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6月25日電 今年年初,浙江省高檔數控機床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浙江台州溫嶺市,成為全省建設的10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實現台州在省級科創“塔尖重器”零的突破……
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以來,浙江台州溫嶺市機床裝備産業沿着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弱到強的軌跡,以厚積薄發之勢,一路跨越,一路收穫,持續向中高端邁進。
立志實現“本土替代進口”
1200多家機床裝備企業,産值規模超300億,打造出了高速精密數控機床、數控化複合加工中心和精密功能部件等標誌性系列産品,電主軸、刀塔、工量刃具等關鍵部件配套率達90%。
這樣的産業密集度讓溫嶺在各地機床産業集聚地中脫穎而出,成為“工信部第一批全國産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範區”、浙江第一批省級“新星”産業群培育試點、“中國工具名城”、“全國機械工業引領高質量創新發展産業集聚區”……
一項項榮譽背後,是溫嶺機床裝備企業忍辱負重的奮鬥歷程。
“我曾在客戶的車間裏發現,他們把北平機床的Logo抹掉了。因為他們的客戶如果發現他們使用了國産機床,就會壓低産品價格。”北平機床(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榮華説,“從加工狀態和整體技術水平來講,當時的國産北平機床和進口機床已經沒有太大差別了。”
因為國産身份就被打“低分”的偏見,過去時有發生。
浙江甬嶺數控刀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和研發高精度精鏜刀、粗鏜刀、組合鏜刀和快速鑽等孔加工刀具的企業。創立之初,董事長范永廉曾拿着自家的産品在一個小型展銷會上展出。“有兩個客戶起初和我交流得很好,不僅合作意向很強,還説要回家鄉幫我們做宣傳。”但當得知甬嶺數控是溫嶺企業時,對方直接拒絕了合作。這大大刺激了范永廉,他和眾多溫嶺同行一樣,立志要實現“本土替代進口”。
“要補足短板,搶佔價值鏈最高點”
近年來,北平機床每年投入産值的8%用於新産品研發,力圖實現“核心技術可控”,整機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率已達到90%以上。“國家需要民營企業自我提升,尤其是工業母機,更是需要去搶佔價值鏈最高點。”虞榮華介紹,北平機床承擔的專項課題成果機型——高精度五軸聯動數控工具磨床的重復定位精度已控制在2微米以內,可以對標國際先進。
“如果核心零部件仍然需要依賴進口,那麼整機的進口替代也只是一句口號罷了。”虞榮華認為,要想實現自主化,必須補足核心技術的短板。
美戈利生産車間。
瞄準“進口替代”的還有專注切削工具研發、高性能銑削及孔加工等領域的美戈利。近年來,美戈利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共同攻堅“鋼軌銑磨車用長壽命銑刀”攻堅科技部卡脖子關鍵技術。“這項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産品處於試切階段。”董事長葉志君介紹,“我們的産品性能比肩國外先進水平,但成本只有其三分之一。”
如今,溫嶺企業承擔了工信部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補短板項目,完成四類核心製造母機的研製與應用;東部數控的高精密車銑複合機床項目入選省“尖兵”“領雁”計劃;累計獲得科技重大專項、首&(套)産品、重點技術創新專項等省級以上創新項目近百個;2個産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8個産品市場佔有率全國前三,5個産品填補國內空白。
“以前比産值,現在比技術”
“以前大家聊天會問産值多少?但現在大家在比‘新’、比技術,這是一個趨勢。”溫嶺市機床裝備行業協會會長、大眾精機董事長阮思群説。他所在的大眾精機“DVL500-5數控動柱五軸立式車銑複合加工機床”剛被列入浙江省首&(套)裝備項目,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
“溫嶺機床裝備産業已經到了邁向中高端的關鍵時刻,低端産品難以存活,技術受制於人亦難以存活。”在阮思群看來,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就要走向中高端,走“專、精、特、新”之路。
大眾精機生産車間。
北平機床創新研製的精密立式磨床和精密複合數控磨床已實現1微米內的加工圓度,精密複合數控磨床更實現了“頭髮絲的萬分之一”的高精度鏡面加工效果;熱刺激光啟動了超精密CNC輪廓機床研製,在打樣加工的精度達到納米級;甬嶺數控自主研發出了平價U鑽,打破了進口U鑽的高價格壟斷,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第一……
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8家、省級“隱形冠軍”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8家、企業研究院6家、院士工作站2家……專注創新發展,深耕細分市場,溫嶺機床裝備沿着目標行穩致遠,進而有為,誕生一批高精尖冠軍企業。
監製:翁璟
策劃:馬江
采寫:趙碧瑩
編輯:夏越嶠 王&&
設計:夏越嶠
供圖:溫嶺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