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 / 25 10:35:43
來源:潮新聞

春天走江山——江山市蹲點調研札記

字體:

  2023年2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出新華社記者的雄文《人民江山》。

  文章説:江山,自古就是政權的形象表達,而今有了新的內涵。只有走過風雨百年的中國共産黨,真正帶領人民成為江山的主人。“江山屬于人民,江山冠以人民。”

  文章寫道:“祖國東南,春江水暖,春山可望。1000多年前,衢州須江縣改名為江山縣。千年來,行政區域不斷更疊,江山之名卻沿用至今,成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省的一部分。”

  就是在文章發表的當天,我們浙江省委巡視辦第三調研組一行奔赴浙閩贛邊際的衢州江山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蹲點調研。

  朝基層貼近,在基層感悟,向基層學習。我們沿著仙霞古道,一路向北,邊走邊看、邊聽邊記,深刻體悟江山大地的壯美圖景和蓬勃生機,探尋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江山如此多嬌”的精彩答案。

  楊柳青青,鶯飛草長,一百裏間春深似海。春分時節,世界文化遺産江郎山麓,江南毛氏發祥地、毛澤東祖居地清漾古村,迎來一撥接著一撥外地遊客。從梁武帝大同元年(西元535年)算起,清漾村的歷史可以追溯近1600年。歷史上,這裏出了8個尚書,83個進士。2006年8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這個村,留下了要把清漾村“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正在變為美麗的實景,如今,這個村已經成功創建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國家5A級景區,清漾村常年遊客量已達40萬左右。

  我們到這裏的時候,鎮黨委書記鄭李慧也在清漾村蹲點調研。她正同“三好清漾”專班、“鄉村創客”團隊商討如何做好“古今融合、産村融合、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讓到村裏的遊客不是“來了就走”,而是能留下來深度體驗遊。

  古村綻新姿,古鎮煥新顏。廿八都鎮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醒”之稱。這些年,圍繞“研、學、旅、行”,這裏正在打造環“廿八都”共富帶,潯裏村“潯裏尋夢”、興墩村“紅豆山居”、堅強村“霞客驛站”、浮蓋山村“壘石舒苑”、林豐村“林棲風悅”等村域特色精品民宿陸續崛起。浙閩古道上的清湖古鎮,古鋪古風古韻悠悠,今年203歲“高齡”的清湖醬油是衢州地區僅有的兩張“中華老字號”金名片之一,古法古制、原法原味的醬油,正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走進大陳鄉早田坂村,六棵百年古樟春意盎然,一幢幢“小洋樓”錯落有致,500畝油菜花鶯啼蝶舞燦金黃,一幅濃然天成的秀美田園畫卷展現在眼前。村裏人説,過去的早田坂村,村莊布局散亂、産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薄弱,是省重點扶貧村。曾在外闖蕩多年,如今頭雁回巢的村黨總支書記成建明向隔壁的“明星村”大陳村看齊,大力發展以農業特色為主的鄉村休閒旅遊,在5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的基礎上,統一規劃設計,增設風車、水車、遊步棧道等旅遊配套設施,建成3A級景區。

  光有風景還不夠,要把遊客流量轉化為真金白銀,還得做産品、打品牌。早田坂村注冊了“鳳鳴早田”商標,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收儲村民閒置老宅,升級“兩坊一廠”模式,做好油坊、酒坊、粉幹廠的經營,打造農特産購物中心和旅遊接待中心,做強“鳳鳴早田”係列農産品品牌。為擴大“鳳鳴早田”知名度,該村還在“線上+線下”開展“鳳鳴早田”係列農産品銷售,投資40多萬元修建古宅、成立村播中心,並與衢州天映電商公司合作,定期開展農民村播培訓,形成了“生産—包裝—銷售”産業閉環。

  村莊的飛速發展,吸引了不少村民投資創業。該村現有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6個,其中田園裏—大陳休閒農莊項目已投資3000余萬元。早田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7年的30多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400多萬元,村資産達300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超3.5萬元。

