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 / 21 10:41:05
來源:新華網

“神舟”返回艙緣何“做客”這個村

字體:

  新華網杭州3月21日電 “做客”148天,吸引遊客超5萬人次。去年9月至今,“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的首次“浙江行”集聚起了大量人氣,也讓位于浙江省平湖市獨山港鎮趙家橋村的中國航太科普館再次驚艷亮相。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為何建起“國字號”綜合性航太科普館?它又憑什麼請來“宇宙級”重量嘉賓?

  毗鄰大海,追夢星辰。趙家橋村的航太故事,還要從一筆募捐款、一封慰問信説起。

  1992年3月至8月,短短半年內,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經歷了“澳星”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到成功的“逆襲”。該消息在獨山港鎮師生群體中引起震動。獨山港鄉賢、教師姚愛英在黃姑中學發起募捐,將籌得的181.2元錢連同一封慰問信一起寄給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這是該院科學家們收到的第一筆捐款,來自遙遠農村中學的鼓勵,讓科學家們倍受感動。

  自此開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與黃姑中學結下情誼。1992年10月,研究院3名科學家帶著火箭模型從北京趕到黃姑中學,在學校裏做報告、放科普錄影,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也正是在這一年,“不追歌星追‘科星’”的口號正式提出,成為了獨山港人追夢航太的開始。

  夢想起航30年,28次帶領學生赴京體驗航太科技、與航太英雄面對面;35次邀約航太專家赴平,作航太科普專題報告、傳播航太文化。鄉賢姚愛英的努力,讓科學的種子在一代代獨山港學子心中扎下了根。

  第一個帶領學生走進航太高科技殿堂、第一個邀請航太科學家進校園、第一個編寫航太科學家的書和教材……姚愛英的航太夢幫助她成就了許多“第一”,但最令她自豪的,是2009年她創新提出在平湖建“兩彈一星”功勳館的建議,成就了如今的中國航太科普館。

  “當時陪著航太專家一連走了好幾個地方,最終選定了獨山港趙家橋村。”據姚愛英介紹,地址選定後,她全程參與設計與建設,終于在2021年促成了中國航太科普館正式開館,這一航太科普平臺的建立,為請來“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奠定了基礎。

  請來“神舟四號”返回艙後,日參觀量最高可達3000人次。航太文化為一座館、一個村帶來巨大流量的背後,是藏于展館內外的精準布局。

  “請來航太‘科星’畢竟只是一時,做強展館的互動性、趣味性和教育意義才是長久之計。”在中國航太科普館負責人看來,“網紅效應”的新鮮感並不能代替“內涵”。

  這一理念也深深鐫刻在館內的每一處細節之中。走進航太科普館,“兩彈一星”風雲史展廳裏,各式各樣的導彈模型、重甲裝備令人目不暇接;航太發展成就展廳,遊客可以體驗模擬火箭“升空”的全過程;在航太清風館展廳,23位“兩彈一星”功勳或站立、或伏案,栩栩如生;在互動體驗區,“重力墻”等新鮮的體驗項目讓參觀者倣佛置身宇宙,親身體驗航太的奧妙。

  科教與文化並重,歷史成就與未來發展並存。1800平方米的展廳面積對于航太科普館而言不算大,但獨山港人卻賦予其及其豐富的科技感和文化內涵,充實了該館爭創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信心。

  “墻內開花”更需“墻外香”。中國航太科普館所在的趙家橋村也曾一度面臨過遊客“進館不進村”的尷尬局面。為此,村裏積極轉變發展思路,順勢引入了融合民宿、親子、卡丁車俱樂部等休閒娛樂元素的東鬱園林項目,為發展以航太科普館為中心的農文旅産業帶提供了配套設施。

  “村裏計劃在航太科普館南側12000平米的土地上新建航太研學基地,涵蓋‘八大行星’航太蔬菜種植區和航太主題民宿等基礎配套,並定期開展各類形式豐富的航太航空主題活動……”對于做好“科星”流量轉化的後篇文章,趙家橋村黨委書記馬偉東信心十足。

  監制:翁璟

  策劃:馬江

  統籌:王杭徽

  採寫:陳鑫宇 張魯彥 汪菁璐

  編輯:劉媛

  供圖:平湖市獨山港鎮

【責任編輯:劉媛】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9817