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實施‘八八戰略’ 賦能共富共美”定海區民俗大巡游活動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啟幕,活動通過精品薈萃、彩車巡游的形式,全面呈現定海11個鎮街的非遺、民俗文化,營造與民同樂、共富共享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意識,宣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成果,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港城標杆賦能加力。
活動在舟山鑼鼓聲中開場,滾擊、分擊、排擊、定樁跳擊等演奏技法相融,激昂壯烈的鑼鼓聲響徹現場,帶給觀眾極其豐富的視聽享受。舟山鑼鼓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是定海區唯一的國家級非遺項目。
巡游隊伍從文化廣場出發,經過解放東路,環城東路,沿港路,最後到達海濱公園。巡游主題花車融合古今,將東城門、狀元閣、火炬、高鐵、東海雲廊、東海&&文廊等定海特色元素相串聯,寓意劈波斬浪再奮楫,踔厲奮發譜新篇,向海圖強,駛向美好未來。
舟山船拳、翁洲走書、布袋木偶戲、馬燈舞、跳蚤舞、高蹺、旱船、舟山鑼鼓……十余個富有海島特色的非遺表演依次上演,綻放海島傳統文化魅力,表達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對定海發展的希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喜悅。
近年來,定海區不斷加強對民俗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先後建成開放全市首個定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定海生活民俗館,以及非遺工坊“定海記憶工坊”,打造成集就業、研學、體驗、展示、銷售於一體的非遺保護“重要窗口”,推出“守藝人”課堂,開展非遺互動體驗課,促進傳承傳播。
同時,定海區以“非遺+”的形式與旅游融合發展,通過非遺+項目體驗、非遺+伴手禮、非遺+美食、非遺+演藝、非遺+節慶、非遺+鄉村、非遺進校園等形式,探索走出一條具有定海特色的非遺保護和旅游發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定海螺鈿瓷杯套裝榮獲“浙派好禮”文創産品評選大賽“藝術衍生主題類”金獎,成為定海非遺技藝與旅游商品的一次成功的統合創新;《螺鈿鑲嵌壁挂系列》和《螺鈿漆器果盤》、《木質古帆船》分別入選第一批和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游商品”,非遺“活態”推進傳承,非遺産業做大做強,形成了1+1>2的效果。
目前,定海區擁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76個,其中舟山鑼鼓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非遺傳承基地18個,非遺傳承教學基地14個,每年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以及送戲下鄉等活動100余場。(顧家穎/文 周斯振 史顏瑋/視頻 舟山市定海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