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7月12日電 青蔥馥鬱的連綿稻田,加緊生産的共富工坊,“充電”學習的村民,24小時“鷹眼”守護的美麗鄉村……走進杭州市錢塘區義蓬街道,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村美人和産業旺的新畫卷。
這裡曾是一片灘塗 。
杭州市錢塘區義蓬街道。新華網發
蝶變如畫村莊
“我父親那一輩很苦,村子裏條件也不好。 現在村裏建了籃球場、文化禮堂和小公園,環境變化很大,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義蓬街道春光村村民俞建文回憶道。
杭州市錢塘區義蓬街道稻夢春光裏露營地。新華網發
這樣的成就得益於春光村兩輪美麗鄉村建設。近5000萬元的建設資金、30余個項目,春光村引入外來企業資本或自籌資金,對村內空置民宅統一租賃回收,進行整體改造並完成土地集中流轉,採用“企業 +村集體”開發建設模式,引進“稻鄉小鎮”項目,打造連片稻田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模式,進一步釋放義蓬“田園城市”的品牌效應,為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達50萬元。
2022年,春光村獲評杭州市美麗鄉村特色村創建村,曾經的經濟薄弱村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示範村。
春光村的美麗蝶變,是義蓬建設美麗鄉村的生動縮影。從灘塗鹽鹼地一路走來,義蓬各村社“各美其美”,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涌現一個個樣板。
描繪發展前景
在蓬園村錢江蔬菜共富工坊車間內,醬菜在發酵池中等待一場美味的蛻變。村民們正在工坊內忙着分揀打包醬菜 。
“到我們這裡來工作的大部分是本地村民,他們喜歡在家門口就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錢江蔬菜共富工坊辦公室主任高志榮看來,共富工坊更像是一種“雙贏”——村民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企業有了穩定的産量質量。
近年來,蓬園村積極打造集生産加工、倉儲物流等於一體的蔬菜共富工坊,幫助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工坊成立以來已為蓬園村閒散勞動力、低收入家庭勞動力提供60多個就業崗位。今年1月初至今,錢江蔬菜共富工坊從周邊收購了原材料1萬多噸,消除了農戶種植蔬菜的銷路之憂,實現村周邊蔬菜種植農戶的穩定銷路。
義蓬街道南沙村美麗鄉村。新華網發
在義蓬,像錢江蔬菜共富工坊這樣的共富工坊還有很多。2022年3月,南沙村利用留用地開發,在村裏建起南興“共富加油站”。該“共富加油站”每年向南沙村支付1710萬租金。目前,南沙村已收到前10年租金,租金的收益利息被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讓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無獨有偶,為了盤活土地資源,火星村聯合杭州普春食品有限公司,利用20余畝土地辦起了採摘園。“今年3月到5月正是採摘的旺季,有6000多游客來到火星村採摘園體驗田園生活,採摘園凈收入達到60萬元。”火星村黨委書記倪衛星説。據悉,今年上半年義蓬已有11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達100萬元以上。
“圈”出幸福生活
剪、釘、扣、挑,在一針一線的指尖技藝中,“沙地媽媽”王瑛瑛為藤蔓花卉、亞運吉祥物賦予新的生命力。
“沙地媽媽”志願服務隊由王瑛瑛等100余位退休阿姨組成,她們定期走進學校和社區,用傳播作為指尖技藝的花邊文化。
義蓬街道“沙地媽媽”花邊作品。新華網發
“過去,‘沙地媽媽’挑着花邊頂起家庭‘半邊天’,如今,我們每週都去義蓬的小學給孩子們上興趣課,希望孩子們熟悉這門手藝。”王瑛瑛介紹道。
花邊、剪紙、糖畫、板鹽曬制、棉花手工彈制……豐富的非遺活動多點開花。每月,義蓬各村的文化禮堂都會舉辦老年大學、兒童實踐課、理論宣講等多樣的文化活動。“現在村裏活動很豐富,我參加村裏組織的‘共富課堂’,想跟着非遺傳承人徐永興老師學習剪紙。”春光村村民俞建文説 ,他經常在村文化禮堂學習剪紙課程 。
義蓬街道春光村文化禮堂。新華網發
籃球場、村史館、文化書齋等嵌入式公共服務設施場地,街道“圍墾挑泥大賽”“民俗文化節”“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展示”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動,是義蓬街道“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帶來的變化,有機串聯起傳統技藝與共富産業,“圈”出村民幸福生活。

采寫:婁毅平 王&&
編輯/設計:汪菁璐
供圖:杭州市錢塘區人民政府義蓬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