,用手機掃“愛心碼”或識別社保卡即可。
“考慮到老年群體操作智能手機不便的情況,這項應用可由家庭成員或社區網格員綁定老人信息,替老人預約下單或賬戶充值。”柯城區民政局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科工作人員鄭心悅説。
“對兒女不在身邊、處於空巢或獨居狀態的老人來説,手裏能握住這樣一條暢通無阻的養老鏈條,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尤為重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其中,進一步推動助老服務走深走實,一起守護最美‘夕陽紅’。”柯城區相關負責人&&。(鄭麗芬 鄭晨 鄭欣艷 姜晏超/文 鄭欣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