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七都街道樟裏村,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溫馨別致的美麗庭院,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吸引前來游玩的游人不時駐足拍照留念。據了解,這個村美、民富、人和的全國文明村,20年前還是一個無環境、無産業、無發展的“三無村”,樟裏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千萬工程”外延不斷延伸、內涵不斷豐富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鹿城區,始終把“千萬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産業振興,均衡城鄉公共服務,走出了一條具有鹿城特色的鄉村振興共富路。
“我們區主要圍繞‘三基三主’6個方面開展工作,即基層組織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完善、主導産業培育、主體風貌提升、主題文化塑造,推動鹿城區鄉村風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鹿城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2022年,鹿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9203元、排名浙江省第3,獲評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工作優勝縣(市、區)。如今的農村,正成為市民體驗農耕的好去處。在七都農業公園,市民可以體驗“春觀花、夏聽蛙、秋採摘、冬農趣”的近郊休閒游,漫步七都前沙村鷺野星空,獨棟的咖啡館盡顯南法風情,這裡集露營、燒烤、西餐、下午茶、場地租賃及森林牧場於一體。
推動“千萬工程”、打造和美鄉村,關鍵要解決資金問題。“金鑰匙”何處尋?
“我們通過黨建引領,發揮黨支部合心合力作用,構建起‘五資聯動、多方共建’的格局,配好打開共富大門的金鑰匙,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多萬元,村民收入增長了八倍。”在驛頭驛陽村黨群服務中心,山福鎮鎮長葉浩樹説。
政府投入打基礎是關鍵一步,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整合程朱理學中的“二程文化”,以及“古驛文化”“僑文化”等特色文旅資源,梳理打包專項債項目、整體發行融資,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發展驅動力不斷增強後,鹿城農商行實行“整村授信”,解決了農戶無抵押融資難問題。
看著發展勢頭向好,村集體也帶頭成立“招商攻堅隊”,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種植、直産直銷”的全鏈條模式,搭建穩固的農産品銷售渠道;土耳其中國工商總會常務副會長程建兵投資6000萬元成立驛頭驛陽文旅公司,專業化規模化打造中土融合特色“僑家樂”,帶動村民開設的民宿、餐飲店數量翻番……隨着政府、村集體、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僑商等力量的紛紛加入,驛頭驛陽村漸漸形成“五資”多元投入的發展格局。
隨着驛頭驛陽村不斷深化“千萬工程”、村容村貌也實現了蝶變。一條碧溪穿村莊而過,共享菜園、中加友誼館、讓•平故居、鄰里食堂串聯呈現,古屋與新房次第映入眼簾,古韻遺風與現代和美鄉村之景撲面而來。作為省級社科普及基地,山福驛頭驛陽村同時還具有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試點村、浙江省首屆數字鄉村“金翼獎”、浙江省“雙強百佳”行政村、浙江省善治示範村等多張新名片。
鄉村之美,不僅在於自然風光,更在於深厚綿長的歷史文化。位於溫州市鹿城區藤橋鎮的西部山區的小岙村古來恬靜,山清水秀,近年來積極開展村域環境綜合治理,提升村莊品味,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游客日盛。依託當地優越的生態環境,該村蹚出一條用非遺民俗引領鄉村旅游的新路子,以特色民俗文化、非遺項目、甌越文化、紅色文化等為核心,開展民俗文化體驗、文化創意、森林康養、旅游度假,打造集自然生態觀光、鄉村生活體驗、文化創意體驗、人文休閒度假等於一體的生態旅游區。
雕花精緻的婚床、做工精湛的婚嫁器皿、古色古香的大件傢具,走進東甌古傢具博物館,琳瑯滿目的古傢具令人眼花繚亂。溫州市鹿城區東甌古傢具博物館有各類珍貴藏品1000多件,以明清時期浙南一帶的傢具和婚俗陪嫁用品為主,充分展現了甌越民俗文化特色。自2018年底向社會免費開放以來,該館還開設特色研學教育,與轄區內學校進行互動教育合作,與非遺傳承人舉辦系列民俗器物的製作和體驗活動,致力於弘揚民俗文化和傳播愛國主義思想。(葉軒/文 溫州市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