  清漾古村的美麗嬗變、廿八都古鎮閃耀“出圈”、早田坂山水田園風光、清湖未來鄉村連片發展實驗區華麗蛻變,是江山市高品質推進未來鄉村建設、加快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一個縮影。用低碳理念、智慧場景來搭建“一統三化九場景”的江山版“清明上河圖”,是展現共同富裕示范現代化基本單元“浙江樣板”又一新作。換一句時髦的話來説,就是綠色低碳智慧的“有機生命體”、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活共同體”、資源高效配置的“社會綜合體”。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插上未來鄉村翅膀的江山,全域旅遊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憑借首批全國全域旅遊示范區的實力,以文“賦能量”、以旅“促消費”,通過開展旅遊“+”,建設民宿集群、打造微度假及微旅遊産品,提振後疫情時代鄉村旅遊全面復興,在高品質發展旅遊的同時帶動鄉村經濟、精神共富。

  2022年,江山市連續兩年位居衢州縣(市、區)綜合考核第一名,榮獲全省投資賽馬激勵,還收獲了省級以上榮譽30余項。面對亮眼的成績單,江山市委書記朱素芳依舊保持著足夠的清醒:“跟發達地區相比,江山市還有很大差距,必須緊緊圍繞省委三個‘一號工程’,以重振工業雄風、重塑城鄉風貌、重現旅遊輝煌‘三大抓手’,來確保‘衢州當龍頭、全省爭上游’”。

  草木返青的路上,每個人的眼眸裏都是殷切的期盼。鳳林鎮白沙村黨總支部書記鄭日福一坐下來,就跟村民們分享全國兩會精神。白沙村是2002年因白水坑水庫建設需要而整村搬遷的移民安置村。2004年10月1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到白沙村視察調研。19年來,白沙村不僅把總書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殷殷囑托挂在村頭,更是記在心頭,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尋找多元的致富門路,實現村莊建設從無到有、村民收入從少到多、村集體經濟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來到“江山南大門”峽口鎮,全國重點鎮、文明鎮、生態文明先進鄉鎮以及國家生態鎮、衛生鎮等一塊塊“國字號”獎牌十分醒目。在集鎮不遠處的峽新村,江山市規模最大的異地搬遷安置點水香畈小區,一排排“小洋樓”一字排開、潔靜有序,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的家門口,一些庭院內,白的、紫的、紅的繁花盛開,一至五期已經安置10多個鄉鎮異地搬遷農戶1587戶5427人。從下山脫貧到異地搬遷,再到“大搬快聚”,江山市一直致力于做好“人”的集聚文章,讓土地生金、農民增收。自江山市“大搬快聚 、興城共富”新政策出臺以來,各鄉鎮(街道)、村(社)幹部積極行動,通過宣講會、走村入戶、現場看房等措施,讓群眾明晰政策,主動報名參與,得人心、聚民心。張村鄉龍頭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巫江全與我算一筆賬:同樣在城南區塊購置一套100平方米住宅,商品房的總價款約150萬元,交納首付45萬元後,接下來還需還105萬元的房貸,對普通進城務工人員來説,不是一個小數目;而安置房的總價款則為55萬元,減去人口安置款10萬元(每家至少兩口人×5萬元/人),再減去老房子2.4萬元(一般農家120平方米×200元/平方米),這樣一來,一套5年後即可過戶的安置房只要42.6萬元,同樣對普通進城務工的夫妻倆來説,壓力就小很多了,還可享受到城裏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多劃算呀!龍頭店村村民黃海芋説,自己在賀村集鎮做餐飲,兒子在鎮上小學五年級,父母也從老家出來多年,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趕上了這個好政策,她準備在江山市區城南購房,到時候兒子初中上學問題也就解決了。同村村民周增平今年1月中旬完成相關房屋收儲協議簽訂後,村幹部當場聯繫虎山小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雖未交房,其兒子金秋9月可憑“協議書”就近入學,解決了一家人的後顧之憂。

