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9月16日電 一組小小的空調零部件,嵌入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産業,帶動當地汽車空調産業實現新的發展,這個故事正在山中小城浙江龍泉發生。
情起“山海”而至深,優化産業而致遠
近期,龍泉與吉利汽車集團合作的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項目正式簽約,能夠吸引到吉利的落地,同當地政府和企業在汽車空調産業上的幾十年磨一劍不無關係。
1974年,龍泉農機修配五金廠起步;隨着山海協作工程推進,2018年,和寧波前灣新區“結對”,與吉利汽車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合作交流也不斷深化。如今,龍泉擁有汽車空調生産企業200余家,産品有200余個系列、6000多種型號,涵蓋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等汽車空調的所有零部件,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悉,當地汽車空調産業2022年産值近100億元。
憑藉這些基礎,汽車空調産業成為龍泉的一張“名片”。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吉利相關項目落戶龍泉,既是戰略決策,也是最佳選擇。”
在浙江龍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光洪看來,龍泉借吉利技術、品牌優勢,乘新能源汽車東風,有望為當地汽車空調産業的轉型升級帶來更多利好,為産業“施展拳腳”開拓更廣闊天地。
當地企業浙江毅立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忠毅也認為,吉利項目的入駐,能夠增強企業協同創新能力和關鍵零部件製造能力,進而推進當地産業升級。
汽配企業借“智”發力,助力轉型出謀劃策
一台台機器人自動識別配件型號、一條條機械臂有條不紊地裝配作業、一組組自動貨運車不停穿梭……位於龍泉經濟開發區的三田汽車空調壓縮機有限公司未來工廠內,目之所及都是智能機器作業的場景 。
公司品質副總經理王紅彬説,企業積極推進“未來工廠”,已探索研發國際領先的汽車壓縮機加工核心技術,推動産品生産效率提高 30.22%、能源利用率提高12.92%、運營成本降低17.38%、産品研製周期縮短35.09%,生産效能大大提高。
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浙江省未來工廠……三田以新能源智能製造為發展重心,持續推進智能製造布局、開發、研製,成為龍泉産業智能升級轉型的典型案例。
三田汽車空調壓縮機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新華網發
近年來,龍泉提出打造汽車空調零部件超百億産業的目標,依託汽車零部件産業集成,緊盯新能源産業鏈,積極推進汽車零部件企業改“智”,陸續&&《龍泉市汽配産業鏈提升方案》等一系列政策。
截至2023年7月,龍泉累計實施130余個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建成省級“産業大腦”1個、省級未來工廠1家、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3家、麗水市“未來工廠”培育企業1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7%。
快速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為擴大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全鏈條一站式公共服務,龍泉設立汽車空調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開發汽車零部件産業專業技術創新服務&&,所提供的産品檢測報告獲得了50多個國家的認可,成為主導産業發展的“創新之核”。
多措並舉築巢引鳳,築牢發展堅實後盾
在浙江大學龍泉創新中心、龍泉産業創新研究院的大樓裏,總能看見浙江大學能源與動力實驗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龍泉創新中心主任、龍泉産業創新研究院院長熊樹生。他已扎根山區10多年了——2009年龍泉“牽手”浙江大學,熊樹生來到龍泉幫扶當地産業轉型升級。“龍泉檢驗中心硬體條件好,而且這裡有完善的産業鏈,産品品類齊全,實驗中相應的零配件短缺能快速解決。”熊樹生説。
“隨着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浙江大學龍泉創新中心的目標定位也調整為中國汽車空調智造基地、國際汽車空調集散地、新能源汽車空調研發高地,龍泉與吉利的合作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我們的團隊。”熊樹生説。
浙江大學龍泉創新中心。新華網發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龍泉通過“人才飛地”引才、校地&&引才、短期聘用引才等一系列政策,吸引“候鳥型”人才來龍泉創業創新,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有力保障;先後建成了浙江大學龍泉創新中心、浙江農林大學龍泉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6個創新載體;依託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與國內外94家科研院校(所)開展産學研合作,簽約入駐工程師團隊33個,集聚了來自浙江大學、天津中汽研及汽車空調企業的265名工程師。
為了吸引在外青年人才返鄉就業創業,龍泉&&“青創政策十二條”等政策,推出“青創貸”“新生貸”等普惠金融産品,建成一批小微園、青創園、人才公寓等,做優“人才安居”“人才成家”“人才成長”“政治吸納”四大工程。
今年1-6月,龍泉累計引進高校畢業生8903餘人,新增創業青年200餘人,帶動青年就業800餘人,累計發放創業補貼26萬元,創業擔保貸款830萬元,貸款貼息77萬元。
監製:翁璟
策劃:馬江
采寫/設計:汪菁璐
核校:宋越
供圖:龍泉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