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5 / 25 20:44:05
來源:甬派客戶端

保持生長 浙江寧波舉辦一場打動你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

字體:

  保持方向/保持想像/風大時依然保持生長/不被大風吹倒…… 主題為“不被大風吹倒”寧大科院設計藝術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2023優秀畢業作品展日前在該校尚林美術館和藝術樓開展。

  一樣的令人期待,只是多了一些感動。去年在寧波美術館舉辦的寧大科院“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還在。作為年度全院師生和社會各界共同矚目的活動名片,近些年于寧波博物館、寧波美術館等專業美術館多次舉辦,充分展示了學院的辦學成果,歷屆畢業展中有相當數量的作品被眾買家收藏,優秀畢業生更是獲得用人單位青睞。

  今年優秀畢業設計展覽作品來自4個國際大師工作室:島田文雄陶藝研究室、李迪綜合繪畫工作室、海藤博玻璃工作室、村本真吾&周劍石漆藝工作室;還有10個文化創意工作室:藝術品陳設與軟裝工作室、建築空間景觀工作室、空間營造工作室、室內建築設計工作室、插圖與出版工作室、ACG動畫設計工作室、影視創作與制作工作室、品牌設計研究工作室、展覽展示設計工作室、産品造型工作室,共計展出200余件作品。

  豐富多元的作品形式和天馬行空的腦洞,個性化的視覺語言和完整的表達方式,直接激活觀者被重復生活折疊住的靈感與想像力。作品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對時代主題的探索與表達,還有疫情中個體的省察和思考……都凝聚著同學們的真誠與感受。這既是設計藝術學院 、文化創意學院教育成果的一場綜合考驗,更是莘莘學子懷揣藝術與青春夢想走向未來的嶄新起點。

  “完全超乎我的想像,創意無限,國際范的水準!沒想到寧波本土有這麼高水準的畢業展!”“對藝術語言的把握、空間的處理是一流的。”“把普通的藝術生源培養成一流的專業大學生!”現場受邀來觀展的各個中學的美術老師和嘉賓們對展覽也表示了極大的肯定。

  獨特的創意完美的呈現

  一走進尚林美術館,就被門口《玩手機的人》吸引,作品是以木雕的形式去表現,由三個不同的玩手機的動態組成,三個形象均在很高的柱子之上,彼此之間雖然距離不長,但是卻又有著很深的“鴻溝”,自顧自沉迷在手機的世界,借此表達自己一種身處環境之中但又脫離環境的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遠和近”的社會現狀。

  《玩手機的人》作者:杜子祥 導師:梅法釵

  當瓷器為了另一種美好的形式打碎,它將怎樣?《瘞玉埋香》以解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現代陶瓷藝術為研究對象、惠安女開放自由的頭飾文化為創作靈感、陶瓷為載體進行創作。破碎與重組,構成了瓷器獨特的美學。破碎後的重組,不斷的再生,無限的迸發出新的生命力,這正是我想讓作品表達出來的。

  《瘞玉埋香》(局部)作者:吳奕靈 導師:島田文雄,裘卓琪,胡成

  《牡丹▪鏡》 係列插畫以女性角色作為創作主體,內容以昆劇《牡丹亭》作為創作的基礎與啟發點,將中國傳統古畫的含蓄美和現代社會女性展現的時尚美交融在同一情景中。很好地平衡了時尚和傳統的審美,將兩種微妙的美感交織融入作品中。

  《牡丹·鏡》(局部)作者:廖夢琪 導師:張彤、李楚楊、徐曉蓉

  《玻璃芯》通過玻璃鑄造技法將電路零配件等一些科技元素表現出來並為其設計制作一個概念場景。不同的電路元件在電路運作中是被賦予了不同的作用,都是有著自己的價值,手工藝文化亦是如此。當傳統一再被科技更新,當審美取代材料的功能性,也該換一種思維來思考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了。

  《玻璃芯》(局部)作者:何卓 導師:海藤博,高卉,沈建敏

  關注社會之外,生命體驗的內向洞察成為疫情中的學子的表達方式。

  向死而生,這是一種生命境界。《一天中的百萬年》靈感來源于日本小説家翡翠小太郎《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係列作品中的每幅畫都是由“我”對此話題所引發的感悟後形成的,並將花卉作為媒介和元素來進行創作,意在讓世人思考自身的內心感受。人生就像走臺階,有風雨有坎坷,臺上有人俯視,臺下有人仰望,抬頭自卑,低頭自責,唯有平視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也許是疫情中最自省的體察。

  《一天中的百萬年》作者:方梓怡 導師:李迪

  大漆作品《延》源自商代甲骨文“延”字,其古字形由表示腳的“止”和像道路的“彳”組成,譯為在漫長的道路上行走,正如同愛情和生命。“誕”為“延”的分化字,是出生的意思。此作品主題是愛與生命的關係,·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個體,對于世間的艱難險阻,不要怕,勇敢愛。