  春天的美,美在有情。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親臨江山市移民村考察調研,強調“移民新村就是要移得出,住得好,富得起。”沿著光輝足跡,我們來到清湖街道清泉村。自2008年以來,清泉村共安置來自山區13個鄉鎮78個行政村4000余人。十余年櫛風沐雨,清泉村堅持民主治村、和諧興村、淘寶強村,完成了無土地資源、無集體資産、無集體經濟的一個“三無村”到“中國淘寶村”“中國幸福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共富蝶變。2021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清泉村調研時表示,清泉村民抓住了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帶動了整村4000多人的發家致富,很光榮。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只有以“事事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讓老百姓對黨的惠民政策可感可知。臨別之際,我們來到江山市“大搬快聚 興城共富”安居工程指揮部,目前全市已對外公示1281戶3592人,完成拆房退地戶數942戶。

  行走在“江賀經濟走廊”,春風撩起了夢境的畫卷,心中滿是欣喜。南方綠色智能數字化新材料項目投資111億元、碳一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生産線項目投資30.5億元、研一新型鋰鹽生産線項目投資22.78億元、天際互感器未來工廠項目投資16.5億元……在江山經濟開發區多個項目建設現場,工地塔吊林立,焊花四濺,工程車輛有序施工作業,讓人感受到江山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回望江山發展史,工業是最亮眼的標簽。作為全省的老工業基地、衢州唯一一個列入省首批工業強市建設試點的縣,已培育出一批有影響力、競爭力的特色産業、領軍企業、拳頭産品,這是他們振興工業的根基所在。

  進入新世紀,與一些發達縣(區)相比,江山工業增速放緩、比較優勢削弱,為此,不服輸的“江山人”憋著一口氣、鉚著一股勁,急切希望“重振工業經濟雄風,再現往日的榮光”。新一屆江山市委審時度勢,順應民意,大聲喊出了“産業為王、興工強市”的響亮口號,推出了一係列助推工業發展的政策。一批批敢闖敢創、能打能拼、善研擅試的企業家、創業者,重新活躍在江山廣闊的創業舞臺上,還有20萬在外經商創業大軍以及在外江山人中的20多家上市企業……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用迎難而上不服輸的拼勁和幹勁,為江山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鑄就了江山工業的輝煌,這是江山振興工業的最大優勢、最強力量。

  江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徐明峰告訴我,今年謀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200個,總投資1187.3億元,年內計劃投資200.6億元。這200個重點建設項目主要投向“工業提能、城市提質、基礎提檔、公共提標、鄉村提振”五大領域。向“質”而行,用優服務贏得快發展,2021年至2022年期間,江山市5個省市縣長項目工程全部開工、入庫,實現省市縣長項目工程連續兩年落地率達100%;向“大”而攀,用加速度搶佔新賽道,2022年江山市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5個,碳一、習谷科技、金石資源、萬裏揚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相繼落地建設;向“新”而進,用數智化激活原動力,在江山市木門企業數字化工廠區,一排排現代化機械正整齊運轉,搬、抬、扛、運等苦活累活全由機器代替,足球場大小的車間內只站著寥寥數人。在江山,生産一扇木門最快只要60秒。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去年1月、7月,江山經濟開發區啟動江東化工園區村莊搬遷、108家非化企業騰退,形成可連片開發化工用地5000畝。今年1月3日,隨著徵遷戶許某友戶一家落筆簽字,虎山、清湖兩街道5個區塊集體土地上的207戶簽約“清零”,這標誌著近20平方公里的江賀經濟走廊土地有機更新和整治提升項目徵遷工作全面鋪開,全部完成後可再騰出連片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為江山未來5至10年的工業發展打開了新空間。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在新春第一會上,朱素芳用詩意的語言暢想未來,“翻遍所有人文典籍,沒有哪個名字比江山更高端大氣,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宏偉藍圖,激勵我們攜手前行、砥礪奮進,幹讓老百姓滿意的事,讓城市的風更加清新溫暖,讓鄉村的天更加高遠蔚藍,讓我們從春天出發去追尋“星辰大海”、去描繪“如畫江山”!

【責任編輯:劉媛】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6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