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文學和大數據正在發生化學反應。24日,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數字閱讀分論壇暨第九屆數字閱讀年會上,中國現代文學館與浙江文學館簽訂共同建設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的框架協議。
這意味着,全國首個文學大數據&&正式落戶浙江。根據構想,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浙江文學館將共同以數據為基礎,拓展“文學+”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我國文學館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探索數字賦能文學的全新應用。
今年以來,浙江文學館對省內100多個文學類場館進行了調查,發現除了個別近些年新建的場館外,都存在“通病”——
面積小,多數是用一些文學家故居和老舊建築改建而成;功能少,主要以文學創作、研究為主,在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相當欠缺;運營方式陳舊,通常只有簡單的展陳佈置,場館往往門可羅雀;經費少,日常維護的經費都比較緊張,更談不上數字化……
文學場館的文學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大數據整合這些資源,建設一個大數據&&,讓文學場館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煥發光彩,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與文學數據的採集、留存相比,如何讓數據跑起來、活起來,從而賦能文化事業發展,是中心建設的關鍵。
“區別於商業化的網絡文學&&,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將通過建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體系、新時代文學數字應用體系、新時代文學數字化賦能標準體系,着力拓展數字化時代文學創作傳播的新方法新路徑,創新文學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動文學數據向文學生産要素轉化,推出文學數字化應用標誌性成果。”中國現代文學館有關負責人介紹。
具體而言,中心將建設成為一條文化“生産線”,實現從資料收集到應用的全流程,從而成為國內文學館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標杆;基於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中華文學數據庫,成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任務中的“中華文化素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率先構建起標準、開放、安全的文學大數據中心,創造性地為文學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開闢通道,並着力為公眾提供豐富、高效的文學公共服務。
作為文化大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浙江具備全國首個文學大數據&&落地的優勢。
眼下,各省市正在掀起建設文學館的熱潮。除了浙江文學館外,廣東文學館正在建設當中,預計年內開館;上海文學館、陜西文學館也已拿地立項,積極籌建。但除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之外,傳統文學領域的數字化工作仍非常欠缺。近些年,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展了系列數字化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浙江也高度重視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建設工作。雙方一拍即合。
浙江文學館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目前主體工程已結頂,預計將在今年開館。其中,展陳面積為7000平方米,可以為中心的建設提供基礎設施保障。目前,投資600萬元的浙江文學館智慧場館建設方案已基本確定,國內首個文學數字體驗廳也已在緊鑼密鼓地深化設計當中。(記者 嚴粒粒 通訊員 胡國洪 高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