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6/22 15:41:15
來源:新華網

從“環境差等生”到網紅打卡地——浙江浦江鄉村走訪見聞

字體:

  新華社杭州6月22日電(記者殷曉聖)夏日雨後,遠山霧氣迷蒙,眼前一江碧水繞村而過。村中古宅儼然,老人含飴弄孫,怡然自樂。這是遊客們紛至遝來的網紅打卡地,坐落在浙江省浦江縣西部山區的大畈鄉上河村。

  銀杏客棧的負責人陳劍正在村裏的網紅魚鱗壩前拍攝短視頻,鏡頭前他向網友介紹著村裏的風光和美食。“20多年前,這裏可是另一番模樣哩。”陳劍説。

  當年,陳劍還是一位人造水晶的作坊主。由于村裏家家戶戶生産加工水晶,每天數以噸計的乳白色生産廢水直排到溝裏。他親眼目睹村口碧綠的壺源江變成了“牛奶河”“垃圾河”,污水流過的地方寸草不生。“坐在垃圾堆上數錢,躺在病床上花錢”,成為當年浦江畸形發展的真實寫照。

  當地群眾告訴記者,2003年6月浙江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後,浦江縣一手鐵腕治水,一手促産業轉型,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迎來了轉機。經過20年的接續治理,浦江全域51條支流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村民們不僅看到碧水復綠,青山再青,也坐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車。

   夏季,浦江縣大畈鄉上河村的魚鱗壩聚集了各地遊客。(受訪者供圖)

  如今,上河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旅遊旺季期間,每天平均有2萬名遊客從長三角各地前來戲水遊玩。村裏昔日的水晶作坊變成了主題民宿和農家餐廳。每逢節假日,進出村莊的私家車排成長龍,村裏的民宿一房難求。

  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水晶産業也迎來蝶變升級。2012年,浦江縣斥資20億元建立4個現代化水晶産業園,按照“園區集聚、統一治污、産業提升”的思路,將鄉鎮的“低小散”作坊淘汰、整合,分批搬進了園區。

  “形成産業集聚有利于規模化生産。只要有訂單,整個園區的技術人才都能為我所用。”從事光學玻璃透鏡生産的陳日光曾經也是一位水晶加工作坊主。2016年搬入園區後,他探索提質增效,多年來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去年産值突破2500萬元。

   浦江縣中部水晶園區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誰能想得到?過去我們是被下遊各區縣投訴的‘環境最差縣’,現在轉變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回想起村子的過往,浦江縣虞宅鄉新光村村委會原主任朱玉堂感慨不已,“千萬工程”的扎實推進不僅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由此帶來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更令人感佩。

  朱玉堂説,20多年前,浦江西部山區的村民出山只有一條又窄又陡的盤山路。由于山勢險峻,路陡彎急,出山很不容易。時任省委領導下訪,傾聽民意,把崎嶇不平的險道改造成為一條平坦寬闊的致富大道。

  憑借210省道改造後便利的交通條件,新光村借勢引進心懷夢想的年輕創客,並開設創客基地。通過探索“古村落+創客+農文旅”的發展模式,新光村在鄉村旅遊的擁擠賽道上突出重圍,快速增長的旅遊客流量也成為村民們的致富增量。

   浦江縣虞宅鄉新光村古建築“潤德堂”如今被打造成文創聚集區。(新華社記者殷曉聖攝)

  新光村裏有一座浦江現存最大的單棟古建築“潤德堂”。它是昔日的水晶加工作坊,一度污水橫流、機器轟鳴、粉塵漫天。如今,創客們把這裏打造成集手工首飾、鄉村咖啡廳、民謠酒吧等數十種業態的文創聚集區“廿玖間裏”,創客基地每年收入所得的一部分會反哺給村裏。

  “‘千萬工程’讓這座傳承數百年的古村恢復原貌。我們不僅要發掘保護好村裏的傳統文化,更要帶領鄉親們走向共同富裕。”新光村“廿玖間裏”創客基地創始人、浦江縣青年創業者協會會長陳青松説。

【責任編輯:韓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