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天的故事,往往來自冬天的醞釀。在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這努力實現經濟運作整體好轉的關鍵一年,從中央到地方,都把2023年的工作重點放到了“拼”經濟上,並已出臺一係列堅定有力的措施。浙江溫州各地紛紛聚焦“搶開局、拼發展、贏先機”,引導幹部群眾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昂揚奮進,以更扎實的作風、更務實的舉措,實現奮發“兔”強。一起來看由新華網浙江頻道、溫州市委網信辦聯合推出的係列報道《千年商港 奮發“兔”強》。
新華網杭州3月25日電 “走遍千山萬水,講了千言萬語,想了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這句形容浙江溫州商人的話,被簡稱為“四千”精神。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今天,這句話再次被社會各界熱議。
作為民營經濟之都,近期溫州提出要弘揚“四千”精神,續寫溫州創新史。溫州是如何解讀新時代的“四千”精神的?接下來將如何弘揚“四千”精神?一起走進溫州尋找答案。
溫州城市空鏡。蘇巧將 攝
“‘四千’精神是對溫州廣大民營企業家在改革初期展現的商業智慧、務實品格和經營風採的高度概括。”《解放日報》原黨委書記、副總編輯周瑞金在3月21日溫州市舉行的以“四千”精神為主題的座談會上説。當天,各高校學者、新聞界大咖、企業家代表等悉數到場,溯本清源講述“四千”精神內涵。
據周瑞金回憶,《解放日報》于1985年5月12日刊發了《溫州33萬人從事家庭工業》一文,文中首次將溫州以農村家庭工業為基礎的改革實踐冠以“溫州模式”。《解放日報》也成為首個概括“四千”精神內涵的媒體。
座談會上,澎湃新聞副總編輯、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胡宏偉認為,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是“四千”精神的經典代表,“四千”精神反映的是民營企業家永不言敗的奮鬥精神。

德力西集團。胡藝斌 攝
走進溫州,各處都涌動著民營經濟的生機與活力。位于溫州樂清的德力西集團智能化生産車間裏,整齊的生産線飛速運轉,機器聲此起彼伏,集團上下一片火熱的景象。
自2002年走出溫州、布局全國以來,德力西集團企業的智能制造水準、全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均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力西集團已連續二十一年登上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在國內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室、5大生産基地,旗下6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在3月13日召開的一次全國兩會記者會現場,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德力西集團的成功,離不開“四千”精神的支援。據了解,在創業初期,胡成中曾三次跑去上海,請一名退休工程師相助。其間,他睡在工程師家的地上,幹各種家務活,最後終于打動了工程師,答應來企業幫忙。“以‘四千’精神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浙商總會會長、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有同樣的經歷。在他看來,“四千”精神是溫州人艱苦創業的寫照,依靠“四千”精神和“溫州模式”的引領,正泰集團才能成長為一家全球知名的企業。
德力西集團與正泰集團的騰飛,是溫州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全國民營經濟的比重是“56789”,而溫州的分量則是“99999”,即企業數量佔比、對GDP的貢獻率、工業增加值佔比、從業人員佔比、稅收收入佔比均超過90%。
正泰智能工廠。
“我們要發揚‘四千’精神,持續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深化溫商回歸、總部回歸。”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在3月16日召開的溫州市打造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領導小組會議上説。
監制:翁璟
策劃:馬江
統籌:胡炎楨
採寫:胡炎楨 劉佳慧
核校:劉媛
供圖:溫州市委宣傳部、樂清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