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0月23日電 未來鄉村,究竟是什麼樣的?
“未來鄉村能為鄉村孩子提供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這種環境可以支持他們走向可持續發展。”未來鄉村晚托實驗班項目組負責人蔣莉説。
“對我來説,未來鄉村是一個動詞,是喚起自然人居環境中生命活力的動態過程。”青山村青山建造學社發起人黃明健説。
“未來鄉村更像是一個多元文化的集合地,它會包容帶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徵的每位新村民。”青山村駐地攝影師張寶柱説。
對於這個問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黃湖鎮青山村的藝術家、建築師、新村民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正是在這些理念的影響下,青山村正走向未來。
村裏入上“生態股”
初秋的龍塢水庫,碧波蕩漾竹林環繞,綠水青山盡收眼底。
“青山村有如今的發展,可以説就是從這個水庫開始的。”青山村黨委書記林紅感嘆道。多年前,由於村民種植過程中追求産量,長期使用化肥和除草劑,導致水中氮、磷等指標都超標,變成了Ⅲ類水。“別説喝了,當時,村民們連澆地都不敢用水庫的水。”林紅説。
如何打破僵局?2015年,青山村聯合大自然保護協會等社會力量成立水基金信託“善水基金”。農戶們以生態資源入股,將林地承包經營權以財産權信託方式委託給“善水基金”,並且獲得比林地毛竹經營收入高20%的生態補償金。“善水基金”則對500余畝土地(現已拓展至1000畝)集中統一管理並進行林下植被修復,如此一來,農戶增加了收入,地表植被得到了休息。到2018年,龍塢書庫的水質提升到了國家Ⅰ類水標準,成為杭州50公里範圍內水質最好的水源地。

青山村龍塢水庫。新華網發 郭妍廷攝
2022年,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全面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使綠水青山成為未來鄉村最顯著的標誌。”而這一汪綠水就是青山村走向未來鄉村的開始。
此後“自然好鄰居”項目應運而生,項目鼓勵村民利用閒置房屋發展農家樂和民宿,如果想要更多客流,則需遵守水資源保護、不使用一次性製品、垃圾分類等規則。“産業共富計劃”、“善美青山”社會基金會……青山村的村民們從此吃上了“生態飯”。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2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770萬餘元。
村民共治“攢積分”
想要“生態飯”變為“長久飯”,村民的共同參與必不可少,在“自然好鄰居”等項目中,如何量化村民在鄉村共治裏的行為?青山村還有好招。
“我們成立了余杭綠水未來鄉村發展有限公司,聘請鄉村職業經理人,搭建‘自然好鄰居’産業&&。農家樂裏使用文明公筷等行為,都會得到積分並累計在綠色積分檔案裏。”林紅介紹道,目前,“自然好鄰居”還上線了訪客預約和派單系統,實行統一品牌運營。

青山村開發的線上小程序。新華網發 受訪者供圖
“推動更多農業生産、經營、服務、監管等多跨場景落地應用,形成‘鄉村大腦+産業地圖+數字農業工廠(基地)’發展格局。”《意見》中,數字化改革是未來鄉村又一重要目標,而青山村在打造未來智慧場景基礎上,持續推進着未來治理場景的打造。
“未來鄉村議事會”是一項共商共議機制,每月月末新老村民們都會在青山訪客中心對大家關心的議題各抒己見,在參與鄉村議事會中,村民們也能得到相應的積分。自2021年起,黃湖鎮圍繞“數智賦能文明實踐,未來鄉村文明有禮”的主題,推出“善美青山”場景應用,因地制宜制定了貢獻分和信用分相結合的“雙積分”體系。
在此基礎下,黃湖鎮“善美青山”場景應用圍繞“雙積分”的獲取場景推出10余項系統功能板塊,包括了青山聲音、未來鄉村議事會、幫幫我吧、垃圾分類、二手集市等。
村子走起“藝術范”
在治理青山村的過程中,參與修復水庫的志願者還沒離開,搭建線上&&的鄉村職業經理人又來了。建築師、設計師、手工藝者、策展人……越來越多的“新村民”在這裡扎根。
“新村民”多了,新想法多了,村子也“潮”了起來。

外國游客正在參觀融設計圖書館。新華網發 郭妍廷攝
用棕櫚樹葉做成的恐龍、用竹篾編製成的貓頭鷹、用紙做的椅子……走進青山村的融設計圖書館,各種富有創意的手工編織品引人注目。圖書館裏怎麼有這樣多的新奇玩意兒?
“這是一家傳統材料圖書館,我們在全國各地蒐羅了各民族上千件的傳統材料,在這裡進行輪展,同時開展生態環保材料及傳統手工藝的主題研究。”融設計圖書館創始人張雷説。
據悉,融設計圖書館由青山村東塢禮堂改建而成,融設計“融”的核心理念是將生態保護、傳統手工藝傳承和現代美學設計相融合,探索文化創意在鄉村綠色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截至目前,來到融設計圖書館的設計師及訪客達到2萬餘人次,不少村民利用環保材料進行手工藝創作,每月人均增收近3000元。

融設計圖書館。新華網發 郭妍廷攝
如何打造未來産業場景?像融設計圖書館一樣“利用閒置廠房、農房等建設共享辦公、共享創業空間,吸引年輕人回來、城裏人進來”,是一種解題思路。
在青山村,充滿藝術氣息的公共空間還有很多:用夯土房配上竹竿建成的游客中心,與山間田野融為一體;由傳統建築材料工藝和現代建築語言設計相結合的青山學堂,給予孩子們更多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機會……村民們感嘆,如今的日子,是越過越“時髦”了。
在青山村,找得回鄉愁,遇得上未來。如今,未來已來,將至已至,青山村正在形成自己的“未來式”。
監製:翁璟
策劃:馬江
采寫/設計:郭妍廷
核校: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