  《延》作者:吳一丹 導師:周劍石

  生命的軌跡,由我們自己的記憶而書寫,《軌跡》由“我”個人大學期間所用手機拍攝的三百張照片為元素,通過數字處理的手段將其“模糊”化,最後再由它們共同組合為一個整體,意為生命的軌跡,由一個個碎片化的記憶而組成。《一久》通過刮擦創造一個色彩、形式和紋理的世界,畫面的肌理感以線條的包含感呈現,此過程使自我得到治愈和情感疏通,希望觀者能夠從秩序感的兩面中,能得到情感上的情緒共鳴。

  《一久》作者:吳欣格 導師:李迪

  大學四年,忽如其來的自由和封閉交替著,各種個人化的情緒也起伏著。《思緒萬千》靈感來源于生活中每一個想記錄的瞬間,朋友間的歡笑,破舊不堪的玩偶,又或是令人心酸的回憶…在一段故事裏總會有一件讓你印象深刻的物品,將“我”喜歡的與厭惡的物品懸挂于亞克力框中,用淩亂無序的塑膠繩纏繞在他們周圍,來營造我的內心的百感交集;熒光色的亞克力板加上密密麻麻的孔洞增加了空間的豐富度,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讓物品更加凸顯其中。

  《思緒萬千》作者:阮倩露 導師:梅法釵

  動畫短片《六月的霧》圍繞應屆畢業生群體對畢業這個特殊時期的真實體感而展開。以畢業前夕為背景,霧為媒介,構思一位無特性的主角,展露其對于自我面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理想”與“現實”等一係列令畢業生陷入焦慮“重圍”之中的問題的態度。並利用色彩將畫面的情緒表達和配樂融合,達成和諧的視聽關係,結合自身經歷,以抽象的概念動畫表現方式進行研究。

  《六月的霧》 作者:張哲詩 導師:蕢華芬

  把普通學生培養出一流能力

  今年的開幕式邀請的嘉賓很特別,他們是來自浙江各地的中學,如嘉興外國語學校、嘉興秀水高中、嘉興第五高級中心、嘉興第三中心、寧波市慈湖中學、寧波第二高級技工學校、鄞州中學、舟山中學、田家炳中學、東沙中學等學校的美術老師。還有慈溪職業高中的學生們。如此接地氣的方式讓記者心生感觸。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屬于第二批招生,但是他們的目標很清晰,激發學生潛能,把普通學生培養出一流能力。

  鄞州中學美術老師、知名水彩畫家劉海已經觀摹多屆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的學生畢業作品展,“均讓人感嘆、驚喜,形式創意不斷,被年輕人激活的奇思妙想層出不窮!他們的教師團隊具有國際化藝術高度和教學體係,能十分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們的創意思維和自主探索實踐的動手能力,所以,最終學生們展現出來的作品水準、效果都完全不亞于專業美術學院。”

  梅貽琦校長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把普通的藝術生源培養成一流的專業大學生,優秀的師資和國際化的教育方式,兩者不可或缺。

  《呼吸》作者:張甜甜 導師:海藤博、高卉、沈建敏

  目前,學院現有環境設計、動畫、視覺傳達設計、工藝美術、工業設計、産品設計6大專業,分設20個工作室,包括5個國際導師工作室、15個專業導師工作室。特聘導師島田文雄、海藤博、李迪等都是國際上有名的藝術家。寧大科院的學生大二開始自由選擇去工作室學習。“成立國際大師工作室,旨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聚焦學術前沿,拓展國際視野,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寧大科院院長陳君靜教授介紹道。

  綜合繪畫工作室主任、著名旅德藝術家李迪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藝術專業除了技能的訓練之外,最主要的是拓寬學生的視覺經驗,加強對藝術語言的認知,從而用合適的藝術方式來表達自己和對世界的了解。我在德國留學多年,國外藝術類院校會配備各個領域有成就的藝術家做導師,比如影像、媒介、繪畫等每個導師就是一個視覺語言係統。作為基礎普通的學生,他們所受的束縛也更少,作為老師要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來引導他們,並根據他們的獨特性去發現和挖掘對藝術的感知,提高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

  在藝術樓琳瑯滿目的畢業作品展陳中,不管是空間設計、建築建設、動畫設計,還是品牌設計、展覽展陳、産品造型等也都精彩紛呈,具有獨具匠心的美學理念,關注地域文化、文旅項目和鄉村振興、或者為慈溪的小家電的生産基地服務,以解決社會發展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導向。據悉,有的創意已經被公司買下,比如《生生不息——良渚博物院文創設計》。有的室內建築設計作品《伏龍山七僧人紀念館——紀念空間的多感知體驗設計》、《歸去來兮——基于隱逸文化的鄉居空間環境設計》既有創意又富有內涵和審美效果被圈內大咖點讚。

  《伏龍山七僧人紀念館——紀念空間的多感知體驗設計》建築鳥瞰圖 作者:陳麗 導師:顧帆遠

  保持方向/保持想像/風大時依然保持生長/不被大風吹倒……這是本次展覽的主題“不被大風吹倒”,來自《莫言給全國青年觀眾的一封信》,希望通過優秀的畢業作品,給人生中遇到艱難時刻的人們帶來啟發、信心和力量。

  優秀的大學學子,最好的狀態,不就是這樣嗎? 成才,其實就是和草木一樣,長出茁壯樸素的生命,長出向上的力量枝繁葉茂,且保持各自的個性。(記者 陳曉旻)

【責任編輯:馬江】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4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